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 字数: 2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 出版日期: 2018-10-01
  • 商品条码: 978720415495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9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2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20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很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很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记者,“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20世纪很有名的小说家之一。他以文坛硬汉著称,作品中蕴含勇敢、直率、坚定的独立精神,代表美利坚民族精神,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目前都占有重要地位。
海明威一生获奖颇多,其中包括以《老人与海》先后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与《永别了,武器》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100部很好英文小说”中。
目录
老人与海 老人和孩子 出海捕鱼 鱼钩上的大鱼 海上的第二天 与大鱼较量 鲨鱼袭击 …………
摘要
    雨下得很大了,我们的车子开过热那亚郊区。尽管我们跟在电车和卡车后面开得很慢,泥浆还是溅到人行道上,所以行人看见我们开来都走进门里去。在热那亚市郊工业区竞技场码头,有一条双车道的宽阔大街,我们顺着街心开车,免得泥浆溅到下班回家的人们身上。我们左边就是地中海。大海奔腾,海浪飞溅,海风把浪花吹到车上。我们开进意大利时,路过一条原来宽阔多石而干涸的河床,现在滚滚浊水一直漫到两岸。褐色的河水搅混了海水,海浪碎成浪花时才变淡变清,黄褐色的水透着亮,被大风刮开的浪头冲过了马路。
     一辆大卡车飞快地开过,溅起一片泥浆,溅到我们的挡风玻璃和引擎的水箱上。自动挡风玻璃清洗起来雨刷来回摆动,在玻璃上抹上薄薄一层。我们停了车,在塞斯特里饭店吃饭。饭店里没有暖气,我们没脱衣帽。我们透过橱窗看得见外面的汽车。
     意大利通心面味道很好,但是那酒却有股明矾味,我们在酒里掺了水。后来,跑堂的端来了牛排和炸土豆。饭店那头坐着一男一女。男的是中年人;女的还年轻,穿身黑衣服。吃饭时,她一直在湿冷的空气中哈出热气。男人看着热气,摇摇头。他们光吃不说话,男人在餐桌下拉着她的一只手。她长得好看,两人似乎很伤心。他们随身带着一个旅行包。
     我们带着报纸,我给盖伊大声念着上海战斗的报道。饭后,盖伊留下跟跑堂的打听一个地方,我用一块抹布擦净了挡风玻璃、车灯和执照牌。盖伊回到车上来,我们就把车倒出去,发动引擎。跑堂的带着盖伊走过马路,走进一幢旧屋子。屋子里的人起了疑心,跑堂的跟盖伊留下让人家看看什么东西都没偷走。
     “我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不是修水管的,他们就以为我偷什么东西了。”盖伊说。
     我们开到城外一个海岬,海风很大,差点把车子刮翻。“幸亏风是从海上刮来的。”盖伊说。“说起来,”我说,“海风就是在这一带什么地方把雪莱刮到海里淹死的。”“是在靠近维亚瑞吉奥的地方。”盖伊说,“你还记得咱们到这地方的目的吗?”“记得,”我说,“可是咱们没达到啊。”
     “咱们今晚可没戏唱了。”
     “咱们能开过文蒂米格利亚就好了。”
     “咱们瞧着办吧,我不喜欢在这海岸上开夜车。”
     这时正是刚过午后不久,太阳出来了。大海一片蔚蓝,泛着白沫的海浪流向萨沃纳。后面,岬角外,褐色的河水和蓝色的海水汇合在一起。在我们前方,一艘远洋货轮正向海岸驶来。
     “你还看得见热那亚吗?”盖伊问。
     “啊,看得见。”
     “开到下一个大海岬就遮住看不见了。”
     “咱们暂时还可以看见它好一阵子,我还看得见它外面的波托菲诺海岬呢。”
     终于,我们看不见热那亚了。我们开出来时,我回头看看,只见大海;下面,海湾里,海滨停满了渔船;上面,山坡上,有一个城镇,海岸线远处又有几个海岬。
     “现在看不见了。”我对盖伊说,“哦,现在早就看不见了。”
     “可是咱们没找到出路前还不能肯定。”
     有一块路标,上面有个“S”形弯道的图标和注意环岬弯道的字样。这条路环绕着海岬,海风刮进挡风玻璃的裂缝。海岬下面,海岸线那里有一片空地,海风吹干了泥浆。车子碾过后,一片尘土飞扬。在平坦的路上,车子经过一个骑自行车的法西斯分子,他背上枪套里有一把沉甸甸的左轮手枪。他挡住了路中心的汽车,我们开到外挡来让开他。我们开过时,他抬头看看我们。前面有个铁路闸口,我们朝闸口开去,闸门刚被放下来。
     我们等开闸时,那法西斯分子赶了上来。火车开过了,盖伊发动引擎。
     “等一等,”骑自行车那人在我们汽车后面大喝一声说,“你们的牌照脏了。”
     我掏出一块抹布,吃午饭时已将牌照擦过。“你看清楚。”我说。
     “我看不清,脏了。”
     我用抹布擦了擦,问:“怎么样?”
     “25里拉。”
     “什么?”我说,“你看清楚,只是路上这个样子才弄脏的。”
     “看来你并不满意意大利的交通。”
     “路脏。”
     “50里拉。”他朝路上啐了一口,“你车子脏,你人也脏。”
     “好吧,开张收条给我,签上你的名字。”
     那人拿出一本民用收据本,一式两联,一份是给被罚款的人,另一份则留作存根。不过罚款单上填什么,下面可没有复写副本留底。“给我50里拉。”他用擦不掉笔迹的铅笔写了字就撕下条子,把条子交给我。我看了一下,说:“这是一张25里拉的收据。”“搞错了。”他说着就把25里拉的收据换成50里拉的。
     “还有另一份,在你留底那份填上50。”他赔了一副甜甜的意大利笑容,在存根上写了些字,捏在手里,我看不见。“趁你牌照没弄脏,走吧。”他说。
     天渐渐黑了,我们的车子在路上行走了两个钟头,当晚在蒙托内住宿。那里看上去舒适可爱,干净利落。我们从文蒂米格利亚,开到比萨和佛罗伦萨,过了罗马涅,开到里米尼,回来开过弗利、伊莫拉、博洛尼亚、帕尔玛、皮亚琴察和热那亚,又开到文蒂米格利亚。整个路程只走了十天。当然,在这么短暂的旅途中,我们没有机会了解当地或老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
     P166-16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