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值得珍藏的历史记忆:从"一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重大事件点滴回顾
字数: 31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市场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 中国经济导报社,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
出版日期: 2019-03-01
商品条码: 9787509217429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84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1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国务院原副总理邹家华题写书名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撰写序言 ★袁宝华、房维中、陈锦华、高尚全、胡平、钱永昌、黄范章、赵启正、郭树言、宋晓梧等40多位亲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经济决策的老领导、老部长口述历史 细述从“一五”到“十二五”那些影响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重大事件和重大建设项目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回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经济决策过程……
内容简介
该书以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全国物价系统,以及相关部门系统的离退休领导干部的回忆文章为主,以点滴事件为缩影,着重记录从“一五”计划到“十二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大经济决策过程和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
作者简介
中国经济导报社是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直属司(局)级事业单位,围绕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心工作,全面呈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深入报道国内外经济形势、重大活动、思想理论及评论观点。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为我国首份面向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量专业刊物。
目录
东北工业部与新中国工业的起步 袁宝华 / 001 心情最舒畅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 ——对“一五”到“五五”五个五年计划的回忆 房维中 / 011 “一五”计划中的156个项目 陈 先 / 020 “二五”计划与周恩来的反冒进 沈志华 / 025 那些感动着我的优良传统 ——纪念国家计委成立60周年 周之英 / 034 一汽建设最应该感谢苏联的无私帮助 陈祖涛 / 040 国土整治综合协调方显成效 ——我在国家计委从事国土整治工作40年的回忆 杨邦杰 / 049 奋进60年 ——记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60周年 于永平 / 059 “全国支援鞍钢,鞍钢支援全国” 石启荣 / 068 一次没有档案记载的重要会议 ——关于陈云同志召开“全国公私合营专题会议”的回忆 曹瑞祥 / 076 三线建设及其物资保障 袁宝华 / 085 宝钢:中国现代钢铁工业新模式 陈锦华 / 094 1977年恢复高考与科教工作座谈会 查全性 / 103 1977,我两次高考的故事 刘海峰 / 108 改革40周年的风雨之路 高尚全 / 112 特区建设是一项“少有”的光荣事业 ——回忆改革开放的艰难开端 胡 平 / 122 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放的点滴体会 ——贫穷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不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 王金祥 / 129 宋平同志在国家计委工作的那段日子 陈宗皋 / 134 共和国的脚步 ——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与编制 曹文炼 张力炜 / 140 地理所为何一度由中科院和国家计委共同领导 ——兼谈加强国土与区域空间规划的重要性 胡序威 / 159 从收费还贷到高速公路之争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初始回顾 钱永昌 / 169 重庆计划单列的那些年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计委运作的一项重大改革 陈之惠 马述林 / 186 回首天津港那段改革岁月 祝庆缘 / 193 我在IMF工作的几点感受 黄范章 / 202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创建时期的回忆 