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世纪中国电影思潮 文化、美学与工业

新世纪中国电影思潮 文化、美学与工业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陈佑松
  • 出版日期: 2018-09-01
  • 商品条码: 978710015665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3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陈佑松著的《新世纪中国电影思潮(文化、美学与工业)》以“新世纪中国电影思潮”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视角”“阶层影像”和“国家认同”三方面梳理和分析了优选史视域下的中国电影与国家建构的发展脉络。以不同时期的重要导演和主要作品为切片,审视和讨论了新世纪中国电影中个体对民族国家的认同、社会阶层的结构及状况,港台电影对国家的认同方式。
作者简介
陈佑松,文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播学院教授,任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文艺美学和电影学。其专著《主体性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缘起》,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三等奖。
目录
绪论 全球史视域下的中国电影研究
章 新世纪中国电影的多重视角
节 传统视角:张艺谋电影
一、《红高粱》:父权的回归
二、《大红灯笼高高挂》:伦理等级与国际电影秩序
三、《英雄》:“天下”观念与国家主义
第二节 平民视角:冯小刚电影
一、《甲方乙方》与《不见不散》:平民视角的开端
二、《大腕》与《非诚勿扰》:现代性的异化
三、《集结号》:平民立场与国家意识
第三节 主流视角:韩三平电影
一、1990年代的“主旋律”电影及其特征
二、新世纪产业化条件下的主旋律电影探索
三、从阶级斗争到民主协商:“建国”叙事的演变
第二章 新世纪中国电影与社会阶层
节 新世纪中国电影中的农民与农村
一、乡土影像:现代转型中的农民与农村
二、《叶落归根》:落叶无处归根
三、《最爱》: 疾病的隐喻
第二节 新世纪中国电影中的工人与工厂
一、中国电影中的工人阶级
二、《二十四城记》:新世纪工人与工厂
三、《钢的琴》:新左派视角下的中国工人阶级状况
第三节 新世纪中国电影中的中产阶层形象
一、《将爱情进行到底》:中产阶层的兴起与曲折
二、《武林外传》:中产阶层的乐观与焦虑
三、《中国合伙人》:“中国梦”与中产阶层的新梦想
四、《港囧》:消费时代的中产阶层影像
第三章 新世纪中国电影与包容性国家认同
节 新世纪香港电影:坚守“港味”与国家认同
一、历史虚构与现实书写:新世纪香港电影与国家认同的历时之维
二、北上抑或坚守:以彭浩翔为例
三、警匪片新变:在国家认同的背景中探索“新港味”
第二节 台湾后新电影:在地历史与国家认同
一、父亲形象的缺位——身份认同的暗淡
二、《海角七号》:在地彷徨和身份认同的错乱
三、《第三十六个故事》:协商对话与中国认同
结语 走向全球的大国电影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