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肖金球
字数: 61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肖金球、黄伟军、雷岩
出版日期: 2019-03-01
商品条码: 9787302518808
版次: 1
开本: 其他
页数: 384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6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本书以 MCS-51 单片机为基础进行讲解,MCS-51 系列的单片机品种多、规格齐、适应性强、应用技术资料多,便于初学者学习和使用。 本书参考了各个系列单片机的很新资料,吸取了单片机开发应用的很新成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优选性和实用性。内容由浅入深,并配有相应的习题,便于读者学习和实践。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电气工程、物联网、计算机应用以及机电一体化等工科专业的单片机课程教材,也可作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 MCS-51 单片机内核为基础,以 Proteus ISIS 为仿真平台,并以 Keil C51 作为编译工具来介绍 单片机原理和应用技术的。开篇以计算机的原理结构和发展史为先导,把计算机领域中两大重要分支——嵌 入式系统(单片机)和通用计算机系统(微型计算机)有机结合在一起。51 单片机几乎包含了不错单片机的 所有结构,是学习不错单片机的基础。汇编语言是很接近机器码的语言,有助于读者对单片机运行过程和状 态的理解。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及基本结构、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和时序、 指令系统、汇编语言及 Keil C51 程序设计、内部功能及应用、系统的扩展、I/O 接口技术、Proteus ISIS 仿真 平台的应用、单片机很新接口技术实例以及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实例(四旋翼飞行器飞控系统的设计)等。
目录
第 1 章 计算机概述 ..................................1 1.1 绪论 ..................................................1 1.1.1 计算机发展简史 ............................ 1 1.1.2 计算机工作原理 ............................ 2 1.1.3 计算机应用领域 ............................ 4 1.1.4 计算机发展趋势 ............................ 5 1.2 微型计算机系统 ..............................6 1.2.1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 7 1.2.2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 9 1.2.3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 10 1.3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 ........................10 1.3.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 10 1.3.2 嵌入式系统的结构 ...................... 11 1.3.3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 12 第 2 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6 2.1 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 ................16 2.1.1 数制及转换方法 .......................... 16 2.1.2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及运算 .......... 19 2.1.3 计算机中的常用编码 .................. 21 2.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电路 ................24 2.2.1 逻辑门电路 .................................. 24 2.2.2 触发器电路 .................................. 25 2.2.3 三态输出电路 .............................. 27 2.2.4 寄存器电路 .................................. 27 2.2.5 存储器电路 .................................. 28 2.2.6 时序及时钟电路 .......................... 29 第 3 章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2 3.1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32 3.2 微处理器 ........................................33 3.2.1 控制器 .......................................... 34 3.2.2 运算器 .......................................... 34 3.3 存储器 ............................................34 3.3.1 存储器的分类 .............................. 34 3.3.2 存储器结构及寻址 ...................... 35 3.4 I/O接口电路 ...................................37 3.4.1 接口电路功能 .............................. 37 3.4.2 I/O接口电路分类 ......................... 38 3.4.3 接口电路控制方式 ...................... 38 3.5 总线及其工作原理 ........................39 3.5.1 总线工作原理 .............................. 39 3.5.2 总线特性 ...................................... 40 3.5.3 总线分类 ...................................... 40 3.6 指令与程序概述 ............................41 3.6.1 指令系统简介 .............................. 41 3.6.2 程序设计语言 .............................. 42 3.6.3 微型计算机工作过程 .................. 44 第 4 章 单片机概论 ................................46 4.1 单片机的特点及发展概况 ............46 4.1.1 单片机 — 微控制器嵌入式应用的概念 .................................. 46 4.1.2 单片机的特点和应用 .................. 47 4.1.3 单片机的历史与发展 .................. 50 4.2 常用单片机系列介绍 ....................51 4.2.1 MCS-51系列单片机 .................... 52 4.2.2 80C51系列单片机 ....................... 53 4.2.3 STC系列单片机 ........................... 55 4.2.4 CY7C680XX系列单片机 ............ 57 4.2.5 C8051系列单片机 ....................... 62 第 5 章 MCS-51 单片机结构和时序 .......67 5.1 MCS-51单片机结构.......................67 5.1.1 MCS-51单片机的结构 ................ 67 5.1.2 MCS-51的封装与引脚 ................ 69 5.1.3 CPU的结构 .................................. 71 5.1.4 存储器结构 .................................. 