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七十年代西行漫记(新)/国际名人看中国

七十年代西行漫记(新)/国际名人看中国

  • 字数: 11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 作者: 【美】海伦·斯诺
  • 出版日期: 2019-04-01
  • 商品条码: 978720013720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15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世纪70年代,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海伦?斯诺(1907—1997)率电视摄影小组来华拍摄电视片,历时6周。本书所收的文章,均为海伦?斯诺旧地重游、触景生情而写下的文字。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些文字不仅抒写了作者30年代在西北的经历以及70年代故地重游的感想,更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的真挚友情和美好祝愿。     
目录
译者前言
历史的回顾
踏上两北的故土
摄影机的角度
西京招待所
一九三七年的红军总部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访问记
王震和王林
守卫秦陵的兵马俑
中美友谊
――四十二年之后
去保安之路
黄土之乡
康家沟
保安行
附录
摘要
    历史的回顾
     我和我的丈夫埃德加?斯诺常常感到,我们自己在20世纪30年代的活动,成了中国西北形势的一部分,我们是那些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了1936年西安事变的东北难民们的特殊朋友。为了寻求真理,我们心甘情愿,冒着一切风险,于1936年和1937年分别完成了我们的西北之行,并把事实真相公诸于世。
     1932年12月25日,我们在美国驻日本东京大使馆结了婚。然后,去南洋进行了一次漫长的蜜月旅行。最后,于1933年3月到达北平(今北京,下同)。我们从日本出发,经过台湾、婆罗洲、苏拉威西、爪哇、巴里,取道新加坡,回到香港、广州。然后,乘汽轮沿中国海岸北上,一路上参观了条约规定的所有通商口岸。1931年,我携带1930年出版的斯彭格勒写的《西方的衰落》(全二卷),已经到过中国。使我惊讶的是,他的理论,正好赶上1929年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萧条时期。……那时,英国统治着世界上一个很大的区域。荷兰统治了印度尼西亚;法国统治了印度支那和别的一些地方。埃德和我旅行期间,一直在研究没落的西方帝国将要发生的情况。我们明确无误地意识到日本取代西方、占领中国的企图。我们一到北平,就在煤渣胡同21号一座中国式的小房子住下,埃德便坐下来,写了一篇题为《西方声誉下跌》的长篇文章。他不知道该把这篇文章寄往何处,因为他通常给《纽约先驱论坛报》撰稿,每篇稿酬约150美金。我坚持不让他删改,给《星期六晚邮报》寄去。该刊当时是世界上发行量优选的一家杂志,稿酬也优选。他断定人家不会考虑采用这篇文章,嘟囔了好半天,最后还是采纳了我的意见。
     几周后,我们去拿家里寄来的邮件,发现了一个从《星期六晚邮报》寄来的小小的开窗信封。然而,我们以为是要求预订报纸,甚至没有立即拆阅。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张小纸片(支票),上面写的数字是“$750.00”,我们以为是打字打错了,可能是“$7.50”之误,充其量是“$75.00”。为了慎重起见,我们坐上我们私人的黄包车,去国立商业金融银行(当时美国在华的专享银行)。“这张支票是真的吗?能不能存?”埃德无法相信自己的好运。银行出纳员毕恭毕敬地看了看埃德,说:“是真的,当然能存。”l元兑换成5元,我们靠这笔款子,过了一两年。
     那篇文章是来自美国方面支持中国独立的最初例证之一,也是极力反对已于1931年侵占了满洲的日本帝国主义的例证之一。埃德的名字,从1931年起就上了日本人的黑名单。他无论到哪一个日本占领区去,总要成为日方的攻击目标。对美国一家优选的、最有影响的杂志来说,发表这样的观点,是形势变幻的一个重要标志。与此同时,埃德的第一本书《远东战线》,在纽约由史密斯和哈斯出版公司出版了。埃德是第一个报道日本占领满洲的外国记者,也是第一个报道1932年上海之战的外国记者。这些事件,都是我们亲临现场,耳闻目睹过的。
     我俩都反对在中国领土及其他地域的外国帝国主义,我们想,是改弦易辙的时候了,美国应当反对日本接管中国的计划――原则上应该如此,当然不能去积极参战。那时,英国人犹豫不决,因为他们和日本人签有军事条约,中国一旦被日本占领,他们中的一些人企图瓜分中国。只有美国人能够采取公开的、积极的立场反对日本,埃德和我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我们决定支持美国人应当支持的事情。与此同时,埃德还是英国工党报纸《伦敦每日先驱报》驻远东记者。这家报纸,是费边式的社会主义工党的喉舌,是反法西斯的,然而却没有任何制止希特勒、墨索里尼以及日本的真正政策。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到了1934年,蒋介石及其一方,已在竭力仿效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我把它叫“次法西斯主义”,因为它还不是真正的法西斯主义,而只是“卖国主义”。后来,欧洲人把它称作“吉斯林主义”。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