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中国民营经济四十年:从零到“五六七八九”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作者: 庄聪生
出版日期: 2018-09-01
商品条码: 9787513922548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511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9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你想感受民营经济四十年波澜壮阔的历程吗?你想把握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规律和未来趋势吗?你想了解任正非、马云、马化腾、李书福、曹德旺等成功的奥秘吗?你准备在改革的浪潮中去创业吗?请翻开此书……
内容简介
第一本全景式、全方位描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波澜壮阔历程的著作。全书既有党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理论方针政策,又有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之路;既有统战部、民建、工商联做好“两个健康”工作的经验,又有各类商会活动的总结;既展示了任正非、马云、马化腾等企业家奋斗的精神风貌,又描绘了民营企业经历坎坷成长的经历。全书具有思想高度、理论深度、知识广度和体感温度,是各级统战部和工商联干部、民建成员、社会主义学院师生及各类商会会长、秘书长的推荐之书,也是民营企业家把握市场机遇、永立商海潮头的重要参考书籍。
作者简介
庄聪生,福建省晋江市人,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空军新闻处处长,中央统战部宣传办主任、中央统战部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全国工商联秘书长、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统一战线、多党合作、民族宗教、港澳台侨、人民政协和民营经济的理论政策研究,曾发表近千篇文章,特别是对统一战线和民营经济的研究颇有造诣,多次担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经常受邀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和全国各地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作辅导报告,受到听众的广泛好评。
目录
"第一篇 嫩芽破土出:民营经济萌生起步阶段 (1978—1992) 001 第一章 给点阳光就灿烂 002 1. 冰雪开始融化了 002 2.“五老火锅宴” 005 3. 把“资本家”的帽子扔进太平洋 010 4. 小岗村掀开农村改革的序幕 013 第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 019 1.“大碗茶”和知青返城 019 2. 汉正街——个体工商户的乐园 023 3.“敲糖帮”敲出全球优选的小商品市场 027 4. :从事个体劳动是光彩的 031 5. 个体经济首次写入宪法 033 第三章 私营企业应运而生 037 1. 中国私企第一人——姜维 037 2. 春天里的先行者 042 3. 生于忧患的“安乐” 045 4.“万向”冠全球 048 5. 小鹌鹑养出大“希望” 052 6. :乡镇企业——接近没有预料到的优选收获 057 第四章 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异彩纷呈 060 1.“温州模式”横空出世 061 2.“苏南模式”别具特色 064 3. 珠江三角洲“四小虎”龙腾虎跃 068 4.“晋江模式”独领风骚 077 第五章 阳光总在风雨后 081 1.“雇工是不是剥削”的大争议 081 2. 投机倒把与温州“八大王”事件 085 3. :“傻子瓜子”——不能动! 088 4. 乍暖还寒三年间 092 链接:历程回顾(1978—1992) 095 第二篇 风来满园春:民营经济快速发展阶段 (1992—2002) 105 第一章 忽如一夜春风来 106 1. 的南方谈话 106 2. 突破传统思想束缚 110 3. 工商联焕发新活力 113 4. 从“有益补充”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 116 第二章 千树万树梨花开 121 1. 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 121 2. 摘掉假集体“红帽子” 125 3. 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 130 4. 色彩斑斓的“马赛克”经济 135 第三章 春色满园关不住 141 1.“心系中华,有所作为”——华为走向世界 141 2. 这里是“研究生的发祥地” 146 3. 脍炙人口“老干妈” 150 4. 互联网“三剑客” 154 5.“BAT”崭露头角 159 第四章 春风得意马蹄疾 167 1. :新的社会阶层是“建设者” 167 2. 私营企业主能不能入党 171 3.“建设者”走上政治舞台 176 第五章 播撒春天的希望 180 1. 光彩事业的发起和推动 180 2.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 183 3.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86 链接:历程回顾(1992—2002) 193 第三篇 水阔船好渡: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阶段 (2002—2012) 201 第一章 潮平两岸阔 202 1.