75 5.1.5 输入/输出端口结构 ..................... 82 5.1.6 定时器/计数器 ............................. 87 5.1.7 中断系统 ...................................... 87 5.2 时序 ................................................87 5.2.1 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 88 5.2.2 CPU取指令,执行指令周期时序 ...................................... 90 5.3 单片机的工作方式 ........................92 5.3.1 复位操作 ...................................... 92 5.3.2 程序执行方式 .............................. 94 5.3.3 低功耗工作方式 .......................... 94 第 6 章 MCS-51 单片机指令系统 ...........97 6.1 指令系统简介 ................................97 6.1.1 指令概述 ...................................... 97 6.1.2 指令格式 ...................................... 97 6.1.3 指令的分类 .................................. 97 6.1.4 指令中的符号 .............................. 98 6.2 MCS-51的寻址方式.......................99 6.2.1 立即寻址(ImmediateAddressing) ................................ 99 6.2.2 直接寻址(DirectAddressing) .............................. 100 6.2.3 寄存器寻址(RegisterAddressing) .............................. 100 6.2.4 寄存器间接寻址(RegisterIndirect Addressing) ................ 101 6.2.5 基址寄存器加变址寄存器的间接寻址(Base Register Plus IndexR egister Indirect Addressing) ... 102 6.2.6 相对寻址 .................................... 102 6.2.7 位寻址 ........................................ 103 6.3 MCS-51指令系统.........................104 6.3.1 数据传送类指令 ........................ 104 6.3.2 算术运算类指令 ........................ 110 6.3.3 逻辑运算类指令 ........................ 116 6.3.4 控制转移类指令 ........................ 120 6.3.5 布尔变量操作类指令 ................ 127 第 7 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31 7.1 汇编语言语句的格式 ..................131 7.2 伪指令 ..........................................132 7.2.1 汇编起始指令(ORG) ............ 132 7.2.2 汇编结束命令(END) ............ 132 7.2.3 赋值命令(EQU) .................... 132 7.2.4 数据地址赋值命令(DATA) . 133 7.2.5 定义字节指令(DB) .............. 133 7.2.6 定义字命令(DW) ................. 133 7.2.7 定义空间命令(DS) ............... 134 7.2.8 位地址符号命令(BIT) .......... 134 7.3 汇编语言源程序的编程和汇编 ......................................................134 7.3.1 源程序编辑 ................................ 135 7.3.2 源程序汇编 ................................ 135 7.4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136 7.4.1 简单程序 .................................... 136 7.4.2 分支程序 .................................... 137 7.4.3 循环程序 .................................... 139 7.4.4 查表程序 .................................... 142 7.4.5 子程序 ........................................ 143 7.5 综合编程举例 ..............................145 7.5.1 算术运算类程序 ........................ 145 7.5.2 代码转换类程序 ........................ 150 7.5.3 查表程序 .................................... 153 7.5.4 软件看门狗 ................................ 154 7.5.5 数字滤波程序 ............................ 156 第 8 章 嵌入式单片机不错 C51程序设计 ..................................160 8.1 嵌入式不错C语言编程概述 ........160 8.2 嵌入式C语言编译环境介绍 ........160 8.2.1 Keil C集成开发环境介绍 ......... 161 8.2.2 Keil C工程的建立与设置 ......... 163 8.3 Keil C51与标准C .........................168 8.3.1 Keil C51扩展关键字 ................. 168 8.3.2 内存区域(Memory Areas) .... 169 8.3.3 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 170 8.3.4 存储类型标示符的声明 ............ 170 8.3.5 存储模式 .................................... 171 8.3.6 数据类型 .................................... 171 8.3.7 位变量与声明 ............................ 174 8.3.8 Keil C51指针 ............................. 174 8.3.9 Keil C51函数 ............................. 175 8.4 C51语言的程序流程控制 ............178 8.4.1 条件语句(if) .......................... 178 8.4.2 循环语句 .................................... 179 8.4.3 break语句、continue语句和goto语句.................................. 180 8.4.4 选择语句(switch) .................. 181 第 9 章 基于 Proteus ISIS 的现代嵌入式系统仿真技术 ................183 9.1 Proteus ISIS仿真系统介绍 ..........183 9.1.1 Proteus ISIS简介 ........................ 183 9.1.2 Proteus ISIS操作界面介绍 ........ 183 9.2 原理图绘制的方法和步骤 ..........188 9.2.1 基本操作 .................................... 188 9.2.2 创建新的设计文件 .................... 189 9.2.3 设置图纸类型 ............................ 190 9.2.4 图形编辑基本操作 .................... 190 9.2.5 将所需元器件加入对象选择器 ........................................ 193 9.2.6 放置元器件 ................................ 