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模式选择与机制研究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模式选择与机制研究

  • 字数: 27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李琳
  • 出版日期: 2019-03-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3788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6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我国当前三大区域战略之一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中部支撑,也是中国区域战略布局中的中部核心增长极,肩负着构建支撑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横轴、打造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新动力源的重任;在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逐渐成为中国参与靠前竞争重要载体的背景下,探究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论题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本课题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模式与机制”为主题,以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空间一体化为主线,以微观的市场基础-中观的产业支撑-宏观的空间载体三维层层递进为分析逻辑,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论题展开探索性研究。旨在通过探析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市场-产业-空间三重维度下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测度指标与测度方法,市场-产业-空间三重维度下城市群一体化模式选择,实现市场-产业-空间三重维度下城市群一体化模式的一体化发展机制体系,来尝试构建市场-产业-空间三重维度下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理论分析框架;同时,通过解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现实基础,定量测度近15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产业一体化水平和空间经济联系水平,解析市场一体化水平、产业一体化水平、空间经济联系水平的动态演化特征及凸显问题,提出并阐析市场一体化模式、产业一体化模式和空间一体化模式选择,进而构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框架及实现策略,为政府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作者简介
李琳,女,湖南省涟源市人,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区域经济学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政协委员,民建湖南省委参政议政委员会主任;湖南省统一战线首批智库专家,湖南省农村工作委员会特聘专家,长沙市、娄底市等多个地方政府智库专家。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在《经济学动态》《中国软科学》《地理研究》等核心以上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4部。主持完成重量、省部级课题20余项。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二章 城市群一体化的理论基础研究
节 城市群一体化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城市群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条件分析
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概况
第二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现实基础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测度及市场一体化模式选择
节 相关研究综述
第二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发展现状
第三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的动态测度
第四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模式选择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测度及产业一体化模式选择
节 相关研究综述
第二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测度
第三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的演变特征分析
第四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模式选择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测度及空间一体化模式选择
节 相关研究综述
第二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组织现状特征分析
第三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一体化的模式选择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探讨
节 城市群一体化机制内涵与构成
第二节 国内外典型城市群一体化机制分析与启示
第三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机制问题解析
第四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机制构建的思路与策略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