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佛意禅诗

佛意禅诗

  • 字数: 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作者: 朱定局
  • 出版日期: 2018-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120398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71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科学家的哲理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原创性哲理诗集,其中包括朱定局的五百首哲理诗,涉及到人生、生活、工作、爱情等各个方面,富有哲理性,适合大众阅读。
作者简介
朱定局,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计算机应用系主任、智慧计算科学研究所负责人?。北京大学博士后,美国Texas State University访问学者,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发明专利近二百件,科学著作、文学著作近十本,学术论文近五十篇,诗作近千首,主持重量、省部级科研项目、教学项目十多项,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作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培养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十多名。
目录
目录序 言 1分别 1起灭 1放下 1不 2戒 2爱 3拿起放下 3住 4结果 4何必 5无求 5亏待 6无 6在 6无念 7法 7大德 7求什么 8修行 8真假 9本色 9差别 10动心 10存在 11开悟 11一切 12消业 12苦乐 12利益 13本末 13大我 14众生 14感恩 15别人 15惠能 15幸福 16连心 16自己 17大气 17不 18永在 18本事 19智慧 19正视 20心 20梦 20镜子 21普惠 21未来 22一心 22今天 23永生 23退路 23外境 24自我 24不知 25道 25烦恼 25善 26真正 26天地 26梦中之念 27事实 27佛性 27佛土 28禅 28真善 28尘埃 29福 29无二 29人心 30佛心 30放下 30无去来 31真菩提 31修行 31无得 32淹没 32见佛 32路上 32自迷 33失得 33根本 33不可 34语 34法 34无 35众生 35如来 35空无 36种 36不如 36不为 37无心 37无边 37本心 37眼开 38无 38心坐 38不迁 39香众心 39菩提心 39无思 39知音 40大 40不可说 40无量 41戒 41神通 41因果 42德 42何需 42非非动 43心空 43无去来 43圣已成 43破万相 44功德心 44成佛 44慈母心 45真人 45教 45无恐惧 45花开处 46逍遥中 46成真人 46归正 47自净 47能行 47得自身 48不分 48清净 48合一 48看破 49相忘 49一家 49回头 50心头 50反观 50真法 51梦中梦 51真知 51真实味 51如愿 52传真经 52菩提根 52自种 53唯有 53龟 53未去 54家国 54幸福衣 54世世愿 54无高低 55众人期 55缝子衣 55亲如己 56无自己 56自知 56硬软 56戏中 57无言 57云迁 57日月 58如梦 58尘染深 58海深 58佛土境 59又一代 59比天高 59又一春 60入海洋 60无门 60执悟 61正悟 61顿悟 61宝贵树 61梦里门 62心永远 62正途 62无不空 63无藏 63彼岸 63又一秋 64伴一生 64新人望 64戏如真 64潮 65如梭 65爱国 65济 66六根落 66大神通 66自性 66慧根 67同种 67为众肴 67同胞 68谁来渡 68慈光 68慈航 69大爱 69恍惚 69一心 70实无 70风帆 70红尘被 71心眼 71施 72无人知 72无量多 72真经 73佛经 73无牛 73俱留世 73慈航来 74天有眼 74无来去 74法藏 75渡后人 75无别 75父母拜 76恩似海 76婆娑 76万门通 76人神敬 77引 77真传 77众解脱 78差万里 78何处来 78本自在 79空中山 79一天下 79春秋 79何为 80秋游 80贺新郎·望月 80淮河 81唐朝 81青山 82民官 82新意 82老子 82望天 83畅谈 83行棋 83坐 84太极 84散步 84乡下路 85大锅饭 85人道 85问 86天道 86鸟语 86行 87食 87伟人 87西游记 87青草庐 88睡 88飞机 88十方 89四季 89钱 89步 89粮 90丰 90一 90燕 91色 91信任 91水 91黄粱 92歌 92日 92榻 93蝶舞 93花 93河 93行 94羹 94床 94粮仓 95神 95凭依 95慈 95愿 96画像 96春 96鞋 97风 97求 97来 97好 98观太极 98蛇 98水 99放 99眼 99无心拳 99音 100破 100明 100立 101多 101色 101行 101树 102不忙 102拳无心 102实 103游北海 103四季 103安 104生活 104飞 104叶 104走 105我家 105牛 105小草 106雨后漫步 106登南山 106屈原 107家 107坐飞机 107咏月 108随笔 108无题 108英雄 108观月 109我 109房 109我 110山河 110故人 110故人 111名 111浪费一点时间 111静下心来 112磨练·水调歌头 113无欲 113智慧 114顺其自然 115万物同体 116蜜蜂 117玩物失志 117理解 118七夕 118一年 119大爱 120真爱 121般舟 122医 122定数 122爱 123爱 123别 123时空 123不动 124藏 124草 124长生 125车马 125尘 125尘 125痴 126春秋 126大数据 126大数据 127大数据 127大数据 127当年 127等 128......