195 9.2.7 绘制总线 .................................... 196 9.2.8 元件间导线连接(Wiring Up Componentson the Schematic)............... 197 9.2.9 导线标注(Part Labels) .......... 197 9.3 Proteus VSM的电路分析 .............198 9.3.1 激励源 ........................................ 198 9.3.2 虚拟仪器 .................................... 202 9.3.3 探针 ............................................ 204 9.3.4 图表分析 .................................... 204 9.4 Proteus ISIS联合Keil C仿真8051及虚拟串口 ..........................207 9.4.1 Proteus ISIS与Keil C软件设置 .... 207 9.4.2 虚拟串口Virtual Serial PortDriver 6.0 ............................ 209 9.4.3 串口调试工具SSCOM及Secure CRT介绍 ........................ 210 9.4.4 基于Proteus ISIS的MCS-51最小仿真电路及相关设置 ........ 211 第 10 章 基本 51 内核单片机内部功能以及外部系统扩展和应用 .......213 10.1 定时/计数器介绍及基于Proteus ISIS的仿真 ....................213 10.1.1 概述 .......................................... 213 10.1.2 定时/计数器的控制字 ............. 214 10.1.3 定时/计数器的4种工作模式 .... 215 10.1.4 定时/计数器的编程及应用 ..... 218 10.2 中断系统 ....................................224 10.2.1 中断系统的组成及中断源 ...... 224 10.2.2 中断控制 .................................. 225 10.2.3 中断处理 .................................. 228 10.2.4 中断使用方法 .......................... 231 10.3 串行通信介绍及基于ProteusISIS的仿真 .................................233 10.3.1 串行口的结构与控制 .............. 233 10.3.2 串行口工作方式和波特率 ...... 236 10.3.3 基于Proteus ISIS的基本串行口应用仿真实例 .............. 239 10.3.4 串行口的扩展应用及基于Proteus ISIS的仿真实例 .......... 241 10.4 单片机的外部并行扩展 ............255 10.4.1 外部并行扩展性能 .................. 256 10.4.2 程序存储器的扩展 .................. 258 10.4.3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 261 10.5 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 ........263 10.5.1 8255的内部结构 ...................... 264 10.5.2 8255的引脚功能 ...................... 265 10.5.3 8255的控制字、状态字 .......... 267 10.5.4 8255的工作方式及与MCS-51单片机的连接............. 268 10.6 串行外部总线扩展技术及基于Proteus ISIS的仿真 ............272 10.6.1 常用串行外部总线扩展技术概述 .................................. 272 10.6.2 AT93C46/56/66 E 2 PROM特性 ................................... 276 10.6.3 AT93C46 E 2 PROM应用实例............................................ 281 10.6.4 SPI25AA010A的应用及基于Proteus ISIS的仿真实例 .......... 285 10.6.5 M24C04的应用及基于ProteusISIS的仿真实例 ....................... 287 10.7 键盘输入及其接口 ....................288 10.7.1 独立键盘接口 .......................... 288 10.7.2 矩阵式按键接口 ...................... 290 10.8 LED&LCD显示及显示器接口 ............................................295 10.8.1 LED显示及其接口 .................. 295 10.8.2 LCD液晶显示原理及其接口 .................................. 300 10.8.3 16X2字符型液晶1602A驱动仿真实例 .................................. 303 10.8.4 192X64图形点阵液晶TG19264A驱动仿真实例 .......................... 307 10.8.5 真空荧光显示器(VFD)及显示器接口 .......................... 309 10.9 基于GSM通信系统的电力接地线状态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321 10.9.1 电力接地线状态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 322 10.9.2 智能接地线监控装置(下位机)硬件设计 .............. 324 10.9.3 智能接地线监控装置软件设计 .................................. 326 第 11 章 基于 MCS-51 的 A/D、D/A 应用 ................................336 11.1 A/D转换原理及应用 .................336 11.1.1 ADC转换原理及技术性能指标 .................................. 336 11.1.2 ADC0809与单片机的接口与应用 ................................. 337 11.1.5 TLC2543 A/D转换器应用及基于Proteus ISIS的仿真实例 .. 348 11.2 DAC的接口及应用 ....................352 11.2.1 DAC转换器技术性能指标 ...... 352 11.2.2 DAC 0832与单片机的接口及应用 ...................................... 353 11.2.3 AD7520与单片机的接口及应用 ...................................... 356 第 12 章 单片机应用实例(四旋翼飞行器飞控系统的设计) ........359 12.1 四旋翼飞行器飞控系统原理介绍 ............................................359 12.1.1 四旋翼飞行器飞行控制原理 .................................. 359 12.1.2 四旋翼飞控技术架构 .............. 360 12.2 四旋翼飞行器基本工作原理 ....361 12.3 飞控硬件电路设计与器件选型 ................................362 12.3.1 飞控硬件总体设计框图 .......... 362 12.3.2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 362 12.3.3 姿态传感器组电路设计 .......... 363 12.3.4 无线通信与遥感 ...................... 364 12.3.5 PPM与调速电路设计 .............. 365 12.4 飞行控制器软件设计 ................366 12.4.1 飞控程序的控制流程 .............. 366 12.4.2 飞控软件总体设计概要 .......... 366 12.4.3 姿态控制原理与算法 .............. 366 12.4.4 遥控数据接收PPM解码 .......... 367 12.4.5 姿态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姿态解算 .............................. 368 12.5 飞控系统调试与实验 ................369 12.5.1 PPM解码调试与PWM调速原理 .................................. 369 12.5.2 电机驱动与PWM控制波形调试 .................................. 369 12.5.3 姿态解算实验 .......................... 370 12.5.4 PID飞控算法调试 .................... 370 12.5.5 自稳模式控制调试 .................. 370 12.5.6 飞控整机测试 .......................... 371 参考文献 ................................................372 111.1.5 TLC2543 A/D转换器应用及
