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病原生物学(第2版)/景涛

病原生物学(第2版)/景涛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景涛
  • 出版日期: 2019-02-01
  • 商品条码: 9787302516941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53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8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病原生物学》(第2版)对各种与医学相关的病原生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系统阐述了其生物学性状、传播与流行规律、临床检验方法、防治原则等内容。本书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是一部优秀的医学精品课程教材,可供全国医药院校临床、预防、口腔、检验、影像、麻醉、护理专业学生使用。
内容简介
《病原生物学》(第2版)共分为七篇四十一章,由兰州大学景涛教授领衔主编,他联合武汉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国内多所医药院校一线教师共同编写本书。本教材对各种与医学相关的病原生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系统阐述了其生物学性状、传播与流行规律、临床检验方法、防治原则等内容。本书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是一部优秀的医学精品课程教材,可供全国医药院校临床、预防、口腔、检验、影像、麻醉、护理专业学生使用。
目录
第一篇  总论.1 第一章  基本概念2 第一节  病原生物及病原生物学的定义和范畴 .2 第二节  病原生物性疾病的发展与现状 .4 第二章  病原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9 第一节  病原生物与机体的关系 .9 第二节  病原生物对机体的致病作用11 第三节  机体对病原体的作用12 第三章  病原生物性疾病的流行与防治18 第一节  病原生物性疾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8 第二节  病原生物性疾病流行的因素19 第三节  病原生物性疾病流行的特点20 第四章  病原生物性疾病的诊断与控制21 第一节  病原生物感染的诊断21 第二节  病原生物性疾病的控制 .23 第五章  消毒、灭菌与实验室生物安全26 第一节  消毒与灭菌 26 第二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31 第三节  灾后病原生物感染的防控 34 第二篇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37 第六章  细菌学概论 .38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38 第二节  细菌的生理 51 第三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62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机体的抗感染免疫72 第五节  医院感染 .85 第六节  细菌性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 90 第七节  细菌耐药性 98 第七章  球菌 .104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104 第二节  链球菌属 .109 vi  .病原生物学(第 2版) 第三节  奈瑟菌属 .115 第八章  肠道杆菌119 第一节  埃希菌属 .119 第二节  志贺菌属 .122 第三节  沙门菌属 .124 第四节  其他菌属 .128 第九章  螺形菌.130 第一节  弧菌属130 第二节  螺杆菌属 .135 第三节  弯曲菌属 .137 第十章  厌氧性细菌 .139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139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146 第十一章  动物源性细菌150 第一节  布鲁菌属 .150 第二节  耶尔森菌属 153 第三节  芽胞杆菌属 157 第十二章  分枝杆菌属.162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162 第二节  麻风分枝杆菌166 第三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 .167 第十三章  其他致病性细菌 .169 第一节  假单胞菌属 169 第二节  嗜血杆菌属 170 第三节  鲍特菌属 .172 第四节  军团菌属 .174 第五节  棒状杆菌属 175 第十四章  放线菌178 第一节  放线菌属 .178 第二节  诺卡菌属 .180 第十五章  支原体182 第一节  概述 182 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支原体 185 第十六章  立克次氏体.189 第一节  概述 189 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立克次氏体 .192 第十七章  衣原体195 第一节  概述 195 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衣原体 197   目    录  .vii 第十八章  螺旋体202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属202 第二节  密螺旋体属 206 第三节  疏螺旋体属 209 第三篇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213 第十九章  真菌学概论.214 第一节  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214 第二节  真菌的致病性及免疫性 .217 第三节  真菌感染的诊断及防治 .219 第二十章  常见病原性真菌 .221 第一节  浅表感染真菌221 第二节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222 第三节  