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研究——理论分析与中国实践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研究——理论分析与中国实践

  • 字数: 25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 作者: 张朝洋
  • 出版日期: 2019-03-01
  • 商品条码: 978750499951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表现特征和主要目标,尝试结合微观传导机制和中国市场特征提出一些密切联系的问题,并以此为逻辑主线勾勒演绎出整个研究框架,最后将落脚点放在如何实现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上。
作者简介
张朝洋,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经济学博士,《金融与经济》编辑部主任,主要从事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研究。在《经济研究》《中国经济问题》《金融论坛》《金融经济学研究》《金融监管研究》《金融市场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江西省社会科 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重点课题三等奖、中国人民银行青年课题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荣誉20余项,被评为江西省人民银行系统十大调研能手、江西省金融青年高级讲师,兼任江西省金融学会票据专业委员会理事。
目录
第一章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的理论前沿
一、货币政策目标与宏观审慎政策目标的区别
(一)货币政策相对宏观审慎政策的作用与约束
(二)宏观审慎政策相对货币政策的作用与不足
二、货币政策目标与宏观审慎政策目标的联系
(一)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相互作用
(二)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受政治经济和其他因素影响
(三)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通常需要中央银行发挥主导作用
三、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的政策指派
(一)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的相关依据
(二)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指派的注意事项
四、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的政策框架
(一)以货币政策应对金融失衡存在问题,应将金融稳定纳入中央银行决策
(二)应在维护金融稳定的更广泛政策框架内促进政策之间更大程度的协调
(三)应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内加强宏观审慎政策与广泛的改革措施相协调
五、对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的总结评述
第二章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的传导机制
一、货币政策效力的非对称性
(一)货币政策效力非对称性的相关理论
(二)货币政策效力非对称性的研究进展
二、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
(一)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机制
(二)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经验证据
三、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
(一)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传导机制
(二)货币政策立场的识别方法
(三)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经验证据
四、货币政策对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
(一)货币政策影响公司融资的理论依据
(二)货币政策影响公司融资约束的研究进展
五、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及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一)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二)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效果比较
(三)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分析
六、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传导机制的总结评述
第三章银行信贷渠道视角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研究
一、银行信贷渠道的一个基本模型
第四章风险承担渠道视角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研究
第五章公司融资约束视角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研究
第六章流动性跨部门替代视角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研究
第七章跨境溢出效应视角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研究
第八章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的制度模式
第九章加强中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