王梦奎 / 211 十年磨一剑 ——《价格法》起草与颁布的历程 成致平 / 226 1988年,我曾两次参加“复关”谈判 李培初 / 236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始末 龚浩成 / 245 我受命到国家体改委工作的那两年 陈锦华 / 254 浦东开发:15年再造一个大上海 赵启正 / 270 总体研究小组缘起与成果 黄振奇 / 278 三峡工程决策和正式建设的前后 郭树言 / 287 倡导深圳“第二次创业” 李子彬 / 301 电改10年的回顾与思辨 张国宝 / 310 棚户区改造 ——一项意义深远的民生工程 宋晓梧 / 328 当年的四万亿是一揽子计划中的特殊决策 (2013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经济界 别小组会议上的发言) 李毅中 / 334 北京CBD的规划建设与发展 柯焕章 / 340 改革开放40载 农业农村换新颜 高俊才 / 348 以深化改革推动东北高质量发展 周建平 / 353 改革开放40年 中国核电跨入世界优选行列 汤紫德 / 358 改革开放引外资 经济加速大发展 孔令龙 / 365 后记 / 368
摘要
东北工业部与新中国工业的起步 袁宝华 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简称东北工业部,最早成立于哈尔滨。东北全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哈尔滨搬到沈阳。当时,东北工业部统一管理东北地区轻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是东北人民政府主管的工业部门。部长是王首道同志,王首道同志调到中央后,陈郁同志接任部长,邵式平担任副部长。 我是1949年6月调入东北工业部的。同我一起调入工业部的这一批人,有些是原来搞过工业工作,如柴树藩同志,鞍钢解放时,他就做过军代表;唐克同志,原来在齐齐哈尔市时,他是公共事业局局长。而我几乎没有从事过工业战线的工作,调我们到东北工业部,无非是因为我们上过大学念过书,比较年轻,身体又好,到新的岗位上容易很快工作起来。我真正从事经济工作实际上就是从1949年6月调入东北工业部开始的。 东北工业部直属的企业有鞍山钢铁公司、本溪煤铁公司和抚顺矿务局,集中管理行业的工业局有有色局、化工局、建材局、机械局、电工局、轻工局、纺织局、电业总局、煤矿局、兵工局,后来还成立过一个石油局。东北工业部内设计划处、经理处、基建处、设计处、人事处、行政处、卫生处、专家办公室和部长办公室等业务处室。 东北工业恢复与重建面临的困难 新中国成立前的东北工业,从当时全国的工业发展状况来看,虽说比较发达,但东北的工业属于殖民地型的工业。日本帝国主义侵入我东北地区,掠夺我国东北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基于他们侵略战争的需要,在东北地区进行了一些重工业投资,东北地区的重工业有一定的基础。但其实基础是很薄弱的,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我国东北地区的工业几经洗劫和破坏,可以说大部分的工厂、矿山都已经停产,生产能力已经丧失,厂房设备破烂不堪,成为一片废墟。 东北经济是屁股坐在北满,恢复工业主要是从北满开始。首先是恢复燃料工业,主要是恢复鹤岗、鸡西、双鸭山三大煤矿,还有一批小煤矿。当时东北地区的过冬是个大问题,没有燃料。1945年,我刚到阜新时,看到那里的电厂烧黄豆,火炉子烧豆饼。在通辽城市工作队时,看到许多地方工厂里烧黄豆。从承德到阜新,我们乘坐火车,火车靠烧木头。其次是巩固和扩大军需供应。当时东北有一个军工局,副局长是王逢源,主要负责军事工业。东北工业部主要管理民用工业。供应部队生活需要,被服等归军队后勤部门管。既是军需又是民用的,如榨油、肥皂、酱油、火柴等食品工业和轻工业产品等都归东北工业部管。再次是恢复电力工业。长期烧黄豆烧不起呀!我在乾安县工作时,原来那里也有电,但是当时供应不上,电力十分紧张,主要保大城市供电。那时我们军队的战士把变压器的油抽出来点油灯。最后是恢复公用工业,这在大城市中十分紧迫,必须马上恢复。 东北工业部在设备方面的主要工作,就是修复旧设备。当时新设备少,1952年以后开始组织所有力量制造新设备,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一大批专业人员。同时,东北工业在恢复中进行调整,那时开始有了新的发展工业的设想。 由于朝鲜战争爆发,东北工业恢复没有完成。有的刚好又要搬迁了。1950—1951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工厂搬迁,把南满的厂子搬到北满,一分为二。 恢复和发展生产 为了加快东北工业的恢复,东北工业部当时做了大量的工作,概括起来讲有这样几个方面: 1.大量调集干部 遵照毛主席提出的要建设好东北工业基地,东北要出产品、出经验、出人才的指示,当时号称站在全国工业建设最前线的东北工业部担负着支援全国各地的重任。为了迅速恢复生产,加快进行工业建设,急需大量的干部和技术人员。那时候我们真是感到人才奇缺。从哪里调集干部呢?当时东北工业部的干部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延安及其他老解放区的“小米加步枪”式的老八路,其中一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参加工作的知识分子,当时我们把这部分干部当成了“宝贝”。 二是东北留用的一部分日本技术人员和国民党政府企业中的技术人员,这部分人没有走,而是留下来为我们所用。 三是从社会上大量招聘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这一批人当中,有许多人后来都成了东北工业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四是分配来的一批新毕业的大学生。