深部感染真菌223 第四篇  非细胞型微生物 .229 第二十一章  病毒学概论230 第一节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230 第二节  病毒的致病性242 第三节  机体的抗病毒免疫 248 第四节  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及防治原则 250 第二十二章  呼吸道病毒257 第一节  正黏病毒 .257 第二节  副黏病毒 .262 第三节  冠状病毒 .267 第四节  腺病毒269 第五节  风疹病毒 .270 第六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 .271 第二十三章  肠道感染病毒 .273 第一节  肠道病毒属 273 第二节  轮状病毒 .280 第三节  诺如病毒 .282 第四节  其他肠道感染病毒 283 第二十四章  肝炎病毒.285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285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288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297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300 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301 第六节  其他肝炎相关病毒 303 viii  .病原生物学(第 2版) 第二十五章  虫媒病毒.305 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305 第二节  登革病毒 .307 第三节  森林脑炎病毒308 第四节  寨卡病毒 .309 第二十六章  出血热病毒310 第一节  汉坦病毒 .310 第二节  新疆出血热病毒 .312 第三节  埃博拉病毒 313 第四节  马尔堡病毒 314 第二十七章  疱疹病毒.315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316 第二节  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317 第三节  巨细胞病毒 318 第四节  EB病毒 .321 第五节  其他疱疹病毒322 第二十八章  逆转录病毒324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324 第二节  人类嗜 T细胞病毒331 第三节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332 第二十九章  其他病毒.333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333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335 第三节  人类细小病毒 B19.338 第三十章  朊粒.339 第五篇  医学原虫学.345 第三十一章  医学原虫学概论.346 第三十二章  叶足虫 .351 第一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 .351 第二节  其他消化道阿米巴 356 第三节  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 .358 第三十三章  鞭毛虫 .361 第一节  杜氏利什曼原虫 .361 第二节  锥虫 365 第三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370 第四节  阴道毛滴虫 372 第五节  其他毛滴虫 373 第三十四章  孢子虫 .375 第一节  疟原虫375   目    录  .ix 第二节  刚地弓形虫 384 第三节  隐孢子虫 .389 第四节  其他孢子虫 391 第三十五章  纤毛虫 .396 第一节  结肠小袋纤毛虫 .396 第六篇  医学蠕虫学.399 第三十六章  吸虫400 第一节  吸虫概论 .400 第二节  华支睾吸虫 405 第三节  布氏姜片吸虫409 第四节  肝片形吸虫 412 第五节  并殖吸虫 .414 第六节  血吸虫419 第七节  其他吸虫 .429 第三十七章  绦虫432 第一节  概论 432 第二节  曼氏迭宫绦虫437 第三节  链状带绦虫 441 第四节  肥胖带绦虫 446 第五节  细粒棘球绦虫449 第六节  多房棘球绦虫455 第七节  微小膜壳绦虫457 第八节  其他寄生人体的绦虫460 第三十八章  线虫464 第一节  概论 464 第二节  似蚓蛔线虫 468 第三节  毛首鞭形线虫471 第四节  蠕形住肠线虫472 第五节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474 第六节  丝虫 481 第七节  旋毛形线虫 487 第八节  粪类圆线虫 492 第九节  其他常见人体寄生线虫 .495 第七篇  医学节肢动物学 .507 第三十九章  医学节肢动物学概论 .508 第四十章  昆虫纲510 第一节  蚊 .511 第二节  蝇 .513 x  .病原生物学(第 2版) 第三节  白蛉 515 第四节  蚤 .516 第五节  虱 .517 第六节  蜚蠊 517 第四十一章  蛛形纲 .519 第一节  蜱 .519 第二节  蠕形螨520 第三节  疥螨 521 第四节  恙螨 522 第五节  革螨 522 第六节  尘螨 523 参考文献524 附录 .525
摘要
    第一篇 总    论 病原生物( pathogenic organism)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微生物 (microorganism)和寄生虫( parasite),主要引起感染性疾病。病原生物侵入机体后与宿主的免疫防御体系展开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形成多种不同的结局。 第一节  病原生物及病原生物学的定义和范畴 侵入人体并且使人体致病的生物体称作病原生物( pathogenic organism)或称之为生物病原体( biological pathogen,agent)。在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病原生物侵入机体,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称为感染( infection)。由感染病原生物引起的疾病叫感染性疾病( infectious diseases)。