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京族史话

京族史话

  • 字数: 104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何思源编
  • 出版日期: 2018-12-01
  • 商品条码: 9787509799888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56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东兴市的山心、澫尾、巫头三地及恒望、潭吉、红坎、竹山等地区。他们拥有独特的民族语言、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本书通过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波澜起伏的历史发展轨迹以及京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对读者了解京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何思源,广西宁明人,京族,语言学博士,现任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古籍研究所讲师,研究领域为壮族、京族等南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有《中国京族》、《壮族麽经布洛陀语言研究》等专著,在《民族文学》、《中国作家》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多篇。
目录
1
摘要
    一 族称与族源
     1 族称
     在我国海岸线的南端起点与陆地边界线的交汇处,生活着一个人口很少的少数民族,它被称为中国专享的海洋民族,同时又兼具农耕的身份,它就是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京族。
     关于京族名称的由来,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是:在20世纪50年代,原先被称为“越族”“安南族”的这部分人希望更名为“京族”,这个提议上报国务院之后,当时的国务院说:“京族”这个名称好,“心向北京”嘛。
     人们记住了“心向北京”,以为这就是“京族”的由来,却忘记了“京族”这个名称只是周同意的“更名”,而不是周“赐名”的。也就是说,“京族”是根据本民族意愿更改过来的,是自称而不是他称。自称反映了该民族对自身的认识、评价和自我意识,它有其历史与渊源。
     让一个京族人用他们的民族语言读一下“京族”两字,你会发现其发音和汉语很好相似(和粤方言发音尤其接近),再让对方解释一下那个“京”字,他会说,和汉语的“京”差不多一个意思,不等于“北京”,但应该是和“京城”“京都”有关联的。
     这个信息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京族”的“京”,读音和意义,和汉语几乎一样。这个民族的语言和汉语联系密切,可见这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和汉民族有着密切的接触。
     既然“京族”是自称,那我们再来看看关于这个民族的他称。汉语言文献里,较早提到居于中国的这部分人群时,称之为交趾人、交人、交趾族。如《防城县志》(即民国时期《防城县志初稿》)章第二节“居民之缘起”记载:“县境原野丘陵间,很初为交趾族与僮族居住。”
     随着“交趾”成为历史名词,如今汉族已不再这么称呼京族人了,但周边的壮族、瑶族、苗族等民族仍称呼京族人为“交人”。
     相比“交趾”的书面语,口语中京族被称作“安南人”“安南族”的比较多。唐代初叶,当时越南由中国安南都护府管辖,因此古代越南有相当长时间又称安南。越南在清嘉庆前是中国的属国,被称为安南国。京族人被称为“安南人”就源于此。
     “越族”是京族很为普遍的他称。越族者,越南族之简称,在1958年以前用于称呼京族人。1958年,根据其历史、语言、文化特点、生活习俗和本民族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越族”正式更名为“京族”。
     2 族源
     据文献记载,栖息于中南半岛红河三角洲地区的百越人的一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创造了较为发达的文明,建立起了自己的都城。其都城多次易名,曾称中京、上京、东京等。由于他们居住在京畿一带,经济文化有别于周边的寨人和蛮人,因此自称“京人”。把自己的城邑称为“京都”,这是在交趾(古代越南的称呼)脱离中国取得独立的公元10世纪之后。而在此之前,交趾一直属于中国版图,漫长的“北属时期”使该民族的语言受到了汉语的深刻影响,故而此“京”与汉语的“京”音义基本相似也就不奇怪了。大约从16世纪起,一部分“京人”就从越南涂山、吉婆(译音)等地陆续迁入中国。这部分人一直自称为“京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定名为“京族”。
     越南的主体民族也自称京族。也就是说,京族是个跨境民族。然而越南的主体民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似乎不太认“京族”这一称呼。例如1977年7月3日河内《人民报》署名“江山”的一篇文章说:“‘京’族这个词不知从何而来,它既没有历史根据,又没有普及全国各地的意义。”靠前上多把越南的主体民族称为“越族”,本书如无特别说明,“京族”均指中国的京族。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