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及其对教学行为和决策的影响研究

大学英语教师隐性课程及其对教学行为和决策的影响研究

  • 字数: 29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胡萍萍
  • 出版日期: 2019-04-01
  • 商品条码: 978730818283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研究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背景,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考察了教师实施课程与计划课程之间的不匹配现象,归纳了产生这些不匹配现象的教师隐性课程因素,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英语教学中确实存在教师实施课程与计划课程的不匹配现象,表现出增加型、减少型、突出型以及部分符合型这四种隐性课程类型,从而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教师隐性课程。产生这些不匹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在观念态度中的隐性课程因素和个体特征中的隐性课程因素。其中,教师观念态度中的隐性课程因素,尤其是职业发展观和课程与教学目标观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决策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而在教师个体特征因素中,性格和教师期望等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和决策的重要因素。
作者简介
胡萍萍,女,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访问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师发展。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1.4研究意义
1.5本书结构
第2章文献综述
2.1引言
2.2课程的定义和类型
2.3隐性课程
2.4外语教育中的隐性课程
2.5教师课程与教师隐性课程
2.6国内外隐性课程研究
2.7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决策
2.8对课程、教师课程、隐性课程、教师隐性课程概念的再界定
2.9本章小结
第3章研究设计
3.1引言
3.2本研究的临时性概念框架
3.3研究问题
3.4研究方法及其选择理据
3.5研究对象及其选择理据
3.6数据收集工具与实施过程
3.7数据分析
3.8研究信度与效度
3.9研究伦理
3.10本章小结
第4章第一阶段个案研究的结果与讨论
4.1引言
4.2教师实施课程与计划课程的个案分析
4.3教师隐性课程因素个案分析
4.4三位教师在隐性课程方面的共性与个性
4.5本章小结
第5章第二阶段个案研究的结果与讨论
5.1引言
5.2教师隐性课程因素对教学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5.3三位教师的隐性课程及教学行为和决策对比
5.4本章小结
第6章启示与建议
6.1引言
6.2研究启示
6.3研究建议
6.4本章小结
第7章结论
7.1主要内容回顾
7.2主要研究发现
7.3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
7.4研究创新
7.5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对李老师的课堂观察田野笔记(节选)
附录2对周老师的课堂观察田野笔记(节选)
附录3对吴老师的课堂观察田野笔记(节选)
附录4课堂观察记录表
附录5两个研究阶段中使用的访谈提纲
附录6对钱老师的访谈田野笔记(节选)
附录7对钱老师的访谈反思日志
附录8学校A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附录9学校B的基础英语教学大纲
附录10学校C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附录11学校D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附录12孙老师访谈资料开放编码手稿(节选)
附录13孙老师访谈资料主轴编码手稿
附录14孙老师访谈资料选择编码手稿
索引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