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
字数: 238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郭丽君,吕本艳
出版日期: 2019-03-01
商品条码: 9787030609144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04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医养结合的关键在于理清养老照护和医疗护理的服务项目,并以老人需求变化为核心。但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实践中,在提供的服务内容上,存在着"医养服务"边界界定不清、接收的服务对象定位不明确、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市场未细分、缺乏机构间转诊渠道、以及忽视失能老人在养老服务需求上的特殊性等问题。而在管理机制中还存在着医养结合的成本核算系统、支付保障体系、监管标准系统的制度未健全,行业标准与法律制度不完善、以及医疗照护人员总量不足、医养结合服务部门间壁垒尚未打破的局面。
作者简介
郭丽君,名古屋大学健康社会医学系博士,上海健康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慢病的健康管理等教学与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原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部、国际交流中心等科技项目20余项。先后获得省科技成果奖11项。先后发表SCI等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
兼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教育与培训学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科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保健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中国卫生政策与管理教学研究会第一至五届理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社区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健康时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概述
第一章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3
第一节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运行现状 3
第二节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第二章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研究成果 15
第一节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研究的思路及框架 15
第二节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研究的主要成果 18
第二部分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第三章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的概念界定及内涵诠释 23
第一节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相关概念 23
第二节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的理念及主客体 26
第三节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及形式 27
第四节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的管理机制 33
第四章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理论 35
第一节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35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管理理论 36
第三节 准公共产品理论 38
第四节 需求层次理论 40
第五节 社会分层理论 41
第六节 能力贫困理论 42
第七节 协同理论 43
第三部分 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的成功政策
第五章 国外“医养结合”老年长期护理制度的服务主体 47
第一节 国外“医养结合”老年长期护理制度的实施现状 47
第二节 国外“医养结合”老年人长期护理制度的演变 48
第三节 国外“医养结合”老年长期护理制度的服务理念 51
第四节 国外“医养结合”老年服务的服务主体 53
第六章 国外“医养结合”老年长期护理制度的服务内容及形式 58
第一节 英国“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及形式 58
第二节 日本“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及形式 62
第三节 美国“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及形式 65
第四节 新加坡“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及形式 70
第七章 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管理机制 73
第一节 国外“医养结合”相关法律与政策 73
第二节 国外“医养结合”的筹资模式、筹资来源 76
第三节 国外“医养结合”监管机制 84
第四节 国外“医养结合”管理机制 87
第五节 国外“医养结合”人才培养机制 89
第六节 国外“医养结合”制度的信息化建设 93
第七节 国外“医养结合”社会支持机制 94
第八章 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环境与设备设施 97
第一节 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设施环境 97
第二节 国外“医养结合”养老用品用具 103
第四部分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九章 我国“医养结合”服务理念和主体中存在的问题 109
第一节 养老服务理念中存在的问题 109
第二节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主体中存在的问题 110
第十章 我国“医养结合”服务内容与形式中存在的问题 112
第一节 服务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112
第二节 服务形式中存在的问题 114
第十一章 我国“医养结合”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15
第一节 “医养结合”行业标准与法律制度不健全 115
第二节 “医养结合”成本核算系统及支付保障系统尚未建立 116
第三节 福利选择逆向化评估机制未建立 118
第四节 “医养结合”监管机制未健全 118
第五节 “医养结合”服务部门间壁垒尚未打破 120
第六节 养老照护人员总量严重不够,社会认可度差 121
第七节 “医养结合”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不健全 125
第八节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 126
第十二章 我国“医养结合”设备设施中存在的问题 127
第一节 “医养结合”养老设施不足,涉老工程建设标准未完善 127
第二节 “医养结合”养老用品种类不足,供给缺口大 129
第五部分 国内外“医养结合”特色养老模式及趋势
第十三章 “医养结合”理念与主体创新政策 133
第一节 创新养老服务理念 133
第二节 调动养老服务主体积极性 136
第十四章 “医养结合”服务内容与形式创新政策 138
第一节 服务内容创新政策 138
第二节 服务形式创新政策 140
第十五章 “医养结合”管理制度中的创新政策 143
第一节 行业标准及法律法规的创新政策 143
第二节 建立成本核算系统与支付保障系统 145
第三节 建立评估机制 146
第四节 建立监管机制 147
第五节 成立“医养结合”卫生健康委员会 148
第六节 建立“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及储备机制 150
第七节 建立信息保障系统 153
第八节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157
第十六章 “医养结合”设备设施及养老用品创新政策 161
第一节 完善“医养结合”养老设施的创新政策 161
第二节 丰富“医养结合”养老用品的创新政策 163
第六部分 国内外“医养结合”特色养老模式及趋势
第十七章 我国未来的养老趋势及策略 169
第一节 我国的康养旅居养老趋势 169
第二节 田园+养生+康养养老模式 174
第三节 中国文化+日本技术+美国产业结合的养老策略 177
参考文献 179
附录 2005~2018年养老服务政策文件 185
摘要
第一部分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概述
