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引介、诠释与运用

引介、诠释与运用 "社会法学"在中国的成长(1898-1937)

  • 字数: 391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赖伟
  • 出版日期: 2019-01-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3953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本研究将时间下限定于1937年,是考虑到抗战爆发以后包括北京大学、朝阳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在内的多数大学不得不迁往安全地带,在辗转迁移中许多法学刊物中断运作,法学研究受到严重影响,社会法学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顿挫。更重要的是,伴随着巨大的民族危机,国家和民族的地位在不断提高,法学的中心关怀由社会转向国家和民族。但在论述过程中,因具体情况的需要,本研究有时也会根据需要越过此时间。
作者简介
   赖伟(1980-),男,四川隆昌人,乐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专业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国法学思想与法律制度。曾在《人文杂志》、《河北法学》等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4篇,其他刊物十多篇;出版专著1部(《近代四川路政研究》);主持各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主研各级科研项目多项。
目录
   序

序二

绪论

一选题旨趣

二先行研究

三研究资料与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各章要旨

第一章欧洲法学说的引介与对法律社会关系的早期认识

第一节留日法科生与近代法学在中国的初兴

一西方法学在中国的萌芽

二清末民初的法科留学

三留日法科生与法学译著和法学期刊

第二节社会法学胚芽的发生:论“法”与“群”的关系

一梁启超始论“法”与“群”的关系

二学界再论“法”与“群”的关系

第三节对法律与社会关系的早期认识

一欧洲法学说的零星引介与初识法律和社会的关系

二清末民初对法律与其他社会因素关系的一般认识

第四节探索法学新思潮及其在法律上的影响

一探索法学发展的新趋势

二新思潮下劳动法的兴起与民法、刑法的变化

第五节认识自由法学以及柯勒、施塔姆勒、狄骥的学说

一认识自由法学说

二初识柯勒、施塔姆勒、狄骥学说

第二章社会法学基本框架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第一节中国现代法学学术中心的形成与法学研究风气的变化

一北大改革以前的中国法学界

二北大法科改革

三现代法学学术中心的形成及全国法学研究风气的变化

第二节社会主义思潮对法律学说的影响

一对社会主义与法律之关系的初步认识“法的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

第三节社会法学概念的提出与基本框架的建立

一社会法学概念的出现:“社会目的法说”与“社会法学

二社会法学框架的初步建立

第四节社会连带法学的引介及其影响

一周鲠生对狄骥社会连带法学说的引介和运用

二社会连带法学说与王世杰的国家主权和个人权利观念

三方孝岳的译介:狄骥的社会职务和社会团结观念及其在民法上的影响

四许藻镕、陈霆锐:社会连带学说与自由、契约、财产和责任观念的变化

五陈俊三、陈应机:社会连带主义在法律上的影响及其优越性

第五节美国社会法学说和施塔姆勒学说的引介及其他

……

第三章社会法学的扩散与发展

第四章社会法学对法律教育及立法的影响

结语

征引文献

后记
摘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