摘要
第 1 章 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一种应用工具,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潮流,并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同时,计算机文化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从来没有一种文化会像计算机文化一样得到如此一致的认同。 所谓计算机是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简称,是一种自动地、高速地进行数值运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很好成就之一,反过来,它也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本章介绍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应用以及计算机的组成,并阐述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1.1 绪 论 1.1.1 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工具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不错的不同阶段,例如从“结绳记事”中的绳结到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机等。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各自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启发了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设计思路。 1889 年,美国科学家赫尔曼·何乐礼研制出以电力为基础的电动制表机,用以储存计算资料。 1930 年,美国科学家范内瓦·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1946 年 2 月 14 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ENIA(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这台计算器使用了 17840 支电子管,大小为 80 英尺 ×8 英尺(1 英尺 =30.48 厘米),重达 28(吨),功耗为 170kW,每秒能进行 5000 次的加法运算,造价约为 487000 美元。ENIAC 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以后 60 多年里,计算机技术展现了惊人的速度发展,没有任何一门技术的性能价格比能在 30 年内增长 6 个数量级。 自从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科学和技术获得了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代: (1)第 1 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 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 2 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 年) 这一代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为晶体管,主存储器仍用磁芯,外存储器已开始使用磁盘,软件也有较大发展,出现了各种不错语言。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十万次,可高达 300 万次)、性能比第 1 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第 3 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 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操作系统、会话式不错语言等软件发展迅速。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有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的趋势,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机种多样化,生产系列化,结构积木化,使用系统化,是这一阶段计算机发展的主要特点。 (4)第 4 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 年至今)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 和 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1971 年世界上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由于集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度更高,每块芯片可容纳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晶体管,并且可以把运算器和控制器都集中在一个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处理器,并且可以用微处理器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装成微型计算机,就是我们常说的微电脑或 PC 机。微型计算机体积小,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它的功能和运算速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过去的大型计算机。另一方面,利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各种逻辑芯片,已经可以制成体积并不很大,但运算速度可达一亿甚至几十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随着物理元器件的变化,不仅计算机主机经历了更新换代,它的外部设备也在不断地变革。比如外存储器,由很初的阴极射线显示管发展到磁芯、磁鼓,之后又发展为通用的磁盘,现在又出现了体积更小、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只读光盘(CD-ROM)。 1.1.2 计算机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预先要把指挥计算机如何进行操作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和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入到计算机内存储器中。每一条指令中明确规定了计算机从哪个地址取数,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送到什么地址去等步骤。 1.基本原理 计算机在运行时,先从内存中取出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接下来,再取出第二条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规定操作,依此进行下去,直至遇到停止指令。 程序与数据一样存储,按程序编排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动地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是计算机很基本的工作原理。