“两个毫不动摇”的提出 202 2. 宪法规定:“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05 3. 两个“非公经济36 条”彰显政府决心 208 4. :民营企业要“三个有更大作为” 214 5. 中央赋予工商联“两个健康”新使命 219 第二章 风正一帆悬 223 1.“三一”——实体经济做大做强的代表 223 2. 亨通——万物互联网络的筑路者 229 3. 奥盛:世界第一的大跨径桥梁缆索供应商 235 4.“百步亭”——百步不停 240 5.“天生”我材必有用 247 第三章 众人摇桨划大船 252 1. 垄断领域的“破冰之旅” 252 2. 对外贸易和“走出去”的生力军 259 3. 民营企业: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主体 264 4. 亿利集团: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 271 第四章 直挂云帆济沧海 278 1. 家族企业逐步探索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78 2. 以优选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286 3. 传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样板 292 4. 各类商会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297 第五章 沉舟侧畔千帆过 306 1. 历时四年的所谓“原罪”大讨论 306 2. 陕北油田事件 312 3.“郎顾之争”及影响 315 链接:历程回顾(2002—2012) 320 第四篇 潮涌百舸飞:民营经济全面提升发展阶段 (2012—2018) 333 第一章 春风又绿江南岸 334 1.“两个都是”“三个平等”的提出 334 2. 习近平致信福建民营企业家 339 3. 习近平给企业家放“定心丸” 342 4. 中央再送“大礼包” 348 5.“晋江经验”放异彩 351 第二章 莫畏浮云遮望眼 359 1. 年代变了 359 2. 消费观念变了 360 3. 企业发展途径变了 362 4. 要素成本变了 364 5. 法治环境变了 366 6. 市场空间变了 367 7. 商业模式变了 368 8. 发展理念变了 371 第三章 疏淤清泥通航道 374 1. 用政府“减法”换市场“乘法” 374 2. 减税降费激发市场活力 383 3. 让“有恒产者有恒心” 388 4. 企业家是宝贵的稀缺资源 396 5.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404 第四章 千帆竞发斩浪行 412 1.“双创”掀起第四次创业浪潮 412 2. 民营企业领潮数字经济发展 417 3. 吉利:中国经济升级的缩影 422 4. 首航节能——“让地球更美丽” 428 5.“万企帮万村”助推精准扶贫 432 6. 家族企业进入代际传承阶段 439 第五章 “红色引擎”助航行 448 1. 民营经济发展的“红色导航仪” 448 2.“红豆”长青的奥秘 455 3. 党旗,在叶青大厦高高飘扬 460 4. 党建强、商会兴 464 5.“网红书记”薛荣 468 第六章 “一带一路”显身手 473 1. 打造境外产业园区 473 2. 开展产能海外合作 476 3. 借力海外并购 479 4. 在“丝绸之路”上耕耘播种 483 5. 利用核心竞争力“走出去” 486 链接:历程回顾与前景展望(2012—2018) 489 参考文献 505 后记 510"
摘要
第一章 给点阳光就灿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三中全会是一次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会议,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从而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门,使中国社会主义的航船调正了方向,迈出了伟大历史转折的关键一步。
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我国民营经济开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不断发展起来。
1.冰雪开始融化了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会议全面纠正了“”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从此,我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民营经济发展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于几十年“左”的错误思潮的影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土壤几乎被铲除殆尽,不复存在。
