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在土地上睡着和醒来/观天下散文

在土地上睡着和醒来/观天下散文

  • 字数: 19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作者: 李舫
  • 出版日期: 2019-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155429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新世纪以来散文的风标,大奖得主的散文名篇精选; 形象、灵动的作家画像,贴切、传神的作家点评; 彩色印刷,随书附赠精美卡片
内容简介
本书甄选了新世纪以来各大报纸杂志副刊发表的精美散文,多为知名作家的散文名篇。本辑是自然卷。陈忠实、蒋子龙、麦家、龙一、刘亮程、鲍尔吉·原野的文章悉收其中。他们的散文,在对世界凝望的同时,富含生命思索的意味,展示了新世纪散文的风貌。
作者简介
李舫,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理论博士。现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文艺理论评论委员会委员。代表作品有《春秋时代的春与秋》《苟利国家生死以》《能不忆江南——一座“天城”的前世今生》《大道兮低回——大宋王朝在景德元年》《在火中生莲》等;已出版著作有《重返普罗旺斯》(新星出版社)、《不安的缪斯》(澳门出版社)、《在响雷中炸响》(三联书店)、《魔鬼的契约》(商务印书馆)、《纸上乾坤》(人民文学出版社)、《自在独行,丰盛的灵魂终将相遇》(长江文艺出版社)。担任14卷中国文学“丝绸之路”大型名家散文文库主编(华文出版社)、14卷中国文学“丝绸之路”大型名家诗歌文库主编(商务印书馆),担任《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人》(商务印书馆)主编。
目录
阿莹
法门寺之佛
鲍尔吉?原野
白银的水罐
陈启文
准能改写历史
陈忠实
愿白鹿长驻此原
成都凸凹
南丝路起点勘行书
高洪波
莲峰觅古
郭文斌
中秋是归途
黄宾堂
广西广西
韩子勇
在新疆
蒋子龙
毛乌素之魂
雷达
天上的扎尕那
刘亮程
在土地上睡着和醒来
陆春祥
《霓裳》的种子
龙一
刺桐占城花欲燃
梁平
嘉陵江记
麦家
好看是杭州
齐欣
北京之北
苏沧桑
水下六米的凝望
王巨才
松阳?老街?面
王彬
行走在古老而年轻的胡同里
徐坤
春上明月山
徐刚
野草在摇曳未来
远行者
白斗冲的点滴记忆
朱伟
季节的史诗
摘要
    法门寺之佛
     阿莹
     诸佛子等,谁能护法,当发大愿,令得久住。
     ――摘自《妙法莲华经》
     我已经记不清很早是哪一年踏进过那个青砖铺就的古禅院的,只记得那座被杂乱的土坯农舍包裹的塔寺,没有巍峨辉煌的大雄宝殿,也没有多少青衣布衫的僧侣,就是那座被奉为圣物的古塔,可以毫无顾忌地依偎在塔下吃食玩耍,还可以随意拉住小沙弥聊聊禅院里的念经生涯。
     几乎毫无例外,每次小沙弥都会煞有介事地告诉你,塔下藏有一座地宫,却没人敢进去探秘,因为地宫里游动着几十条口吐红信的青蛇,大家一听便毛骨悚然,囫囵咽下几口干馍就离开了破窗烂垣的大院。走出好久了,回望那座耸立在斜阳里的古塔,依然会隐隐感觉藏在塔下的青蛇蠢蠢欲动。后来我常常担忧,整日里要与青蛇为邻是需要胆量的,我不对生活在寺里的和尚们和寺外的百姓们报以敬佩,也把疑虑投向古风荡漾的十三层塔刹。
     后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那座古塔突然从中劈裂塌下一半来,而另一半却岿然屹立,恰似一把宝剑直刺云天。很快便有消息传来,人们在重修宝塔时发现了藏满宝物的地宫,于是全世界的目光一下子聚焦过来,这的确是一个难以用言词形容的20世纪的伟大发现,2499件重量文物整齐亮相,尤其那传承有序的真身佛指舍利让亿万信徒泪流满面,也给我们的世界带来迷人的遐想,从此这个古老而又残破的寺院又焕发出久违的精彩来。
     经过仔细清理,人们惊异地发现,那唐代迎送佛指舍利的仪式,竟然在地下默默地继续了一千多年,那是唐高宗等八位皇帝率领的一支支流光溢彩的迎请佛指的队伍,人们捧着一个个盛着艺术瑰宝的箱函,涌向供奉“护国真身佛指舍利”的较为圣地,很后由唐末的僖宗下旨较为封存地宫。于是这座深藏不露的地宫接近按佛教密宗的仪轨布置起来,里边有在现在被奉为佛界圣物的金银礼器,有如今已难见真容的秘瓷茶具,还有来自古罗马精美的琉璃器皿,更有皇妃们供奉的锦绣衣裙,统统都翔实刻碑立册,放置在古塔下神秘的地宫里,然后长长甬道遍撒铜钱,地宫门便被两块青石结结实实地封闭起来。
     而正是那道“圣明”的封塔御旨,让这些国宝得以在一千多年后完美地呈现给20世纪以后的人们。然而也就是从地宫封闭的那一刻起,各种各样的眼神便也瞄上了那里,磨难和危机也就悄然而生了。
     那座高高耸立的法门寺古塔目睹了周原的麦青秋黄,也见证了渭河两岸的风烟沧桑。可能今天的人们已经很少有人知晓,这里在东汉时建造的阿育王塔已查无形貌,而唐高宗在法门寺修造的竟是四边四层的木塔,以后历代皇帝顶膜礼拜的也就是那座古柏木塔。可惜木质结构还是没能经受住数百年来的风雨磨砺,明嘉靖年间发生的关中大地震,使那座已经腐朽的木塔在地裂声中松垮扭曲,终于没能挺过淫雨肆虐的寒暑塌落成墟。只是没想到关中人会有这样的胸襟,当地百姓们刚刚安顿好生活后,两位乡绅党万良和杨禹臣便召集族人集资重修法门寺宝塔。如今已不知究竟是谁设计了这座八棱十三层的青砖宝塔,当时的期盼可能就是屹立在庙庑中间,较为守护佛门的袅袅香火。
     宝塔着实不易,两位乡绅身先士卒,不但献出了全家多年的积蓄,还想方设法出门招募,这里我无意去追索有位苦行僧自残肩胛穿上铁链沿街乞捐,也无法全面展示当年重建的艰繁,专享让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明代的重建是在唐塔原址上进行的,因此地基必须要处理得更为坚实才能承重砖塔。所以,修塔的工匠们当时一定发现了藏埋塔下的地宫,那地宫的入口和拱顶大概已经剥露到人们面前了,而且当时距离皇家很后的礼佛大典仅仅过去了七百多年,那两位乡绅如果想揭开古塔下的秘密易如反掌。但是后来我们发现,那些供养在地宫里的宝物从来没有被扰动过,依旧是严格的密宗格局,这足以证明万历年间重建砖塔时,地宫没人敢揭也没人进去,想想这该是多大的慈悲胸怀啊!
     P6-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