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我的教育管理故事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我的教育管理故事

  • 字数: 20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作者: 良
  • 出版日期: 2019-02-01
  • 商品条码: 9787533483104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36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挖掘出平凡教育故事背后深层次的教育意义,看似平淡的日常情境显现出不平凡的教育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位西部校长践行生命化教育理念的教育管理故事集,是他的经验总结,涉及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和校园文化管理等方面,由鲜活的教育实践案例组成。故事细小而厚重,真实而生动,其中渗透的教育真理朴素、本真。本书为教育者指明了一条发展之路:要行动,要从小事着手,一点点改变课程,改变学校,改变教育,改变自我。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良,中学高级教师,教育部质量监测中心视导员,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兰州市骨干教师,兰州市中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兰州市中心学科组成员,兰州市新课程专家指导组成员,兰州市领军人才。获“全国优秀教师” “兰州市领军人才” “金城名师”“金城名校长”等荣誉称号。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0多篇论文,完成重量“十二·五”课题一项。出版教育专著《我的教育情怀》《扬鞭更上青云去》。
目录
目录 第一篇学生管理:以正以善以奇 激活学生,永远是教育重点 善意,是保护犯错的孩子的很好途径 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一次“集体检讨” 发现学生的优点,助其打开美好之门 教育无小事(一) 教育无小事(二) 教育,永远要在管理之前 孩子吃什么,不是小事情 让学生自己管控危机 问题学生就是问题教育 第二篇教师管理:曰真曰善曰美 不可小觑的教师影响力 关怀教师:特别的“家访” 我看班主任工作(一) 我看班主任工作(二) 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学生 管是为了不管 替老师保守秘密 听听老师的困难 情怀之暖,给学生也给教师 改变学生,首先要改变教师 教育者的幸福 老师的生命永远是活跃的 老师,请关注每个学生 榜样的力量 第三篇家校互动:合力合情合心 合力合情,成全生命 当遇到学生、家长的不信任时,该怎么办?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那些年,我最难忘的经历 爱的回报 特别的父亲,特殊的母亲 第四篇学校管理:愈诚愈细愈好 文化建设,事无巨细 图书馆不是藏书馆 氛围也是文化 校园建设的细节故事 重视体育文化 学生管理,事无巨细(一) 学生管理,事无巨细(二) 节日、仪式,管理抓手 文明建设,始于细微 文化建设,重在内涵(一) 文化建设,重在内涵(二) 第五篇教育教学思考:敬心敬命至行 开展“无用”活动的有用之处 教育是濡化 教学思考:教育者须有同理心 无奈与妥协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教学智慧,无处不在 从一个自闭症孩子想到的 沉醉的吟诵 古诗词教学轶事 也谈作文强化训练 第六篇西部教育行思:思怀思行思善 西部教育行走 新疆库车教育行 那年非典时 心灵收藏 生活教育在生活中 救助贫困生行动(一) 救助贫困生行动(二) 救助贫困生行动(三) 救助贫困生行动(四) 救助贫困生行动(五)
摘要
    激活学生,永远是教育重点
     一
     某日放学后回家的路上,在学校旁边的马路上,遇到一个吸烟的学生。
     我走过去,拉住学生的胳膊问:“吸什么牌子的烟?哪个班的?”
     学生迅速将半截烟扔在地上,踩灭了。
     我捡起来一看,是“金满堂”牌的,估计价格低廉。
     再问学生是哪个班的,学生说:“校长,我再不抽了。”
     恐怕全国所有的中小学生在违纪违规之后,都是这样保证的。但我知道这“保证”几乎都是条件反射而已,作为校长,如何抓住这个特殊的“时机”相机而教,则是多么重要!
     我一手拿着学生踩灭的半截烟头,一手拍着学生的后背说:“你不说,我明天查看一下照片,就知道你是哪个班的了。”――因为我办公室门外的墙上有全校学生的头像照片,一个比一个灵动可爱,都是我心中的天使。
     学生立即又条件反射:“校长,我再也不抽了。你别告诉班主任,我保证再也不抽了。”
     我也没说什么,故意把话岔开,缓解学生此刻的心理压力,目的在于让学生说真话。同时,也想顺便了解一下学生学习情况及老师教育教学情况。于是,我问他:“家住哪里?”
     学生用手指着眼前的徐家山说:“石头沟。”
     “爸爸干啥?”我继续问。
     “开出租。”
     “妈妈干啥?”
     “开出租。”
     “辛苦啊!”我感叹,意在唤醒学生的良知。
     学生一直提醒我把烟头扔了,然后边走边告诉我,是别的同学给他烟抽。可见,学生之间互相探奇、模仿、传染是一个问题,需要用剥蒜粒的策略,一个一个干预、矫正才是。
     我又换话题问学生:“你是哪个小学毕业的?”问这个问题,意在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中“发现”学生的情感世界。
     学生立即和我说是某某小学毕业的。
     “那个小学好不好?”我继续问。
     “不好。”学校应该是学生终身记忆的精神家园,无论美好的记忆还是苦涩的记忆。留给学生终身美妙记忆才是学校教育的理想追求,可惜教育经常在一些庸师操作之下变成了“规训”,学校也随之变成人的辱没性的记忆!
     “为什么?”我问。
     “太乱了。坏学生太多。”
     “跟××小学相比呢?”
     “××小学好。”好的社会舆论的确是学校的巨额社会资本,深刻影响人们的认可、认知、认同。旁边还有一位初二(1)班的学生同行,时不时地插几句话。
     “你怎么连自己的学校都不爱呢?” 两位学生哑然,只是低头走路。我是想借此了解最近开展的尊师爱校活动到底在触动学生心理、思想方面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学生们的行为发生了多大的改变。
     我第三次提出话题:“你最佩服现在你们班哪些科目的老师?”
     “数语外老师都喜欢,特别是教外语的张老师。”
     由此可见,尊师是从对老师认可开始的,学生的向师性的力量来自老师的德、才、学、识和人格魅力。尊师既要老师不断提升,修炼自己,也要学生尊重知识和勇于创造,“爱吾师,更爱真理”。
     快要到岔路口了,我问他们最近上电影课的情况。两个学生异口同声说“好”,并且情不自禁地给我描述电影情节,尽管描述得不完整,但充满感情,尤其对《放牛班的春天》感触良多,只可惜没记住马修先生。我解释说领大家合唱比赛的先生是法兰西伟大的音乐家,学生连连称是。
     教育学生时必须要找到共同的话题,尤其要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因势利导,顺势引导,如此才能使教育有成效。
     分别时两个学生举手敬礼连说了两遍:“校长,再见!”我举手还礼。
     第二天早上我遇到两位学生的班主任,也没“告状”,而是替学生保守“秘密”,等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
     二
     等待是一种智慧的教育策略。
     一天自习课时,我与政教处副主任、总务处副主任查看地下活动室的顶面渗漏水的情况。突然,有个矿泉水瓶子从高空落下,“啪”的一声着地,里面还有半瓶水。
     我下意识地抬头,发现三楼初三(3)班后面玻璃窗上有个学生的身影晃了一下就消失了。我和政教处副主任说:“这太危险了!你调查一下,看看扔瓶子的到底是哪一位学生。”第二天早自习课,我从操场上巡视过来,远远看见一个中等个子、身体结实的孩子低着头站着,可能是在接受政教处副主任的教训。低头弯腰通常是中国中小学生承认错误、接受规训的固定形象模式。
     我一走近,政教处副主任就用手指指着学生的头,几乎要碰到孩子的头了,语气很重地说:“就是这个学生,昨天下午扔瓶子。”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