第一章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第一节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运行现状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根据联合国标准,老龄化社会是指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 10%及以上或 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 7%及以上。联合国官方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 2017年修订版)》第 25轮人口估计和预测数据显示,截至 2017年,世界人口已近 76亿,到 2050年将达到 98亿,2100年将达到 112亿。老龄化继续加剧,2017年全世界 60岁及以上人口为 9.62亿,预计 2050年将达到 21亿, 2100年将达到 31亿;所占比重:2017年为 12.6%,2050年预计为 21.4%,2100年预计为 27.7%。2017年全世界80岁以上人口为1.37亿,预计2050年将增加 2倍达到 4.25亿,2100年将增加近 6倍达到 9.09亿;所占比重:2017年为 1.8%, 2050年预计为 4.3%,2100年预计为 8.1%,详见图 1-1。
图1-1 2017年、2050年及 2100年全世界人口数及其所占比重
另据我国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老龄办)等发布的 2016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 2012~2016年,我国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加,到 2016年已达到 2.3亿,超过了我国人口总量的 16.7%[1](图 1-2)。
图1-2 2012~2016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及其所占比重
截至2015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4063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 18.3%。城镇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 52.0%,农村老年人口占 48.0%。女性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 52.2%,男性老年人口占 47.8%。低龄(60~69岁)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 56.1%,中龄( 70~79岁)老年人口占 30.0%,高龄( 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 13.9%。老年人口中未上过学的占 29.6%,文化程度为小学的占 41.5%,初中及高中文化程度的占 25.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 3.1%。老年人口中有配偶的占71.6%,丧偶的占26.1%,离婚的占0.8%,其他占 1.5%。老年人子女数平均为 3.0,城镇老年人子女数平均为 2.7,农村老年人子女数平均为 3.3。分年龄组来看, 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子女数平均为 2.5,70~79岁的中龄老年人子女数平均为 3.4,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子女数平均为 4.1(图 1-3)。预计到 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 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 17.17%,其中 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 3067万。2050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4亿,将占总人数的 30%以上。 2012~2016年,我国平均抚养 1位老年人需要的劳动力人口持续增加,截至 2016年已达 6.7个劳动力(图 1-4),老龄化问题持续严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市场需求巨大。
截至2015年,我国城乡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 15.3%,比 2000年的 6.6%上升近 9个百分点。其中,社区为老服务中上门看病需求居于首位; 2015年,城乡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项目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上门看病、上门做家务和康复护理,其比例分别为 38.1%、12.1%和 11.3%。其他需求,心理咨询或聊天解闷服务为 10.6%,健康教育服务为 10.3%,日间照料服务为 9.4%,助餐服务为 8.5%,助浴服务为 4.5%,老年辅具用品租赁服务为 3.7%。
图1-3 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图1-4 2012~2016年我国老年人口与劳动力人口数及平均抚养 1位老年人所需劳动人口数
截至2015年,有65.6%的老年人使用了老年用品,其中城镇为71.8%,农村为59.0%。使用老花镜的比例为 46.8%,使用义齿(假牙)的比例为 27.0%,使用血压计的比例为 14.2%,使用拐杖的比例为 9.3%,使用血糖仪的比例为 3.9%,使用按摩器具的比例为 3.3%,使用轮椅的比例为 1.9%,使用助听器的比例为 1.6%,使用成人纸尿裤或护理垫的比例为 1.0%。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养老方式几乎是单一的家庭养老,到80年代中期,相关学者发现我国家庭养老功能开始弱化,于是主张加快发展社会养老,如建立敬老院、养老院等各种公共养老机构。经过多年的大力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国家的“ 9073”计划,即 90%的老人进行居家养老、7%的老人依托社区养老、最后 3%的老人进入养老设施进行机构养老。发达国家居家养老的比例一般在 80%左右;有 5%~15%的老年人采用机构养老,其中北欧为5%~12%,英国大约为10%,美国大约为20%。
目前我国有 9000万的残疾人,如果包括脑卒中患者、脑损伤患者、脊髓损伤患者、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者等将达近 2亿人,而这些人中得到康复治疗的大约只有 20%。2015年我国卫生费用差不多达到了3.8万亿元,而其中约 70%的慢性病支出为2.68万亿元。养老虽不能等同于医疗,但老年人是受疾病困扰最严重、康复护理需求最旺盛的群体。我国超过 2亿的老年人中,失能老人已达到 3300万,接近失能老人已达到1080万,老年人也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重灾区”,我国慢性病患病率为1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是一般人群患病率的2.5~3倍。因此,随着老年人群“健康老龄化”观念的转变,随着我国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增加,我国老年人群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将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不仅强调老年照顾中的照护,更加突出医疗对安全养老的重要性 [2]。
我国老年人口的总量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20%,相当于英国、法国、瑞典、挪威 4国全部人口的总和,并且具有地区分布不均衡、发展速度极快、城乡倒置等特点,对我们的社会治理、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龄化进程,我国只用了 20年左右的时间就实现了,并且未来还将在老龄化社会里跑步前进,老年人口增量巨大。②地区老龄化不平衡。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辽宁、上海、江苏、四川、重庆、安徽等地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超过了15%,而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等地60岁以上人口占比还未到 10%,还未进入老龄化社会。③未富先老。发达国家是在其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国在2000年60岁以上人口首次超过 10%的时候,人均 GDP刚刚达到 900美元( 1美元≈6.8元人民币)。未富先老也对我国的养老事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国家应对老龄化的任务更加紧迫。
人口老龄化最早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后,西欧、北欧、北美等地区的发达国家也继法国、瑞典之后步入了“老龄化”国家队伍。为应对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养老难题,1990年世界银行( WB)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旨在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提高老龄群体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群达到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幸福健康地度过晩年。“健康老龄化”的主要目标在于降低老年人失能、半失能发生的概率,延长老年人的自理期 [3]。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国外发达国家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来转变老年医疗服务理念,并试图通过整合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