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论辩术

论辩术

  • 字数: 3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姜燕
  • 出版日期: 2019-03-01
  • 商品条码: 978720911335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口才至胜》、《论辩至上》《问答术》是作者多年时间及探讨的凝聚,本书力图使阅读本书的每一位读者了解语言交流中的实战技巧,使人在现代社会社交、公关、谈判、集会中掌握出奇制胜的语言法宝。《论辩术》不仅教你如何去“辩”,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想”。驳不倒的东西,未必都要相信。“相信”是一个信仰,是一种感情,而“ 接受”是一种科学态度,是一种理性。论辩无需血战到底。但有一种东西能对付穷追猛攻,亦能抵抗十面埋伏。除了真枪实弹的战场之外,唯论辩与用兵更为接近。因此本书以《孙子兵法》中的经典理论来做每章的导引,告诉给大家“论辩之源”、“论辩之道”“论辩之力”“论辩之略”“论辩之术”“论辩之诈”等。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知天知地,胜乃不穷——论辩之源
第一节 二律背反
一、论辩的必要条件
二、论辩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洗脑与反洗脑
一、洗脑及洗脑的特征
二、单一信息的心理控制
三、论辩对反洗脑的作用
第三节 经典论辩溯源
一、古希腊的经典论辩
二、古罗马的经典论辩
三、美国的经典论辩
四、中国的论辩溯源
第四节 论辩三要素
一、论辩主体
二、论辩主题
三、论辩载体
感悟与训练
第二章 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论辩之道
第一节 保障论辩的基本原则
一、平等原则
二、求实原则
三、逻辑原则
第二节 用以取胜的次要原则
一、利己主义原则
二、立足现实原则
三、怀疑一切原则
四、穷追到底原则
五、重点突破原则
感悟与训练
第三章 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论辩之力
第一节 多元分析
一、多角度分析
二、辩证分析
三、逻辑分析
第二节 多重表达
一、理性口语与感性口语
二、多重表达的组成
三、多重表达的瞬间组织
第三节 复式思维
一、什么是复式思维
二、避免思维定式
三、思维跨度的加大
第四节 对抗心理
一、对抗心理的层级
二、协调认知
三、心理调动
感悟与训练
第四章 胜可知,而不可为——论辩之备
第一节 拆解辩题
一、按辩题的表现形式分
二、按辩题的基本逻辑性质分
三、按辩题的内容分
第二节 破题立论
一、切分题目
二、找切入点
三、双向立论
第三节 底线与战场
一、底线和底线思维
二、战场的划分
第四节 理论框架
一、减轻论证难度
二、减少理论抽象度
三、确立攻击点
四、保护软肋
感悟与训练
第五章 因利而制权——论辩之略
第一节 论辩基本策略
一、唯物辩证法
二、逻辑推理法
三、公理分析法
四、语言感染法
第二节 短兵相接
一、例证对抗
二、引证对抗
三、煽情对抗
四、推导对抗
五、归谬对抗
六、引申对抗
第三节 兵来将挡
一、高攻击力质询
二、推挡答问术
三、不合作原则
感悟与训练
第六章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论辩之术
第一节 立论术
一、论点的重塑
二、论据的建构
三、论证的形式
第二节 驳论术
一、当头一棒
二、釜底抽薪
三、见招拆招
第三节 应变术
一、回避术
二、救场术
三、防守术
四、模糊术
第四节 控时术
一、凤头术
二、豹尾术
三、猪肚术
四、时间差战术
第五节 配合术
一、别解
二、调整底线
三、承认口误
四、连续进攻
五、乔丹法则
感悟与训练
第七章 兵者,诡道也——论辩之诈
第一节 硬币的正反面
一、诡辩与智者
二、诡辩与诸子百家
三、诡辩的独特性
四、诡辩的功用
第二节 形形色色的诡辩
一、偷换概念
二、偷换论题
三、断章取义
四、虚假论据
五、悖论命题
六、循环论证
七、以偏概全
八、机械类比
九、强加因果
十、含糊其词
十一、滥用权威
十二、伪辩证法
第三节 逆境操戈
一、批判性思维
二、反常态思维
三、寻找矛盾之处
四、关注概念变化
第四节 反诡辩术
一、直接揭露法
二、概念注解法
三、列举反例法
四、兑现斥谬法
五、以毒攻毒法
六、澄清因果法
七、回归语境法
八、刨根问底法
感悟与训练
第八章 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论辩之忌
第一节 对抗的语言禁忌
一、对抗公众意识
二、批评性姿势
三、无价值补救
四、完美依赖
五、扯皮式论辩
六、无接口应答
第二节 逻辑的雷区
一、困于类比
二、盲目跟进
三、防守依赖
四、血战到底
感悟与训练
第九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论辩之质
第一节 辩手的段位
一、段位划分
二、辩手的位置
三、适应论辩的气质
第二节 四大个体辩风
一、严谨固执之“石”
二、灵活变通之“风”
三、凶猛激烈之“火”
四、以柔克刚之“水”
第三节 评判的白纸典范
一、消极中立
二、负反馈均衡
三、主持人法则
感悟与训练
附录一 猿猴诉讼:关于《圣经》和进化论的论辩
附录二 辩护大师结案陈词及延续论辩
摘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