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20世纪中国小说的心理与文化探寻

20世纪中国小说的心理与文化探寻

  • 字数: 204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徐秀明
  • 出版日期: 2019-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818274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稿在对20世纪以来成长小说、心理小说、改革小说、官场小说等几个中国小说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家、经典名作进行详细考察的过程中,一方面,以结构主义、类型分析等方法,分析其叙事模式与结构衍变的轨迹;另一方面,从心理分析、文化研究的角度,深入剖析各种叙事形态背后的文化成因与精神症候。作者认为,中国现当代小说一个世纪以来的叙事嬗变,是西风东渐之后中国社会的各种文化剧变使然,以此可以总结归纳近代以来中国小说的叙事形态与文化传统、作家性情,社会环境、时代思潮等因素的微妙关系。
作者简介
徐秀明,男,1977年生,山东济宁人。先后就读于曲阜师范大学(学士,2000)、苏州大学(硕士,2003)、上海大学(博士,2007)、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2011)。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中国古代小说的“心理缺失
第一节 形式特征:“多”与“少
第二节 创作心理:“轻”与“重
第三节 审美距离:“远”与“近
第二章 20世纪中国心理小说与文化流变
第一节 源流谱系:定义背景与发展流脉
第二节 至深深处:小说主题与心理含量
第三节 忧愁忧思:沉重分歧与文化心理
第三章 “五四”前后的个性心理图景
第一节 心理成长:《铸剑》的叙事策略与隐喻抒写
第二节 深层结构:《莎菲女士的日记》的心理分析
第三节 现代体验:《蚀》《子夜》中的恐惧与诱惑
第四章 革命年代的文化张力与叙事主题
第一节 主流叙事:革命年代的中心叙事
第二节 边缘话语:身体写作与自由精魂
第五章 新启蒙年代的文化热潮
第一节 社会反思:80年代文化盘点的再思考
第二节 学术脉络:当代文化思潮与社会变迁
第六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嬗变
第一节 民间视野:体制内外的狂狷媚俗
第二节 学院立场:知识分子的流变守常
第七章 实利为先:金庸小说与新意识形态
第一节 问题框架:意识形态与香港文化
第二节 文学特征:商业利益与类型衍化
第三节 精神实质:政治偏好与小说旨趣
第八章 理性沉思:海外华文写作的文化体悟
第一节 时代人性:华裔作家的生存抒写
第二节 文化空间:内地作家的海外感怀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