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英国:优雅衰落:脱欧时代的权力.荣耀.秩序与现实
字数: 20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 桂涛
出版日期: 2019-03-01
商品条码: 9787807682851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60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5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 “脱欧”,时下火热的时政话题之一,理解“脱欧”是读懂国际局势的入门课程。 ★ 英国之所以仍保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源于它为当代世界制定的规则和秩序,小到邮票的使用,大到国际语言的通行,英国文化与我们息息相关。 ★ 读懂英国的衰落,对照中国的崛起,能得到豁然开朗的现实启示。 ★ 这是一次全面了解英国的不错时机,带你从历史的高空鸟瞰全英:从唐宁街10号到威斯敏斯特宫,从英吉利海峡到朴茨茅斯港口,从曼彻斯特的工厂到海克利尔的城堡,从牛津到剑桥,莎士比亚到海伊书镇…… ★ 新华社驻外记者官方与民间双重视角的观察,走访二十余个英国城镇,受访者遍布各行各业,收集大量一手材料,记录鲜活现实,触摸历史细节,展开《寻路中国》式的社会纪实。 ★ 作者试图透过层层迷雾,站在新与旧的交点上,审视“脱欧”时代的的权力、荣耀、秩序和现实。 ★ 巧妙串联历史与文化、民族与宗教、学术与政治,用“脱欧”手术刀解剖当代英国社会,呈现真实的繁复肌理与血脉。
内容简介
“脱欧”公投像一把无情的手术刀,将英国的表皮瞬间切开,把深藏其下、最真实的繁复肌理与血脉呈现出来。“脱欧”所带来的刺激与冲击恰恰引起英国最自然的应激反应,这反应是欣喜、愤怒、后悔、无奈,它们就是最真实的“优雅衰落中的英国”。 新华社驻伦敦记者桂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采访、感受,试图在“脱欧”这个节点去理解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解读“脱欧”背景下的英国,从中串联起英国的历史与文化、民族与宗教、学术与政治……这里既有大英帝国荣耀的过去,比如多佛和朴茨茅斯;也有萧瑟的现在,比如“西方瓷都”斯托克城。他向“唐顿庄园”的女主人了解英国贵族的生活现状,也采访牛津和剑桥大学的校长,去探究自由与秩序的交点。英国的衰落是无人否认的,但这个衰落的过程持续了一百年,这份优雅从容,也能让我们看见社会与人性。
作者简介
桂涛,新华社记者,2007年参加工作,现为伦敦分社时政记者,负责英国内政、外交中英文报道。2017年获“新华社靠前记者”称号。曾常驻非洲,著有《是非洲》一书。桂涛以自己在英国多年的工作与生活经历切入,试图在“脱欧”背景下去理解英国社会的历史文化、民族宗教、学术政治,从“优雅衰落”中看“崛起的启示”。作者曾赴二十余个英国主要城镇走访,也与英国前副首相、五大高校校长、军情五处前负责人、数十名两院议员等人当面交流,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目录
序:优雅衰落/004 希斯罗:与英国立约/011 多佛:谁是英国人?/029 唐宁街10号:府院之争/049 威斯敏斯特宫:权力运行/085 舰队街:新闻界兴衰录/0109 斯托克:瓷都兴衰录/131 斯特拉福德:莎士比亚会选择“脱欧”吗?/149 波士顿:“脱欧”小镇/169 海克利尔:贵族今安在?/189 贝尔法斯特、德里:墙与界的诅咒/208 邓迪:独立之城/230 牛津:38所大学/248 剑桥:大学无围墙/267 海伊:觐见“书心王”/287 普利茅斯、朴茨茅斯:海洋之国/307
摘要
希斯罗:与英国立约
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在机场找到。
――英国喜剧演员大卫?威廉姆斯
飞机轮胎与伦敦希斯罗国际机场的沥青跑道碰撞、摩擦,随后腾起一阵白烟,橡胶轮胎在地面上划出几道黑线。那几道线由深变浅,最终消失在洒满夕阳的跑道上,像用一支马克笔画线,直到画完了最后一点墨水。减速,滑行,转弯,停靠,和航站楼里伸出的廊桥连接,俯冲捕食的猎鹰最终被驯化成温顺的羔羊,安静地吮吸母亲的乳头。
“欢迎回家!”机舱内过道那头坐着的中年男人将他毛茸茸的、戴着婚戒的手盖在身旁女人的手上,侧身吻她,不顾安全带将自己的肚腩勒出一道沟。女人原本正盯着舷窗外看得出神,配合地转头一吻后随口问道:“今晚有《英国烘焙大赛》(The GreatBritish Bake Off,一档从2010年起就在英国热播的家庭烘焙真人秀节目,备受主妇们的青睐)吧?”
