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笃行:大爱儒商殳跃飞

笃行:大爱儒商殳跃飞

  • 字数: 1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市场出版社
  • 作者: 汪希
  • 出版日期: 2019-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9217412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0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用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故事,讲述企业家50多年人生经历的成败得失,不避讳,不粉饰。 ◆41岁开始鏖战商海,很好地诠释了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这个故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为奋斗的自己找到成功的起点。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需要梦想的时代。一个出生在乡村的“顽童”,“两战”中考,“三战”高考,在挫折面前,没有放弃,也不曾气馁。如愿考入中医学院,却命途多舛,差点失去当医生的梦想,很终实力演绎从无人问津到门庭若市。31岁成为远近闻名的骨科“一把刀”。41岁选择鏖战商海,将自己的人生活成传奇。
作者简介
汪希 媒体人。新闻学专业,学士学位。曾在报社、网站、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从事政经新闻的采访和报道。从业十余年来,发表了众多有价值的新闻稿件。
目录
总  序  繁华的真谛 前  言 章 从“小淘气”到“全村骄傲” “调皮小子”出生了 惨不忍睹的“成绩单” 进入“尖子班” 感谢“阑尾炎” 为了医生梦,三次高考 第二章 匠心仁术,“殳一刀”名声响亮 全省追“名医” 拯救“断手指” “名额”无疾而终 “大学生徒弟”火了 手术室从无到有 守出来的病人 精湛医术,再登高峰 第三章 敢为人先,投身商海佳绩初显 妻子辞去公职 “平价药房”一战成名 专业之路,鹤立鸡群 “火眼金睛”严把质量 举报接踵而来 告别“开刀匠” 药店里的诊所 亏本的店庆 第四章 开拓疆土,打造品牌连锁药店 疯狂的“扩张版图” 被“威胁” “现代化”管理立标杆 借力平台,抱团作战 修炼内功塑“品牌” 第五章 涉足教育,创办国学幼儿园 初衷,弘扬传统文化 “四书五经”惹争议 “浸润式”教育得到认可 一堂泪流满面的课 “爱和自由班”受追捧 谋划大动作 第六章 心系公益,传递“长红”正能量 意义非凡的“十周年” 打造“孝文化”道德高地 党建引领,注入红色基因 一支民间“救援队” 居家养老,政府来“敲门” 第七章 不忘初心,向民营医院起航 投资少有民营医院 打造“国医馆” 接轨“长三角” “医药养”结合,布局大健康 附  录  殳跃飞语录赏析
摘要
    “调皮小子”出生了
     东海之滨,平原之上。风调雨顺,人杰地灵。鱼米富足,五谷丰登。祖祖辈辈,安居乐业。清康熙年间,誉之“金平湖”。
     1963年春,万物生长,生机盎然。和煦的微风轻拂脸庞,夹杂着一丝泥土的芬芳。红润的骄阳透过绵薄的云层,化作屡屡金光洒向农耕大地。
     城北乡的村民们忙着播种、耕种。沾满泥泞的双脚,在田间淌出二道长长的辄迹。一望无际的稻田,承载着他们一年的寄托和梦想。
     5月6日这,阵阵笑声使忙碌的农人们驻足。
     “哈哈哈……”笑声从一幢两层楼的农家传出,发出笑声的男子怀中抱着一个白白净净、五官俊朗的男婴。
     这个男子就是这户人家的男主人,殳传根。
     殳传根的文化程度颇高,斯文儒雅,写了一手好字,在城里的信用社工作。
     妻子陈依芯是生产大队的妇女队长,比大多数农村妇女都勤劳能干。一年365天,能赚370天的工分。
     “给儿子取个名字吧。”陈依芯对丈夫说。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就取跃飞两字吧。”殳传根希望儿子长大后,可以闯出一番属于他自己的天地。
     “鱼跃鸟飞,这名字会不会太活泼了……”陈依芯自言自语地嘀咕着。
     很快,陈依芯的疑虑就得到了证实。
     秋收的季节,分不开身的农妇们时常把年幼的孩子带去田间。有的索性让孩子帮忙捡些稻穗,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
     “跃飞,跟着外婆,不要乱跑。”外婆边忙活着,边叮嘱外孙。“知道啦,外婆。”话音刚落,殳跃飞便窜进了田头。在他眼里,这片农田就像个大操场,可以尽情地奔跑。
     天空渐渐泛起了彩色的霞光,太阳落进了西山。忙活完的外婆,准备带外孙回家。可方圆十几里都不见殳跃飞的身影。
     天啊,孩子不见了!
     “刚才还在那边跑来跑去呢。”“会不会掉进前面那条小水沟里了?”一起干活的农妇们围了上来,你一言我一语,一时间炸开了锅。
     掉进水沟?并不是没有可能。外孙向来调皮,又喜欢上蹿下跳。心急如焚的外婆连忙冲向水沟捞孩子,农妇们也紧随其后。
     “陈队长,你家儿子好像掉水沟里了。”不到十分钟,消息便传到了生产大队办公室。陈依芯赶紧丢下手中的工作,冲了出去。
     从小水沟到整片农田,大伙儿把村子翻了个遍,就是不见殳跃飞的身影。直到陈依芯回到家,眼前的画面,让她哭笑不得。殳跃飞四脚朝天,脚上沾满了泥巴,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对于调皮的小殳跃飞,母亲从不曾训斥和打骂。她总是给予儿子更多的爱和包容。 ,殳跃飞跟着母亲去生产大队开会。开会前,母亲再三叮嘱他,活动范围就在门口,不许乱跑,也不许捣蛋。
     殳跃飞答应母亲后,便蹦足达着找小伙伴去玩了。在村里,殳跃飞是孩子们的头儿,一是由于母亲的职务关系,二是聪明机灵,深受伙伴们仰慕。
     “快看,有好多麻雀。走,我们去抓。”生产大队附近的草棚上麻雀成群,殳跃飞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兴奋不已。
     “不行,村里不让抓麻雀的,被知道就惨了。”
     “我也不敢,要挨揍的……”
     胆小的小伙伴全都打了退堂鼓,只有殳跃飞以身涉险。不幸的是,这一幕正好被开完会的母亲逮了个正着。
     殳跃飞见状,撒腿就跑,母亲追赶了一路,拦在了儿子面前:“妈妈不会打你,我们好好聊聊,行吗……”
     母亲的循循善诱,渐渐在殳跃飞心里撒下了爱的种子。这颗种子,也成了“长红精神”的起源。
     小学5年级以前,殳跃飞都是跟着母亲、外婆和爷爷在村里生活学习。每个周末,在城里工作的父亲才会回到村里,和家人团聚。
     那个年代,城乡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别。交通也不方便,出行要靠坐船。有个城里户口甭提有多吃香了,即便是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都可以娶到村里很漂亮能干的姑娘。
     像父亲一样做个城里人,是儿时殳跃飞很大的梦想。去城里的前一晚,他激动得没合过眼。
     1970年年初,殳跃飞从城北公社永红小学转学去了城里的五七小学,跟着父亲在城里生活。
     年幼的殳跃飞天真的以为在城里生活就是城里人了。那个时候,他并不知道,做个真正的城里人,首先得努力学习。
     P3-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