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在反击(新)/国际名人看中国

中国在反击(新)/国际名人看中国

  • 字数: 17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 作者: 【美】艾格尼斯·史沫特莱
  • 出版日期: 2019-04-01
  • 商品条码: 9787200137262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13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937年,史沫特莱跟随八路军总部在山西前线进行采访,把这段经历写成了此书。这部书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史沫特莱1937年8月19日从延安出发,到1938年1月9日到达汉口的全部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历史记录。
目录

前言
从延安到西安
从西安上前线
在八路军总司令部
的部队在战斗
随八路军总司令部人员同行
所见,所闻,访问,轰炸
喘息和旅行
新的一年开始了
摘要
    从延安到西安
     1937年8月19日 陕西延安
     你收到这封信时,我已和八路军也就是以前的中国红军在一起,这支军队正在西北前线抵抗日本侵略军。预计未来几个月,绥远和察哈尔两省境内将成为主要战场,因为日本人一直想要在那一带设置一个能把中国和苏联分隔开来的“防疫带”。他们已经占领毗邻热河的察哈尔省大部,正在向绥远省纵深推进。他们使用的虽也有他们自己的部队和数量不多的“满洲国”军队,但主要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土匪。
     在你收到这封信以前,你可能已经知道,日本人沿北平、张家口和归化一线铁路推进所发动的强大新攻势遭到重挫。在长城线上的南口,日本军队刚死伤5000余人。这一捷报是在延安一次盛大的群众集会上宣布的,一切重大的新闻都在这一类集会上公布。天津和北平沦陷时,这里的人们也曾举行大会听取有关的情况。延安每天都有“号外”,这里经常可以看见来自人民大学的学生带着自制的中国地图,和一群群农民坐在一起谈话。这里的大多数农民不知道北平、天津或上海都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日本人是什么人。自从八路军在西北这一广阔的区域内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这里的农民才开始受到教育。
     每晚都有成群的男男女女簇拥在广播站前,静听来自南京、上海和其他地方的新闻。对于一次胜利消息的反应,不是狂热地欢呼.而是仔细、安静、不停地听下去,然后进行透彻的讨论。
     几星期前,日本人在北平附近的卢沟桥发动进攻时,在这里举行的一次群众大会上,作为主要发言人号召人们上前线。我们已做好准备,只等出发令下。要走的人太多,致使不少人的申请遭到拒绝。总该有些人留在后方吧,后方也有工作要做。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员,各种各样的大学生,信仰和观点各不相同的人们,都在奔赴前线,他们将在抗日军队的某个部门找到自己的岗位。民族统一战线在这里已经是牢不可破的事实。
     我将作为记者随他们同行。但是我只能躺在担架上同行,因为我的脊背受了伤,希望我的脊背会在途中复原。但是在真正复原以前,我只能从担架上报道这场战争。这里没有X射线机,没有热疗设备,因而无法检查和治疗这一类伤痛。我们希望在行军途中能找到一个拥有这些设备的地方。我在这里不可能康复,因为这里连打石膏的条件也不具备。于是我只好躺在担架上随军前进。这是一场人民解放战争,即使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也能在某种场合、某个时刻做一点工作,给敌人以某种打击。
     我们在绥远和察哈尔将怎样作战?为了寻得一个答案,我曾请教,他是这里的抗日军事委员会主席。他曾就这同一个问题接受过两次采访:一次是接见那位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先生,时间在去年;另一次就是接见我,在今年年初。原先的红军,现在的八路军,曾按照以寡敌众的战略战术对百倍强大的敌人作战10年而久经锻炼,绝不会单打阵地战。这支军队具有每天200里(大约70英里)的行军能力。士兵都是历尽人生艰辛的工人和农民。这是一支经过了的政治训练的军队,是勇敢顽强、团结一致、纪律严明的一个整体;而且,我相信,也是一支坚不可摧的队伍,从实际作战的前线战士到后方的“小鬼”,人人都准确地知道打击什么和为什么而战。
     我的“小鬼”(就像是我的儿子)是典型的一个。他是四川的贫苦农民,12岁左右。我的两名警卫员也是四川农民。他们每天上政治课、识字课和写作课。当我一开始决定要随军队同上前线时,我就问过我那两名警卫员是否想去。他们的脸上都兴奋得发出光彩。我不知道我的“小鬼”怎么可能去,在那种条件下能有什么事情可做。这个农家孩子有心脏扩大的征兆,他是在红军长征途中参加红军的,已经经历过不少次轰炸。所以我无可奈何地决定把他留下。这个决定曾使我心如刀割。他站在我的面前,身体笔直、态度坚决,用直视的目光请求同上前线。他的面孔和姿态都比同龄的孩子成熟。
     我坚持了整整一星期。但是他像个受了伤的小动物。最终,我派他去找一位负责首长。他去了,像个大人,经过恳求,终于获得许可。现在他和我同行,同用一匹马,直到我们从日本人手里缴获更多的马,使我们人人有马可骑。由于我一开始是躺在担架上被抬着的,他就可以在大部分时间里骑着马走,这使他兴奋得发抖。他很喜欢我那匹漂亮的小马,那是贺龙在云南缴获的。
     这样,我们也许就有可能在一起挨炸了:我的“儿子”和我。还有我两名忠心耿耿的警卫员。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