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 将来不负

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 将来不负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京华出版社
  • 作者: 李叔同
  • 出版日期: 2019-05-01
  • 商品条码: 9787550234895
  • 版次: 2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1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高谈阔论,挥洒文字指点迷津,点拨心灵左手过去,浮沉往事俱随流水逝右手未来,人间温暖点滴心中存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文学作品集,收录了李叔同先生在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及先生本人对绘画、书法、篆刻的认识,并提出相关的学习方法。其作品主要包括诗词,如《春风》、《醉夜》、《无题》等;谱曲如《送别》、《祖国歌》;文赋如《悲智颂》、《李卓吾像赞》等,表现了这位大师出尘脱俗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1.李叔同是有名音乐教育家、美术教育家、书画家、戏剧家,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等造诣于一身,堪称全才。拥有很高知名度和广泛的读者基础。2.本书收录书中李叔同先生的诸多名篇,诗词如《春风》、《醉夜》、《无题》等;谱曲如《送别》、《祖国歌》;文赋如《悲智颂》、《李卓吾像赞》等,涵盖面广。3.大师的诗文词赋、人生领悟,犹如洗涤心灵的净化剂,帮助我们洗去浮世铅华,释放生命本真。
目录
摘要
    佛法大意
     我至贵地,可谓奇巧因缘。本拟住半月返厦。因变、住此,得与诸君相晤,甚可喜。
     先略说佛法大意。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努力做利益众生之种种慈善事业。乃不愧为佛教徒之名称。
     若专修净土法门者,尤应先发大菩提心。否则他人谓佛法是消极的、厌世的、送死的。若发此心者,自无此误会。
     至于作慈善事业,尤要。既为佛教徒,即应努力做利益社会之种种事业。乃能令他人了解佛教是救世的、积极的。不起误会。
     或疑经中常言空义,岂不与前说相反。
     今案大菩提心,实具有悲智二义。悲者如前所说。智者不执着我相,故日空也。即是以无我之伟大精神,而做种种之利生事业。
     若解此意,而知常人执着我相而利益众生者,其能力薄、范围小、时不久、不。若欲能力强、范围大、时间久、最者,必须学习佛法,了解悲智之义,如是所做利生事业乃能十分圆满也。故知所谓空者,即是于常人所执着之我见,打破消灭,一扫而空。然后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做种种之事业。亦犹世间行事,先将不良之习惯等一一推翻,然后良好建设乃得实现也。
     今能了解佛法之全系统及其真精神所在,则常人谓佛教是迷信是消极者,固可因此而知其不当。即谓佛教为世界一切宗教中优选尚之宗教,或谓佛法为世界一切哲学中最玄妙之哲学者,亦未为尽理。
     不仅中国,现今如欧美诸国,正在热烈地研究及提倡。出版之佛教书籍及杂志等甚多。
     故望已为佛教徒者,须研究佛法之真理,而努力实行,俾不愧为佛教徒之名。其未信佛法者,亦宜虚心下气,尽力研究,然后于佛法再加以评论。此为余所希望者。
     以上略说佛法大意毕。
     又当地信士,因今日为菩萨诞,欲请解释南无观世音菩萨之义。兹以时间无多,惟略说之。
     南无者,梵语。即皈依义。
     菩萨者,梵语,为菩提萨?之省文。菩提者觉,萨堙者众生。因菩萨以智上求佛法,以悲下化众生,故称为菩提萨堙。此以悲智二义解释,与前同也。
     观世音者,为此菩萨之名。亦可以悲智二义分释。如《楞严经》云: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约智言也。如《法华经》云: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约悲言也。
     (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八年七月十六日于漳州七宝寺所做讲演。)
     注释:
     弘一大师受漳州各方邀请,于一九三八年五月七日抵达漳州,四天之后,日寇即侵占厦门。弘一大师因此滞留于漳州弘法。
     菩提:梵文音译,意为“觉”“智”等,指对佛教真谛的觉悟,这是狭义的解释。若从广义上理解,则凡能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之“智慧”,均可称作“菩提”。
     空: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皆是虚幻不定的,世间一切现象都是刹那生灭的,即无质无体,假而不实,故谓之“空”。
     菩萨诞:相传夏历二月十九日是观世音之生日,夏历六月十九日是其成道日。弘一大师此次讲演作于夏历六月十九日,实际上系观世音之成道日。
     “南无”是佛教信徒一心皈依于佛的用语,除“皈依”之义外,还含有“致敬”、“归敬”、“归命”等义。
     净土法门大意
     今日在本寺演讲,适值念佛会期。故为说修净土宗者应注意的几项。
     修净土宗者,第一须发大菩提心。无量寿经中所说三辈往生者,皆须发无上菩提之心。观无量寿佛经亦云,欲生彼国者,应发菩提心。
     由是观之,惟求自利者,不能往生。因与佛心不相应,佛以大悲心为体故。
     常人谓净土宗惟是送死法门。(临终乃有用)岂知净土宗以大菩提心为主。常应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众生之宏愿。
     修净土宗者,应常常发代众生受苦心。愿以一肩负担一切众生,代其受苦。所谓一切众生者,非限一县一省,乃至全世界。若依佛经说,如此世界之形,更有不可说不可说许多之世界,有如此之多故。凡此一切世界之众生,所造种种恶业应受种种之苦,我愿以一人一肩之力接近负担。决不畏其多苦,请旁人分任。因最初发誓愿,决定愿以一人之力救护一切故。
     譬如日,不以世界多故,多日出现。但一日出,悉能普照一切众生。今以一人之力,负担一切众生,亦如是。
     以上但云以一人能救一切,是横说。若就竖说,所经之时间,非一日数日数月数年。乃经不可说不可说久远年代,尽于未来,决不厌倦。因我愿于三恶道中,以身为抵押品,赎出一切恶道众生。众生之罪未尽,我决不离恶道,誓愿代其受苦。故虽经过极长久之时间,亦决不起一念悔心,一念怯心,一念厌心。我应生十分大欢喜心,以一身承当此利生之事业也。已上讲应发大菩提心境。
     至于读诵大乘,亦是观经所说。修净土法门者,固应诵《阿弥陀经》,常念佛名。然亦可以读诵普贤行愿品,回向往生。因经中最胜者,《华严经》。《华严经》之大旨,不出普贤行愿品第四十卷之外。此经中说,诵此普贤愿王者,能获种种利益,临命终时,此愿不离,引导往生极乐世界,乃至成佛。故修净土法门者,常读诵此普贤行愿品,最为适宜也。
     至于作慈善事业,乃是人类所应为者。专修念佛之人,往往废弃世缘,懒做慈善事业,实有未可。因现生能做种种慈善事业,亦可为生西之资粮也。
     就以上所说,劝大家应发大菩提心,否则他人将谓净土法门;复劝长读行愿品,可以助发增长大菩提心;作慈善事业尤要。
     因既为佛徒,即应努力做利益社会种种之事业,乃若发心者,自无此能令他人了解佛教是救世、积极的。不起误会。讥评。
     关于净土宗修持法,于诸书皆详载,无俟赘陈。故惟述应注意者数事,以备诸君参考。
     (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二年于十一月在厦门妙释寺所讲。)
     P2-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