王鹤寿同志有句名言:东北工业之所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其主要经验是“老干部+大学生”。据统计,鞍钢一年就接收了2000多名大专学生。 2.广泛发动群众 1948年在哈尔滨开了全国职工代表大会,即全总六大。在这次会议上,陈云同志当选为全总的主席。这次大会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号召,动员广大工人、技术人员发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参加恢复生产和重建工厂、矿山工作。 我们党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克服生产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为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军代表接管鞍钢之初,曾就恢复鞍钢生产问题询问某些留用的日本人:“鞍钢何时可以恢复生产?”那位当过昭和制钢所副经理的濑尾说:“恢复谈何容易!它需要美国的设备,日本的技术,再加上20年的时光。但你们没有同美国建交,日本又是战败国。看来这片厂区只能种高粱了。” 1949年7月9日,以鞍钢二号高炉开炉点火为标志,鞍钢举行开工典礼,庆祝恢复矿山和钢铁生产。东北人民政府李富春、林飒副主席代表中共中央,亲自到鞍钢祝贺他们取得恢复工作的胜利,党中央送来“为工业中国而斗争”的锦旗,鼓励鞍钢全体职工发扬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继续奋斗,建设好鞍山钢铁基地。我和东北工业部各局的同志都一同去鞍钢参加了这一开工盛典。 3.开展创造新纪录和合理化建议活动 1949年10月,东北工业部就关于开展群众性创造生产新纪录做了一个《决定》。当时机械局工人赵国有同志创造了切削塔伦的新纪录,党会安、赵富发同志创造了切削丝杠的新纪录,他们创造的新纪录和原来估计工时相比,前者效率提高了5倍,后者效率提高了10~12倍。张尚举画线组创造了6尺车床画线的新纪录,提高效率15倍。 为了鼓励广大的工人、技术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对创造新纪录或者在生产工作上有所改进与创造者,都给予物质奖励。一般奖励金为工资的2%~3%,对那些有重大创造者则报工业部,由工业部给予奖励。 4.抓统计工作 东北工业部计划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统计工作。1949年在东北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但是由于当时缺乏做计划工作的经验,缺乏制定计划必须具备的数字,我们计划处搞计划编辑和制定计划时,深受无资料之苦,当然就更谈不到迅速正确地去制定计划了。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工业部还专门做过决定,部领导还多次做过指示。我们计划处专门设立了一个统计室,有专门的人员,包括从美国留学回来的人。 过去总是说做设计时才重视统计,做完了计划就把统计给丢了。对此,工业部的苏联专家想了个办法,向王鹤寿同志建议,1950年2月4日把各个公司和局的负责人找来开会。把高岗请来参加这个会,让各个单位讲其1月份的生产情况,拿出统计数字来。这次会议我印象比较深。王鹤寿同志主持会议,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点名汇报数字,除了像鞍钢这样的单位能答得上来,其他没有一个单位能答得上来。高岗也没有多批评,他坐在那儿对大家就是个压力。苏联专家波格达廖夫让我在会议上发言,讲怎么样建立统计报表制度和统计要求,我们计划处统计室主任洪亮同志准备了一套报表。每个月结束一定得填报表,报到东北工业部计划处来。这样一来,统计制度就建立起来了。那时,统计室的人员不少,还有个手摇计算机。一开始东北工业部搞统计工作还是打算盘,只有少数几个人用手摇计算机,把统计工作的系统建立起来。 编制东北的工业计划 东北全境解放以后,有计划地发展东北工业是东北工业部的首要任务。1948年曾制定过东北局部的工业计划,在1948年的工业生产中起了某些指导作用,但因为当时东北的工业一部分还被国民党军队占领,一部分还处在战区形势不断变动之中,加上我们对刚刚接管过来的工业企业情况,系统调查不够,也缺乏经验,所以有些计划未能实现。由于东北工业遭受严重的战争破坏,由于我们管理工业的经验、技术和干部队伍的不足,在我们编制计划上,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到编制1949年计划时,东北全境已经接近解放,处于统一的局面之中,具备了有计划发展工业的条件。 东北工业计划的制订,立足于恢复东北工业和发展东北工业这个任务和目标。毛主席1950年从苏联回来途经沈阳时,向东北提出三项任务,这也是分局过去东北工业部在哈尔滨时所做的工作的基础,以及恢复过程中对东北工业情况的调查和了解。 我们制定计划可以说是刚刚起步,因为当时全国还没有接近解放,我们也没有制定计划的经验。但是,为了把计划制定好,组织准备工作考虑得十分细致、周密。工业部对制定1949年工业计划提出了明确要求,计划内容要按《工业部1949年工业计划大纲》的要求制定。制定计划的指导思想,应在现实可靠的设备和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同时应按照现在的生产定额(标准)并估计到计划各种条件,不要提得过高,也不需自行压低。同时要求情况说明和调查数字应力求准确,如为估计数字,则应该说明估计的根据和可靠程度。 