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厌倦与天真:徘徊在天堂和地狱的边上

厌倦与天真:徘徊在天堂和地狱的边上

  • 字数: 16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 陈聪
  • 出版日期: 2019-04-01
  • 商品条码: 9787555271789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35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80后的视角观察战地,以25岁的身躯突围战火,向读者揭秘一个真正的战地,读懂一位蜕变与成长的战地记者。行走中东,风雨一程,甘苦一程。穿越战火,有过惊魂一刻,有过彻夜不眠,有过生死一瞬,有过分秒煎熬。在枪林弹雨中,作者投影出一段历史的年轮。全书共分八个章节,50个战地故事,内文精选大量定制战地插图。一方面以时间轴为序,讲述作者在“开罗——巴格达——大马士革”三个战地的生死历险;另一方面以重大报道和事件为焦点,记录作者在埃及动荡、伊拉克采访、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现场的生死瞬间。读完这50个故事,人们或许能够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东一夕之间战火遍野?是什么导火索,让死神降临在这片土地,久久不愿离去?当真正的战地摆在一个涉世未深的80后文青面前,他是狼狈逃避还是咬牙坚守?当亲眼目睹爆炸袭击、炮火轰鸣、尸体残肢、战壕废墟之后,他的内心又会生出怎样的想法?本书特别收录作者离开战地回国之后的暖伤文字,讲述当一名冲锋在生死一线的战地记者重新变回朝九晚五的普通青年后,他如何再次定义人生与青春、向着成功与梦想重新出发
作者简介
陈聪,新华社战地记者,曾在埃及、叙利亚等国常驻近三年,历任新华社开罗分社记者、大马士革分社负责人,现为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记者。
所写稿件获评中国新闻奖和多个省部级奖项,作品多次被优秀报道作品集收录。先后被评为新华社“新锐青年”、全国首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优秀选手”,并入选由中宣部、中国记协组织的“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报告团赴全国多地巡讲。
著有中东一线纪实作品集《燃泪天堂》,与吴晶合著报告文学《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黄大年》,主编《新闻传播热点问题研究(第一辑)》,运营微信公众号「战地笔记」。其中《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黄大年》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好书”。
目录
语丝
穆斯林的葬礼
战地大餐的前菜
死亡年终报表
巴沙尔,我来了
埃及攻略,已为您定制
几盒清凉油已经不管用
烂尾楼不相信“阿拉伯之春”
红灯不停车的国家
有一种生活叫水烟
你不知道的金字塔
动荡背后的见证者:解放广场
生平第一次踏上战地
这里就是巴格达
警犬安然坐上我的背包
番外篇①再别开罗
番外篇②战乱时期的焦虑症
当85后撞上战地
在这里,活着胜过一切
战地记者不穿防弹衣
时问是磨人的小妖精
咬咬牙,事情就过去了
难民把我举了起来
番外篇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新一千零一夜
“死亡,已经成了优选的结局”
与其当炮灰,不如逃离祖国
卖身或等死?
处刑和斩首:战乱时期的“游戏”
一张震惊世界的图片:爱琴海畔的小艾兰
报道化学武器危机是怎样的体验?
当美国在谈开火的时候
要说叙利亚,不得不说这件事
撤离:左手天堂右手地狱
坚守:今天又是幸运的一天
我闻到了死亡
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
只为更好地懂得生命
不卖火柴的小男孩
在被“伊斯兰国”绑架的日子里
“打仗的时候,我感觉不到害怕”
我们永远失去了哈桑
番外篇④历史终将忘记
即将离开的日子
“老干妈”,真是亲妈
泪奔!战地也有吮指原味鸡
为了叙利亚,为了我的初恋
远方易到,故乡却难回
在叙利亚过年
取暖烧火的脏衣服
垃圾里,也有家的味道
关于叙利亚的优选的梦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无论漂泊多远,别忘了回家
学会接受平凡,梦想才能随处可栖
每一个人的理想中或许住着一个人
叙利亚的梦,木敢妄断的未来
琶外篇⑤人生何世,谜茫如今?