病原生物学( pathogenic biology)就是研究与病原生物有关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感染与免疫、流行与防治等所有因素的一门学科。 病原生物的范畴非常广泛,包括病毒( virus)、细菌( bacteria)、支原体( mycoplasma)、衣原体(chlamydia)、放线菌(actinomycetes)、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螺旋体(spirochete)、真菌( fungus)、原虫( protozoa)、蠕虫( helminth,worm)和节肢动物( arthropod)。根据传统和习惯,前 8类病原生物合称为微生物( microorganism);后 3类合称为寄生虫(parasite)。如以体积大小来划分的话,又可分为需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的小型寄生物( micro-parasite,包括全部微生物及寄生虫的原虫),与肉眼就能观察的大型寄生物(macro-parasite,包括寄生虫的蠕虫和节肢动物两大类)。事实上,任何一种分类方法,都有其不够严密的地方,所以病原生物学优选的诠释就是与疾病有关的生物。目前仍难以以某种严格的定义划分微生物与寄生虫,所述及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概念依然是经典传统意义的划分。 (一)微生物 根据其结构特点,微生物可分为以下 3类: 1.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prokaryotic microbe)  具有细胞的结构,但无成形的核,无核膜和核仁,只存在称作“核区”(拟核)的裸露 DNA,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主要种类有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2.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eukaryotic microbe)  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行有丝分裂,细胞器完善发达。主要指真菌。 3. 非细胞型微生物( acellular microbe)  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核酸类型为 DNA或 RNA,病毒属于这一类微生物。 除了病毒以外,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病原还有类病毒( viroid)、拟病毒( virusoid)和朊粒( prion),前两者也统称为亚病毒( subvirus)。类病毒只有 RNA而不含蛋白组分;拟病毒又称类类病毒( viroid-like),是一种环状单链 RNA,它必须侵染辅助病毒并通过辅助病毒才能复制;朊粒是一种传染性蛋白因子,该因子只含蛋白质,无核酸组分。 第一章  基本概念  .3 (二)寄生虫 寄生虫是病原生物中相对于微生物体积比较大的一类。除原虫外,大部分寄生虫都是肉眼可见的、形态结构比较复杂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根据其形态特点,寄生虫可分为以下 3类: 1.原虫( protozoa)  是一类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全部生理功能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如疟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等。 2.蠕虫( worm,helminth)  是一类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由于成虫借身体的肌肉收缩蠕动而运动,故通称为蠕虫。如蛔虫、日本血吸虫等。医学蠕虫学中最重要的种类分属于扁形动物门和线虫动物门。 3.节肢动物( arthropoda)  是主要以昆虫为主的一类无脊椎动物。因为节肢动物中以昆虫纲的物种占大多数,所以也习惯将医学节肢动物称为医学昆虫学。如蚊、蝇、虱、蚤等。 病原生物的分类基本上采用了瑞典学者卡尔·林奈( Carl Linnaeus)建立的双名制物种命名法和分类系统。即每一个物种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所组成,前面一个词为属名,由名词单数第一格组成(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代表该物种所从属的分类单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由形容词或同位名词以及名词的所有格组成,全部小写。物种名全部采用斜体。一个完整的学名,双名的后面还应附加上命名人的姓名或姓名的缩写,第一字母大写,多人时用逗号隔开,后面再加发表的年代,但出现在一般论文中,通常可省略。物种名在第一次出现时须写全,以后可将属名缩写。如大肠埃希菌的命名为: Escherichia coli T. Escherich 1885,表明是由 T. Escherich在 1885年发现的,其缩写形式为 E. coli。 界是生物分类的优选单位,林奈最初将所有生物分为两个界。生物分类系统不断演变。目前广泛认同病原生物分属于病毒界( Kingdom Vira)、原核生物界( Kingdom Procaryotae)、真菌界( Kingdom Fungus)、原生生物界( Kingdom Protistae)和动物界( Kingdom Animalia) 5个界。大部分病原生物在界以下阶梯的分类上基本沿用了林奈传统的门、纲、目、科、属、种的生物学分类系统(表 1-1-1),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分类则多采用伯杰( Bergey)分类系统。 表 1-1-1  病原生物的分类 * 病原体近似大小纲 Class**门 Phylum界 Kingdom 病毒 30~300nm - - 病毒界 衣原体 0.2~1.5μm 衣原体纲 衣原体门 原核生物界 立克次氏体 0.5~2μm α-变形菌纲 变形菌门 革兰氏阴性菌 1~10μm 多个 多个 螺旋体 5~250μm 螺旋体纲 螺旋体门 支原体 0.2~0.6μm 柔膜菌纲 厚壁菌门 放线菌 1~8μm 放线菌纲 放线菌门 革兰氏阳性菌 1~10μm 多个 多个 真菌 3~15μm - 壶菌门 真菌界 接合菌门 子囊菌门 担子菌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