为了保证计划的严肃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工业部又提出了《1949年工业计划大纲》,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提出为制定1949年计划,必须准确说明以下情况并制定各附表;第二,1949年修复(或建议)与投资计划;第三,1949年生产计划,对上述三部分都做了具体要求。 为了搞好计划的前后衔接,东北工业部又及时下达了《关于制订年度计划准备工作的指示》(简称《指示》)。《指示》指出:1949年国营工业计划,由于我们缺乏经验,缺乏对必要情况的掌握和缺乏必要的准备工作,具有很多缺点,还带有不小的盲目性。根据以上经验,年度的工业计划必须提早进行制定,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年度国营工业计划的总的要求是3年内恢复伪满时优选工业生产设备的水平,并加以必要的改造。应当有一个3年的生产恢复计划,同时有一个1950年的详尽计划。 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我们计划处开始制定1950年计划。应当说制定1950年计划,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学习。王鹤寿同志在干部会上做了《1950年的生产修复计划问题的报告》,阐述了为什么要做计划、对计划的看法、计划的作用、计划要有现实性也要有进取性、做计划和贯彻计划中的困难、做计划要顾到国家的困难、做计划是个新问题等重要方面。在制定这一计划的过程中,我们计划处的同志更明确地了解了什么是计划、为什么要做计划、计划的内容是什么、要抓什么东西,通过计划和统计工作,着重抓了定额工作。那是为了算工时和定额,手里拿着秒表站在车窗边上实测做记录。这一套基本管理制度,在我们恢复生产到制订计划,都全部建立起来了。包括企业成本管理、经济核算,都是这时建立起来的。所以,东北的计划工作比全国的计划工作开展得要早一些。 编制1950年计划的经验 制定1950年的计划,是东北财委布置下来的。当时东北财委的主任是李富春同志,副主任是叶季壮同志。我是1949年6月份到东北工业部,8、9月份就开始制定1950年的计划了。制定1950年计划,是东北工业部重要的任务。 东北财委召开会议专门讨论计划制定,我参加了会议。李富春同志主持会议,叶季壮同志做了长篇发言。因为做计划,不仅仅是工业计划,它包括东北各个部门的计划。当时我刚刚从地方工作转到工业战线上,对这一切都感觉到非常新鲜,所以印象都很深。譬如,有一位处长叫闵一凡,是德国留学生,他管煤炭、电力和造纸。这位同志喜欢说笑话,他说:我这个人呢,你看我写字像个小学生;再听我谈话呀,好像有点知识,像个中学生;你看我这个面貌,戴着眼镜,好像是个大学生;可是你不知道,我还是个留学生哩。他发言的时候讲他管这些部分的情况和计划设想,他说概括起来,他管这一摊子是七个字:倒霉(煤)触电纸老虎。言外之意就是煤炭的生产不太好,电力也供应不上,造纸工业虽说刚刚恢复起来,但都还不是很有起色。 1949年是恢复,1950年是继续恢复和全面地恢复,在恢复的基础上要发展。在东北经济计划里,工业计划是最重要的部分,东北工业部领受这个任务。我们回来以后,王鹤寿同志就把这个任务交给吕东同志。吕东同志那一阵子忙得不可开交,每个星期都要开两三次讨论计划的会议。当时的办法就是按行业,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讨论。东北工业部有十几个直属单位,也就是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说,每个单位都来谈自己单位的情况和设想,部里面对他们提出做计划的要求。我印象很深的是做生产计划比较容易,因为这是根据它的设备能力,可以提出生产计划的设想,根据生产计划再提出需要配套的燃料、电力、原材料等等。最难做的是财务计划,当时就提出不仅是要做出生产计划,而且还得做出财务计划来。我们好多人是新转到工业部门来的,不只是生产知识缺乏,更缺乏财务知识,让他去理财呀,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所以这一段对我来说,是上了一次训练班。每一个行业都要了解它的情况,每个行业都要讲讲它自己的长处和困难,这对我们做计划是很有帮助的。1950年的计划是在1949年年底拿出来的,那个时候的确也不容易。 同志是1949年下半年去了苏联一趟,高岗也一起去了。与斯大林谈判以后,苏联就派了一批专家与少奇同志一起回来。这一批经济专家基本上留在东北,其中关于工业方面的专家基本上就留给东北工业部了。他带回北京的是中财委的总顾问阿尔希波夫,他是苏联一个轻工业部的部长。应该说,做1950年的计划,苏联专家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他们根据苏联做计划的经验,对我们编制东北工业计划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 作者简介 袁宝华,1916年1月生于河南南召。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6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大学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东北工业部秘书长兼计划处长,国家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物资管理部、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等重要经济管理部门的局长、部长助理、副部长、部长、副主任、主任等领导职务。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