附录
燃泪天堂(组诗)
孩子问我,和平是什么
后记
篝火还在燃烧
摘要
    前路且长,烟霭苍苍,我们都在各自的不知名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着,找寻着。那意义就如同这里的人们等待下一班以和平为名的列车一样,在没有时刻表的站台上,岁月的洪流仍然在恣意翻滚。
     死亡年终报表
     如果人在每一次可能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都会收到一份通知,我想,可能我已经收到不下百次。
     回望2011年,世界风云扰攘。“苹果之父”史蒂夫?乔布斯去世,美国击毙“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还有一件,中东多国爆发示威游行潮,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国政局动荡。
     而我,一脚踏人中东乱世。在催泪弹燃烧的解放广场,在子弹横飞的炮火前线,在爆炸频发的伊拉克街头,我用我的笔、我的镜头完成了一份记录生命与死亡的报表。
     埃及
     第一个战场是埃及。从“百万人大游行”到前总统穆巴拉克下台,从军管政权到“穆斯林兄弟会”成员穆尔西上台,从塞西“军变”到“穆斯林兄弟会”被禁,感受“街头革命”的暴风骤雨,目睹军方治下的血腥冲突,记录大国陨落的世事变迁。
     2011年1月25日,埃及各地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随后埃及内政部发布通告,禁止举行游行示威活动,但埃及民众的愤怒已经达到顶点。1月28目,“百万人大游行”爆发,执政党民族民主党总部大楼陷入一片火海;2月11日,埃及副总统苏莱曼宣布,穆巴拉克辞去总统职务,并将权力移交给军方。
     电光火石之间,一切来得太突然。穆巴拉克下台之初,人们惊喜地发现即使少了这位总统,埃及依旧可以维持日常运转――男人组织起来维护社区安全和交通秩序;妇女准备食物和生活用品慰劳示威者;基督徒和穆斯林互相保护;医生们在解放广场搭建临时医院;学生们自发打扫环境、整顿市容;立交桥上和地铁站里挂出标语“建设我们的国家”……当被问及原因,他们答道:“因为革命推翻了穆巴拉克,我们现在是国家的主人,心甘情愿为祖国奉献。”
     然而,政治并不是街头游行这么简单。当兴奋渐渐褪去,国家何去何从的问题又尖锐地摆在埃及人面前。
     古今中外的政治发展史早已证明,政治运动中,不同派别的参与者虽在推翻旧势力方面具有共同目标,但是在选择新的发展方向问题上却常有分歧,有时候这种分歧足以能够埋葬他们曾经为之共同奋斗的革命果实。果不其然,穆巴拉克下台后,曾经以“革命”为目标的、拥有不同利益的世俗派和伊斯兰派别两大政治集团随即分道扬镳,政治真空的蛋糕引发各派势力的新一轮角逐。 与此同时,民众对坦塔维领导的军方政权迟迟交不出政治过渡、改善民生的满意答卷而渐渐生出不满。“百万人大游行”之后最严重的流血冲突爆发了。2011年11月18日,解放广场上的示威民众与现场军警发生冲突,冲突共造成三十二人死亡、二百多人受伤。
     在民众的抗议声与各派的争斗之中,埃及的政治进程缓慢推进。2012年6月底,穆尔西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开罗化成欢腾的海洋。然而穆尔西接手的却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在中东动荡的多米诺骨牌倒下之后,埃及这只雄鹰已经无法傲立中东,而此后穆尔西的命运也一如这个国家的重建一般波折。
     及至现任总统塞西掌权,埃及经济社会艰难复苏,然而动荡的味仍然没有消除,只要一个导火索,动荡的火山就会再次爆发。
     叙利亚
     穆尔西上台之后一个月,在2012年7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到赴叙利亚增援报道的任务,这是我与叙利亚的第一次邂逅。当为期一个月的报道任务结束,回到埃及后,我隐隐约约;有一个预感:我可能还会再回去。
     于是,在2013年3月,机缘巧合,我正式从开罗分社调往叙利亚,负责大马士革分社工作,开启了叙利亚战场之征。’
     在叙利亚,每天出门都在和死神打着擦边球。我们和当地的人们一样,明知自杀袭击和迫击炮弹会不期而至,但仍会冒着炮火出门,他们为了生计,我们为了坚守。
     有过千钧一发,有过铤而走险,也有过生死一瞬,无论是血雨腥风的现场,还是血肉模糊的真相,我在战火中寻找着答案。我突入化学武器爆炸现场,目睹生命在我眼前消逝,听到被“伊斯兰国”绑架的惨痛经历,记录着硝烟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然而,当我们习惯于从战场的炮火声中和“伊斯兰国”的骇人暴行中了解这个国家,大多数人已经忘记,抑或从未记起,作为两河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古叙利亚,它曾经的辉煌就像被“伊斯兰国”毁坏的古迹一样,一朝被埋葬在了历史的尘埃里,似乎将在未来永远地沉睡下去。P3-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