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地质情怀

我的地质情怀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巩杰生
  • 出版日期: 2018-10-01
  • 商品条码: 9787568602723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记述了作者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地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取得的重大成就(以黑龙江省为重点)及个人的工作情况。全书共11章——青少年时代、从山东到四川、北京大学、到地质部工作、奔赴大兴安岭、情系小兴安岭、到省地质(矿)局工作、退居二线、从省地矿局退休、进入省国土资源厅以及人生感悟。签署从10个方面——和谐家庭、终身学习、地质找矿、科研之路、游历神州、诗歌人生、长寿之道、幸福人生等进行总结。诗文结合是本书的一个特点,书中收录了作者在不同时期所作诗数十首。
作者简介
巩杰生,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员,1929年11月生,河南省范县人。1949年9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先后任国家地质部计划司技术员,大兴安岭区测大队工程师,小兴安岭区测队技术负责,黑龙江省地质(矿)局副处长、副总、副局长、科技委主任、技术顾问。曾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地矿部科顾委通讯委员、黑龙江省地质学会理事长、《黑龙江地质》期刊主编。先后在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从事地质矿产调查研究工作。发表地学论文90多篇,出版著作3部,主编地质及科研报告18份、论文集2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获“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爱好诗词,发表吉体诗180余酋、诗论3篇、格言30条。现为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国学院大学特邀研究员。
目录
巩杰生,河南范县人,高级工程师,原黑龙江省地矿局副局长。曾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省地质学会理事长、《黑龙江地质》期刊主编。发表地学论文90多篇,出版著作3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获“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发表古体诗180余首,获“中华诗词名家”称号。曾内部出版《杰生诗文选》。
摘要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泉城济南
     1929年11月,我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我的祖籍是原山东省濮县,后改属河南省范县(濮城镇)。祖父家住在濮县巩庄,是位于黄河以北的一个小村庄。关于那里的情况,我留下的印象很少,只记得当时村里的道路两旁,种着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仿佛是警惕的哨兵,在保护着小村庄。1949年后,这里发现并开采了石油,当地也富裕起来,想必现在发展得更好,但我始终没有机会回老家看看。
     我的父亲名叫巩树械(1904一1975),字毓贤,1930年7月国立北京大学毕业。母亲陈淑(1907一1952),字陶卿,山东省菏泽人,1934年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毕业。
     我出生后,父母把我送到外祖父家住了一段时间。虽然我不知道当时的情形,但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外祖父母对我的抚养之恩,是他们用浓浓的爱心,保证了幼年的我健康成长。
     我的父母大学毕业后,双双到山东以教书为生。我的父亲先后在省立临清中学、省立济南师范学校、省立临沂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省立济南女子中学任国文教员。我的母亲先后在济南私立正谊中学、省立济南女子中学任国文教员。1936年8月至1937年7月,我的父母亲都在济南省立女子中学任教,这段时间家里租住了一处有院落的平房,生活安稳平静,但是这安稳的生活过了不长时间,就发生“七七事变”,被日本侵略者打破了。
     还记得,我小时候是在济南读的小学,由于年代已久,有关那时的情况,记得很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父母经常教育我要好好念书。父母对我的关爱之情,让我至今难忘,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不慎跌倒,手腕划破出血,父母当时很着急,赶紧把我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由于我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山东度过的,所以我对山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新中国成立以来,同全国各地一样,山东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发展居全国前列。这些年来,我始终关注着山东的发展。1995年以来我曾先后三次去济南,游览了趵突泉、大明湖、黑虎泉和千佛山,做怀归之旅,触景生情,咏诗兴怀。至于曾经住过的旧居,我没有去找,恐怕随着时代的变迁,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避难菏泽
     “七七事变”后,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不战而逃。在济南沦陷之前,父母带领我们离开济南逃难,经濮县到菏泽外祖父家。父亲随山东省中学师生南迁,不久菏泽也被日军侵占。
     菏泽地区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已发现龙山文化遗址、尧陵和成阳古城遗址。菏泽即原来的曹州府,是山东省西南部的重镇,有德国传教士办的天主堂、医院和体仁中学。母亲带我和妹妹到天主堂内避难。母亲当时在体仁中学女生部任国文教员,我在菏泽读小学,后在体仁中学读书。记得当时我们家住在教堂院里的一问平房里。母亲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闲暇之余,在房子旁边开了一小片地,种上了牵牛花和小桃红,这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些生气。家里的厨房在后院一问矮小的屋内,公用的露天厕所也在后院。还记得那时我曾经在家里的后院一圈一圈地走路,这也算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吧。
     我的外祖父名叫陈文轩,住在菏泽北城玉皇庙东街的一处院落内。我们到菏泽时,院落里的北屋已在1937年8月1日的菏泽七级地震中倒塌。还依稀记得,外祖父母住在东屋,有三间房,屋子中间供有祖先牌位,西屋是大舅母的住处和藏书处,南屋是二舅家住处。外祖父家有不少藏书,我也因此在这里读了不少书,如《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等,其中《古文观止》中的许多篇还能背诵。现在回想起来,正是那时的读书,为我今后打下了较深的文字功底,对我的学习和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外祖父家在抗战期间家境也不宽裕。回想起来,我们一家在菏泽的生活还是很艰苦的,主要靠母亲的工资,她很少买香皂,偶尔买一块都是不平常的。有一年春节,我年龄小,不知道家中境况,因为过年没有买新衣服而大哭一场。秋天母亲见到落叶随风飘零,触景生情,感时伤怀,在我写的作文上加了“落叶团团随风转,孤苦伶仃无所依”两句。在2009年我作的《忆慈母》一诗中写道:
     忆昔菏泽读书日,秋风落叶旋转时。
     慈母咏诗抒胸臆,今见落叶泪沾衣。
     母亲对她父母是很孝顺的。外祖母晚年得了中风偏瘫,半身不遂,她老人家还到天主堂看望我们。母亲回家看望她时,买点肉做菜给她吃。外祖母临终前,母亲请了天主堂医院的医生给她打针,但为时已晚,外祖母病重不幸去世。
     1944年离开菏泽后,我再也没有去过,至今还记起当地的鸡蛋火烧和酸辣汤,忘不了那满口留香的鲜美滋味。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