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东北文化与东北文艺

东北文化与东北文艺

  • 字数: 3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3-01
  • 商品条码: 9787030607836
  • 版次: 1
  • 开本: B5
  • 页数: 333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近年来,在优选文化一体化背景下,本土文化与地方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相对于目前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湘楚文化等研究的深广度而言,东北地域文化的研究相对薄弱。本书是在二十世纪东北文学艺术发展主脉上探讨东北地域文化对文艺生产的影响。本书在三个维度上关照和阐释这种影响。在文学史脉络中,探讨东北文化对文学地方性特征生成上的影响;在文艺史脉络中,探讨东北民间艺术与影视艺术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建构贡献与影响。在思想史维度中,对东北文化的思想活力与精神能力做出评估和评判。
作者简介
孟繁华,现为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辽宁作协副主席、《文学评论》编委等。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研究室主任。著有《众神狂欢》《1978:激情岁月》《梦幻与宿命》《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第三卷)《传媒与文化领导权》《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与人合著)《想象的盛宴》《游牧的文学时代》《坚韧的叙事》《文化批评与知识左翼》《文学革命终结之后》等20余部。主编文学书籍80余种,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靠前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法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及大陆多有评论和介绍,百余篇文章被《新华文摘》等转载、选编、收录;部分著作被译为英文、日文、韩国文等;曾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批评家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很好理论成果奖、中国文联很好理论批评奖等。
目录
绪论东北地域文化的建构与想象1
章东北文化的变迁与建构6
节“东北”与东北文化的含义6
第二节东北文化的多义性8
第三节东北文化的精神特征16
第四节东北文化与东北的文人和艺人18
第二章现代中国的“文学东北”24
节“东北作家群”与战时“流浪”24
第二节萧红的“冷漠荒寒”27
第三节萧军小说中的“家国”36
第四节端木蕻良的“精神还乡”44
第五节骆宾基小说的东北民风民俗52
第三章红色文化与东北文学63
节概述63
第二节《暴风骤雨》与东北方言俚语68
第三节《林海雪原》的英雄与“土匪”77
第四节草明小说与东北工业文明91
第四章东北文化与“知青文学”100
节北大荒与“北大荒兵团文学”100
第二节本土知青梁晓声的小说110
第三节东北的“他者”与张抗抗的小说119
第四节陈可雄与陆星儿的小说127
第五章新世纪的“东北作家群”136
节迟子建的“神性”世界136
第二节阿成的哈尔滨叙述146
第三节白天光的“关东奇绝”158
第四节谢友鄞的“边地”故事169
第五节孙惠芬的“歇马山庄”177
第六章影视中的东北191
节“长影”简史191
第二节张笑天的“雁鸣湖”200
第三节韩志君与“命运三部曲”208
第四节高满堂的《闯关东》216
第七章东北戏剧229
节关东戏剧的崛起229
第二节东北话剧与京味、海派话剧比较239
第三节“老树”与“土地”254
第四节何庆魁、崔凯的小品261
第五节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的小品表演268
第八章东北二人转279
节二人转的缘起279
第二节二人转的历史变迁284
第三节“刘老根大舞台”289
第四节二人转与文化产业化294
第九章东北文化批判300
节东北文化的劣根性300
第二节娱乐文化的过度消费307
第三节“赵本山现象”批判314
第四节重建东北文化324
参考文献332
后记334
摘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