我没听清男人的回答,但我知道,他们是英国人,他们回家了。
“家在哪里?”――说来奇怪,本该再简单不过的一个问题如今我却越来越难以回答。有形的家说搬就搬,可以在世界各处,随时回得去。一个三边长度之和不超过158厘米的托运大箱,再加上一个什么也装不下的登机箱、一个什么都要装的电脑包,就将我的家从南京搬到北京、郑州、内罗毕,现在又是伦敦。无形的家却没有跟来,它留在了父母妻儿所在的地方。家是一盘冒着热气的扬州青,是妻子弯腰放下的一双棉拖鞋,是女儿在我胳臂上乱贴一气的卡通贴纸。回家是物理距离的改变,更是个需要反复确认的心理过程。显然,对那个舷窗边的女人来说,她的家就是那个能和爱人一起看《英国烘焙大赛》的地方。
飞机轮胎与希斯罗机场跑道的那次碰撞,意味着英国人真正回家了,而我也是真正离家了。在另一个国家的机场着陆似乎才算是真正和自己的国家与文化圈暂时告别。
岛国
我始终认为,希斯罗对于英国的重要性被我们忽视了,中国人对希斯罗的观察似乎仍停留在免税店的购物攻略上。这么一个北大西洋与北海之间的岛国,在地理上和外界隔绝,要和世界其他部分发生联系,要维持它在全世界不断衰减的影响力,一方面就要靠这么一个航空门户。从当年世界帝国的航空心脏,变成今天欧洲岛国的大门,希斯罗始终在回答那个永远让英国人纠结的问题:“一个岛国,究竟应该以何种方式与外部世界相处?”希斯罗给出的答案是:“英国要努力做个开放的岛,要和外界相通。”这样的回答在英国选择“脱欧”之际显得更加重要。
另一方面,希斯罗是来访者与英国价值、英国规则立约的祭坛。它就像是新娘子过门前要迈过的那个火盆,或是孩子要接种的那几针疫苗,不管喜不喜欢,总躲不过去。和大多数人一样,希斯罗是我来英国的首站。在这个全欧洲最繁忙的机场,我们第一次感受英国,第一次爱或者恨这个国家。希斯罗为初来者提供了一种仪式感,让我们觉得在心理上和这个契约社会进行了签字画押,那时才会有百分之百的确信――真正来到了英国。
为了对这个英国最重要的机场进行一次解剖,我登上87米高的希斯罗机场控制塔。这是个神奇的地方,它位于两条飞机跑道之间,看上去像一颗钉子牢牢扎在木板上。对于一个在过去20年里每45秒就有一次飞机起降的机场来说,这里显然是个不能出错的地方。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控制塔里根本不像是个决定生死的战场,也不像是个超时空的未来,要是不算桌上没有咖啡杯这点,这里和伦敦市中心的一间普通办公室几乎没有区别。它整洁、利落,中央空调控制温度,360度玻璃窗外是伦敦的天际线,12个人散坐在环形控制台各处,面前大大小小的电脑屏幕上贴着“CWP3 Control”“ASMGCS”这样让人费解的小标签。这里的人穿着衬衫、T恤、牛仔裤,口袋里还塞着几小时后阿森纳队的主场球票。他们查看屏幕上的数字和坐标图,偶尔抬头看看窗外,像给朋友打电话那样对着耳麦说话,下达起降命令,控制跑道和停机坪的灯光,监测伦敦变化多端的天气,管理世界上最忙碌的双跑道机场,掌控着那些在空中被铁皮包裹的生命。
从控制塔的玻璃窗看出去,是一左一右两条跑道,上面总有飞机在滑行。英国常年盛行西南风,为了让飞机借风势起降,跑道被铺设成东西向,这也导致在这里起降的班机都必须先飞越伦敦市区上空。它们有时甚至需要在这个大都市上空盘旋一个小时才能等到着陆的命令。抛开显而易见的扰民与危险不谈,这样的地理位置安排至少有两个好处:首先,它让伦敦人随时抬头都能看到至少两架飞机和若干条飞机尾迹。对孩子们来说,这简直是一种优待。他们会出神地望着天空,想象即将出差归来的爸爸就在此时飞过的某架飞机上。其次,它给了乘客们从空中俯瞰这座城市的机会。没有雾的时候,他们能从高空中看到银光闪闪的泰晤士河。几天后,当他们近看这条伦敦的“母亲河”时才会惊奇地发现,河水原来是泥巴色的。
P11-1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