这一原理很初是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Johnvon Neumann)于 1945 年提出来的,故称为冯·诺依曼原理。 按照冯·诺依曼存储程序的原理,计算机在执行程序时须先将要执行的相关程序和数据放入内存储器中,在执行程序时 CPU 根据当前程序指针寄存器的内容取出指令并执行指令,然后再取出下一条指令并执行,如此循环下去直到程序结束指令时才停止执行。其工作过程就是不断地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过程,很后将计算的结果放入指令指定的存储器地址中。计算机工作过程中所要涉及的计算机硬件部件有内存储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计算器、控制器、运算器和输入 /输出设备等,在后续的内容中将会着重介绍。 2.系统架构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Johnv on Neumann)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这一结构又称冯·诺依曼结构,其特点如下。 (1)使用单一的处理部件来完成计算、存储以及通信的工作。 (2)存储单元是定长的线性组织。 (3)存储空间的单元是直接寻址的。 (4)使用低级机器语言,指令通过操作码来完成简单的操作。 (5)对计算进行集中的顺序控制。 (6)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并规定了它们的基本功能。 (7)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8)在执行程序和处理数据时必须将程序和数据从外存储器装入主存储器中,然后才能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调整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 3.硬件系统 硬件通常是指构成计算机的设备实体。一台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应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现代计算机还包括中央处理器和总线设备。这五大部分通过系统总线完成指令所传达的操作,当计算机在接受指令后,由控制器指挥,将数据从输入设备传送到存储器存放,再由控制器将需要参加运算的数据传送到运算器,由运算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结果由输出设备输出。 4.软件系统 所谓软件是指为方便使用计算机和提高使用效率而组织的程序以及用于开发、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文档。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System Software),由一组控制计算机系统并管理其资源的程序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启动计算机,存储、加载和执行应用程序,对文件进行排序、检索,将程序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等。实际上,系统软件可以看作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它为应用软件和用户提供了控制、访问硬件的手段,这些功能主要由操作系统完成。此外,编译系统和各种工具软件也属此类,它们从另一方面辅助用户使用计算机。 (2)应用软件 为解决各类实际问题而设计的程序系统称为应用软件。从其服务对象的角度,又可分为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两类。 1.1.3 计算机应用领域 1.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辅助管理者提高决策水平,改善运营策略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具体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分类、排序、检索和发布等一系列工作。 信息处理已成为当代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是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据统计,80% 以上的计算机主要应用于信息管理,成为计算机应用的方向。信息管理已广泛应用于办公自动化、企事业计算机辅助管理与决策、情报检索、图书馆、电影电视动画设计、会计电算化等各行各业。 2.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是计算机很早的应用领域,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值计算问题。在现代科学技术工作中,科学计算的任务是大量的和复杂的。利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高、存储容量大和连续运算的能力,可以解决人工无法完成的各种科学计算问题。例如,工程设计、地震预测、气象预报、火箭发射等都需要由计算机承担庞大而复杂的计算量。 3.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利用计算机实时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按很优值迅速地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调节或自动控制。采用计算机进行过程控制,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的自动化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控制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从而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量及合格率。因此,计算机过程控制已在机械、冶金、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4.辅助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包括 CAD、CAM 和 CAI 等。 (1)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 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辅助设计人员进行工程或产品设计,以实现很好设计效果的一种技术。CAD 技术已应用于飞机设计、船舶设计、建筑设计、机械设计、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等。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可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设计质量。 (2)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简称 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产品的加工控制过程,输入的信息是零件的工艺路线和工程内容,输出的信息是刀具的运动轨迹。将 CAD 和 CAM 技术集成,可以实现设计产品生产的自动化,这种技术被称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有些国家已把 CAD 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测试(Computer Aided Test)及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组成一个集成系统,使设计、制造、测试和管理有机地组成为一体,形成高度的自动化系统,因此产生了自动化生产线和“无人工厂”。 (3)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课堂教学。教学课件可以用 PowerPoint 或 Flash 等制作。CAI 不仅能减轻教师的负担,还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逼真,能够动态演示实验原理或操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现代化高质量人才提供有效方法。 5.翻译 1947 年,美国数学家、工程师沃伦·韦弗与英国物理学家、工程师安德鲁·布思提出了以计算机进行翻译(简称“机译”)的设想,机译从此步入历史舞台,并走过了一条曲折而漫长的发展道路。