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变动"与"延续"视角下的唐代两京研究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万晋
  • 出版日期: 2018-07-01
  • 商品条码: 978710016549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万晋著的这本《变动与延续视角下的唐代两京研究》认为:两京长安和洛阳,是有唐一代很为核心的两座城市。唐宋之际“变动”和“延续”的诸多特质,在长安和洛阳有很集中的表现。政治格局方面,唐代两京体制历经多次变动,安史之乱后的洛阳虽在两京政治轴心体系中走向边缘,但在唐后期中央与地方藩镇的博弈中仍然居于关键性的地位;城市布局方面,都城城门作为单一界限和多重空间的功能和意义突显,主干街道、里坊、曲巷一同构建出盛世都城内部空间的丰富图景;社会变迁方面,与长安相比,唐后期的洛阳由于远离政治纷争的角斗场而成为“生活之都”,以更具世俗化、平民化、生活化的都市面貌展现城市的内在扩展力和对外吸引力。
作者简介
宁欣,女,1953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唐史学会理事、副会长,《唐研究》、《唐史论丛》、《中国经济史研究》编委,中国古代史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主要著述有:《唐代选官研究》、《中华文化通志·选举志》、《朝野双栖——唐代奇相李泌》、《唐史识见录》、《唐宋都城社会结构研究》、《唐史十二讲》、《唐史识浅录》等。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光明日报》、《史学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文史哲》、《中国经济史研究》、《人文杂志》、《中国文化研究》、《唐研究》、《唐史论丛》、《中国历史文物》等报刊上发表百余篇论文。主持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
目录
绪论:“变革”众说之下的唐宋城市史研究
章 长安与洛阳之间:唐前期“西京”政治轴心的重建
节 改洛州为洛阳宫:唐太宗对洛阳的初步定位
第二节 高宗重建长安一洛阳两京政治轴心的努力
第三节 武后移都洛阳:唐代两京制发展的转折期
第四节 废立之间:玄宗朝前期两京政治轴心体系之再变动
第二章 盛世都城的“里”、“坊”与“曲”、“巷”
节 唐长安的“里”、“坊”与“里正”、“坊正”
第二节 “曲”中的世界——唐都长安城市社会空间的一个侧面
第三章 一府之长:安史乱后政局变动之下的河南尹
节 安史之乱后河南尹的任职人选、权责范围与仕途迁转
第二节 中晚唐时期的河南尹与其时洛阳政局之关系
第四章 拱卫与制衡:代宗到宪宗朝洛阳与周边藩镇的关系
节 安史之乱后的洛阳周边藩镇——以宣武、河阳、陕虢为例
第二节 洛阳、汴州一带在建中之乱中的战略意义
第三节 建中之乱后的洛阳及其周边形势——从“留邸”谈起
第四节 安史乱后洛阳及其周边的驻军数量与供给保障
第五章 封闭抑或开启:从门之内外看唐长安城
节 唐长安三重城制下的诸城门
第二节 单一界限:唐长安的城门制度
第三节 多重空间:作为城市社会空间的城门之功能和意义
第六章 从城西北到城东南:安史之乱前后的洛阳城市格局变迁
节 以洛水为南北分界的洛阳都城空间形态
第二节 安史之乱后洛阳城市空间的变化
第七章 另一种吸引力:唐后期洛阳城居人口及居住空间
节 安史之乱后洛阳的城居人口——以墓志为中心的考察
第二节 东都洛阳的官员宅第
第三节 从私家园林透视洛中士人居住与生活常态
代结语:唐代城市日常生活相关研究述评——兼论在城市史研究中探讨日常生活的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