从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经济进人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进而接连不断地发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以反对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在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政治形势下,为恢复生产、搞活经济、克服困难、改善生活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如包产到户、搞活经营、长途贩运等均被视为“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和“资本主义复辟行为”,采取了阶级斗争的形式进行打击,致使大批群众受到过火的斗争和处理,严重伤害了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个体生产和个体经营遭到了和破坏。
在这个时期,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铲除私有经济的政策措施,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清除私有观念的运动,特别是持续开展对“兴无灭资”和“斗私批修”的运动。
“”中,无数走上街头打着“兴无灭资”“移风易俗”的旗号,进行“破四旧…‘立四新”。“破四旧”就是砸掉那些曾经是民族资本主义代表和象征的名店、老店的招牌,一律换上具有政治色彩的新名称。比如,当时上海市一商局下属公司有零售商店3700多家,在“破四旧”中被改换招牌的达3000多家。
在全国各地,许多百年老店纷纷被砸掉老招牌,换上“工农兵商店”“东方红药店”“红星餐馆”“红旗旅社”等新招牌;咖啡馆、古玩店、小舞厅,都被勒令停业,服装店一律不准缝制“奇装异服”,理发店不许给女人烫卷发、不许给男人理“大包头”,皮鞋店不准出售尖头皮鞋、高跟皮鞋;橱窗里陈列的皮货、连衣裙、假发统统藏了起来,连指甲油、口红之类的化妆品也消失了;西餐店里的奶油蛋糕,饮食店里的八宝饭、虾仁面,一下子找不到踪影……
后来,又开展了“割资本主义尾巴”运动,意思是身子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而尾巴还留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要动刀子。把留在资本主义的尾巴割去,全身毫无保留地进人社会主义。
“割资本主义尾巴”在农村的做法,包括取消了农民自留地、不许农民私自喂养牲畜,有的连农民卖几个鸡蛋也称作“投机倒把”等。福建晋江张林村农民张子国,从小勤奋能干,又有做生意的头脑。在每个“工分”只值6分钱的人民公社期间,生产队每天每人只能分给2斤地瓜度日。他育有6个子女,为了不让孩子们挨饿,只能做点小生意来补贴家用。夫妻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凌晨3点,张子国就到十几千米外的海边,买进一些鱼虾小蟹,妻子陈卫起来磨豆腐。天亮时,夫妻到村里的小圩(集市)上,一个卖海货,一个卖豆腐。就是这样一个勤劳淳朴的农民,“”期间被当作“投机倒把”的典型,公社革委会把他抓去“读书班”关了半年,还时常被拉出去游街批斗。
安徽省萧县实行的所谓“商业革命”,就是一个缩影。县里公然派人民武装部、公安局及民兵指挥部的武装人员,联合围剿集贸市场,仅20天就强行把全县所有的集贸市场统统关闭,并严禁农民养鸡养羊,而且还派人到社员自留地去拔菜、砍树,甚至没收自留地。
经过不断的折腾,我国农村集市贸易奄奄一息。据统计,至1976年年底,全国农村的集市贸易只有29227个,比1965年减少7770个,比1973年减少2770个。许多集市是有集无市,上市商品极少。这极大地了农民家庭副业的发展,导致农村商品交换日趋萎缩。
城市中小商小贩也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受到更加严厉的。
据资料记载,1957年,商业部系统在全国城镇共有零售、饮食、服务网点100万个。到1979年10月,只剩下17万个。虽然单个网点的规模比过去扩大了,但总的营业面积没有增加,全国平均每千名城镇居民商业网点面积应为700~800平方米,但当时只有320平方米左右。全国商业网点1979年比1959年减少了80%;饮食业的网点,由过去的“小、密、多”的网点布局,变成“大、稀、少”,加上门类不全,网点严重不足,人民某些生活必需的小商品供不应求,居民买东西、吃饭、理发、洗澡,以及修修补补,等等,都很不方便。
随着“斗私批修”和“割资本主义尾巴”在城市愈演愈烈,许多地方取消了修鞋、修车、裁缝、零售摊点等个体劳动,原来规定的资本家的定息一律取消,公私合营企业转为国营,小商小贩转入国营商店的代购代销店,个体劳动者凡有条件的组成合作小组、合作社。
全国的自由市场基本被禁止,城市集市贸易也逐步被卡死。商品流通渠道由原来的国营、集体、个体三条,变为只有国营商业这一条。以上海市为例,1976年年底,上海市个体商贩只有3085人,比1965年减少46.7%。而全国的情况减少得更厉害,至1975年,全国的个体商贩仅剩8万人,比1964年减少85.0%。
至1976年年底,私营经济在我国已经绝迹,个体经济也微乎其微,全国城镇个体工商业者只剩下19万人,仅为1966年“”开始时的12.2%,锐减了87.8%。
“”的十年内乱,在党内,“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社会上,“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批判资本主义;在农村,反对“单干”,取消家庭副业,取消集市贸易,打击“小生产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在经济领域,批判所谓资本主义的“唯生产力论”;在分配方面,重提取消“资产阶级法权”;对已经被改造成社会主义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和个体工商业者,重新戴上资产阶级分子的帽子,进行无情批判斗争。由于这一系列极左政策的严重影响,特别是“”十年灾祸,我国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私营经济几乎到了灭绝的地步。
P2-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