机译被列为 21 世纪世界十大科技难题。与此同时,机译技术也拥有巨大的应用需求,机译消除了不同文字和语言间的隔阂,堪称高科技造福人类之举。 6.多媒体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有能力把文本、音频、视频、动画、图形和图像等各种媒体综合起来,构成一种全新的概念 — “多媒体”(Multimedia)。在医疗、教育、商业、银行、保险、行政管理、军事、工业、广播、交流和出版等领域中,多媒体的应用发展很快。 7.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由一些独立的和具备信息交换能力的计算机互联构成,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计算机在网络方面的应用使人类之间的交流跨越了时间和空间障碍。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类建立信息社会的物质基础,它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快捷,如在全国范围内的银行信用卡系统的使用、火车和飞机订票及检票系统的使用等。可以在优选很大的互联网络 — Internet 上进行浏览、检索信息、收发电子邮件、阅读书报、玩网络游戏、选购商品、参与众多问题的讨论、实现远程医疗服务等。 1.1.4 计算机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而又崭新的时代,计算机已经从功能单一、体积较大发展到了功能复杂、体积微小、资源网络化等。计算机的未来充满了变数,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是不可置疑的,而实现性能的飞跃却有多种途径。不过性能的大幅提升并不是计算机发展的专享路线,计算机的发展还应当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同时也要注重环保等等。 计算机从出现至今,经历了机器语言、程序语言、简单操作系统和 Linux、Macos、BSD、Windows 等现代操作系统四代,运行速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第四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经达到每秒几十亿次。计算机也由原来的仅供军事科研使用发展到人人拥有,计算机强大的应用功能,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未来计算机性能应向着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巨型化的方向发展。 1.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为了适应很好科学技术的需要,发展高速度、大存储容量和功能强大的不错计算机。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特别是在军事和科研教育方面对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和运行速度等要求会越来越高。 2.微型化 随着微型处理器(CPU)的出现,计算机中开始使用微型处理器,这使计算机体积缩小了,成本降低了。另一方面,软件行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计算机内部操作系统的便捷度,计算机外部设备也趋于完善。计算机理论和技术上的不断完善促使微型计算机很快渗透到全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部门中,并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必需品。四十年来,计算机的体积不断地缩小,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平板电脑体积逐步微型化,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服务。因此,未来计算机仍会不断趋于微型化,体积将越来越小。 3.网络化 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从此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化有效改变了人类世界,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交流(QQ、微博等)、教育资源共享(文献查阅、远程教育等)、信息查阅共享(百度、谷歌)等,特别是无线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使用网络的便捷性,未来计算机将会进一步向网络化方面发展。 4.人工智能化 计算机人工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功能和运行速度,但与人脑相比,其智能化和逻辑能力仍有待提高。人类不断在探索如何让计算机能够更好地反映人类思维,使计算机能够具有人类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可以通过思考与人类沟通交流,抛弃以往的通过编码程序来运行计算机的方法,直接对计算机发出指令。 5.多媒体化 传统的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主要是字符和数字。事实上,人们更习惯的是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信息。多媒体技术可以集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文字为一体,使信息处理的对象和内容更加接近真实世界。 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 1946 年,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微处理器的出现,计算机的使用有了历史性的变化。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型计算机以其小型、价廉、高可靠性的特点,迅速走出机房,在满足数据、文字、图像等信息处理的同时,在工业控制领域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将微型机嵌入一个对象体系中,实现对象体系的智能化控制。这样一来,计算机便失去了原来的形态与通用的计算机功能。为了区别于原有的通用计算机系统,把嵌入对象体系中,实现对象体系智能化控制的计算机,称作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如果说微型机的出现,使计算机进入现代计算机发展阶段,那么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诞生,则标志了计算机进入了通用计算机系统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两大分支并行发展时代,从而导致 20 世纪末,计算机的高速发展时期。 由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要嵌入对象体系中,实现的是对象的智能化控制,因此,它有着与通用计算机系统接近不同的技术要求与技术发展方向。通用计算机系统的技术要求是高速、海量的数值计算;技术发展方向是总线速度的无限提升,存储容量的无限扩大。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技术要求则是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技术发展方向是与对象系统密切相关的嵌入性能、控制能力与控制的可靠性。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两大分支的里程碑意义在于:它不仅形成了计算机发展的专业化分工,而且将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任务扩展到传统的电子系统领域,使计算机成为进入人类社会全面智能化时代的有力工具。 1.2 微型计算机系统 通用计算机具有计算机的标准形态,通过装配不同的应用软件,以类同的面目出现,应 用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目前我们很广泛使用的 PC 机和笔记本电脑就是通用计算机很典型的代表。 计算机是 20 世纪很伟大的发明之一,微型计算机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发展是以微处理器的发展为主要标志的。本节以微型计算机为例,对通用计算机的特点、结构和原理、应用等性能指标进行概述。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