摘要
    分别念无前后之分,即心即佛,相无来去之别,即心即佛。起灭花开花落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因为花未开之时在心中已开,花未落之时在心中已落。缘起缘灭,生活中所有的所有,表象是缘分,其实是爱,人因爱而生,家因爱而成,国因爱而立。放下放下,是为了四海为家,既然处处是家,什么包袱都没有必要背了,以天为宅,以地为床。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有的人从这里来到那里去,有的人从那里来到这里去,到哪里都是家,子不嫌家贫,家中的一切有什么好与不好?昨天就是今天,今天就是明天,又有什么过去与现在抑或将来?不不需要看到,就能看见;不需要看见,就能看清;不需要看清,就能看懂;不需要看懂,就能看透;不需要看透,就能看开。真正的耳聪是不需要听就能得到心声,真正的目明是不需要视就能透过心灵。戒戒不是束缚你的枷锁,戒是你起飞的翅膀,戒能给你自由,戒能让你脱离愚昧,戒能让你超越自我。爱利益他人,不是为了快乐,也不是为了痛苦;利益他人,是为了爱。一切痛苦,都是因为爱得不够。慈母爱子,虽然分娩苦难,但仍然快乐。英雄爱国,虽然抛头颅洒热血,但依然快乐。人人爱家,虽然奔波操劳,依然幸福。拿起放下拿起不仅仅是因为命运,更是因为爱,我们才选择离开那里来到这里;放下不仅仅是因为缘分,更是因为爱,我们才选择要离开这里去那里。住一切色都不是色,既然没有色,如何住色?一切声香味触法都不是声香味触法,既然没有声香味触法,如何住声香味触法?本无可住之处,何处可住?既然无有住处,心又有何住处?一切心都不是心,既然没有心,又有何心可生?所以我说,若为生其心而生其心,便已有所住。结果不论你是否顺其自然,最终的结果都是顺其自然;不论你是否随遇而安,最终的结果都是随遇而安。如果你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你便能欣然接受自然的安排而知足常乐,否则你便会心有不甘,但落叶不会因你的哀叹而重回树丫。何必你觉得有错的人和事都不觉得自己有错,也不一定真的是有错。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的家人,所有的事都是我们的家事,不论如何,我们都不应责怪,责怪都没有,又何需原谅?糟糕的事、不糟糕的事,既然已经发生,必然已经过去,既然已经过去,就等于没有发生,又何必悲喜?无求一无所求也是求,想都不想,才是真的无求。亏待归来的也会失去,失去与得到毫无分别,有什么亏待之说?无修己,以无心为要,无心不是没有心,而是没有私心;涉世,以无言为先,无言不是不说话,而是不为自己说话。在如来无处不在,见与不见都在。无念世界上最快的速度不是光,不是电,也不是我们的“念”,而是无念。无念起,万千世界;无念灭,千劫万劫。法这世界上没有法,又处处是法。大德德是什么?德就是大爱。放下小我,拿起大我,就是大爱,就是大德。求什么我们为什么不满现实?不满环境?是因为我们不懂现实,不懂环境。懂从何处来?从内心中来,所以需要向内求解,而不是向外痴求。怎么才能做到不求不找?因为无一事可求,无一物可找。一切事都是过眼云烟,求什么?一切物都是秋日落叶,找什么?修行真正的修行不是为了解脱自己,不是为了自己的智慧,不是为了自己的自在,而是为了解脱众生,是为了让众生获得智慧,是为了众生更自在。为了自己的修行,如逆水行舟;为了众生的修行,如顺流直下。因为未接近放下自我的人,必未获得大解脱、大智慧、大自在。真假身体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把假的放下不一定能找到真的,把假的不放下也不一定不能找到真的。因为真就是假,假就是真,本无分别,本皆空无,有何放下与找到之说?本色张扬或不张扬、喧嚣或不喧嚣、妖艳或不妖艳都是众生本色;或浓或淡名利、或浓或淡世绘、或浓或淡荣辱、或浓或淡诱惑都是人间百态。人需要一种淡然、朴实,更需要一颗包涵众生本色与人间百态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在寺庙之外的滚滚红尘中保持淡然、朴实。差别在佛的眼里佛与众生是没有差别的,在众生眼里众生与佛是有差别的,这就是佛与众生的差别。正是因为有这个差别,所以佛是佛,众生是众生。这个差别是否真的是差别?色就是空,差别的色在空上有何差别?所以说没有差别。但这种没有差别,对众生来说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差别。动心无论遇到顺或逆的境界,皆既要不动心又要动心。若能有不动心的定力,那就不会被境界所转,而若能有动心的定力,就能转境界。所谓“泰山崩前而不惊,美色当前而不动”,泰山崩前而不惊,不等于无动于衷,而是要去救被泰山崩压的众生。不动小我之心需要定力,动大我之心也需要定力。存在我们见到的世界既是真实存在的,又是自己内心的反映。什么是真实存在?一切真实存在本质上都是空,但的确又是色,所有有了五色斑斓的婆娑世界。开悟什么是开悟?不仅仅是真真实实认识自己是怎么回事,还要真真实实认识世界是怎么回事。开悟之后没有人与我之分,自己就是世界,世界就是自己。开悟既是证得空理,又是证得真理,知道一切是既真实又虚妄,这是真知道。一切一切的一切,都是心所造出来的。但心造出来的,不是一切。最起码心不是心造出来的。色既是空,又不是空,若执着于空,便是假空,不是真的空。既要放下色,也要放下空。既要重视心与念,但最后要把念与心也要放下,才是真正的放下。消业修行的目的不应是给自己消业,而是给众生消业,因为众生就是修行人的业。苦乐对众生和初修之人而言,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但修苦行的人修到最后并不觉得苦,如果觉得苦,那便是没有修成,因为修的不是福乐,而是解脱。修成之后,连事物都是空无的,何况苦乐?没有苦,哪有受苦之想?没有乐,哪有享福之说?利益“观自在”,不但要观自己,也要观众生,所以又叫“观世音”。因为自己就是众生,众生就是自己,利益众生,就是利益自己。本末修道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佛,而是为了普爱众生。修道的结果可能是成佛。目的是因地,成佛是果地,相差甚远。为了成佛而修道,则成佛难于上青天。为了众生而修道,则成佛才有可能。所以不能本末倒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