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龙.船.水与端午竞渡:龙神信仰的文化符号

龙.船.水与端午竞渡:龙神信仰的文化符号

  • 字数: 194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黄丽云
  • 出版日期: 2018-12-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31858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28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龙舟文化原是东亚农耕社会的产物,源自古老的龙神信仰,后来发展为祭祀权与皇权的象征。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伴随着华夏民族的迁移、经贸的发展以及战乱等因素,龙舟文化被传播至更加广泛的地区,因而具有历史、政治、宗教、民族、靠前文化等特性。中国古代所发展的龙舟文化以龙舟竞赛为主要表现形式,因具有祈雨除厄的仪式而深受重视。端午祭龙日赛龙舟始于屈原时代,之后各种民营、官营龙舟竞渡几经中国改朝换代而不断地上演,清代一度达到鼎盛。在清王朝时期的台湾地区,龙舟竞渡的主要参与者是台湾地区的农民、渔民和商人,他们都是台湾地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者。换句话说,端午造龙船、赛龙舟、组织龙船会以及事前进行的竞赛练习、准备祭龙王的仪式等,都属于经济投资,带动了周边的商业发展,招来观光热潮,形成地方集团经济圈。作者主张祭龙竞渡的演变与龙神信仰的宗教意识继续延续,龙舟竞渡产生的经济效应和社会功能密切相关,认为清朝海航贸易与物物交换的发达,使得台湾地区地区这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作为龙神信仰之路、守护海上贸易及通商达成之地而备受重视。
作者简介
黄丽云,1954年生,台湾地区省人。海洋文化史博士。曾在日本大阪大学文科研究生院、兵库教育大学联合研究生院。曾于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台湾地区史研究所做访问学者,现任职于台湾地区新生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应用日语系,职称为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龙神信仰的文化传承,特别是有关屈原与龙舟竞渡的议题,并涉猎台湾地区史海洋文化关系研究等。代表作《近代龙神信仰——龙?船?水与竞渡》(台湾地区博扬文化出版社,2012年4月),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绪言
一 华夏龙迹
二 研究现状(以台湾为对象)
三 本书重点
四 “请水仙”与“划水仙”仪式
第一章 龙、船、水与竞渡的象征原理与实质社会效果
一 前言
二 何谓龙神信仰
三 龙舟与竞渡
四 宗教和竞技的“显性”与“隐性”
五 结语
第二章 龙舟文化等同政权符号――屈原崇拜的国际竞渡比较
一 龙舟文化的系统及考察
二 屈原与“祭龙”
三 祭龙日行龙舟竞渡(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的比较)
四 日本学者的研究
五 结语
第三章 清代台湾的“端午竞渡”――基于风俗图卷、方志等的探讨
一 龙神信仰的追溯
二 清风俗图卷等记录的竞渡
三 清方志等记录的竞渡
四 结语
第四章 日治时期的扒龙船――“地方”与“官方”、“主流”与“非主流”
一 民营与官营
二 “地方扒龙船”的研究资料
三 “官方扒龙船”的记录和照片
四 结语
第五章 《台湾日日新报》扒龙船记事――历史意义与社会价值
一 本岛人、内地人的分野
二 研究动机和栏表解说
三 扒龙船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四 记事标题与内文、照片
五 结语
第六章 台北洲美里龙舟文化祭――屈原宫观光计划的期待
一 屈原宫观光发展计划
二 屈原宫的历史和机能
三 洲美里龙舟文化祭
四 洲美里扒龙船和北台湾地区扒龙船的比较
五 结语
第七章 嘉义端午龙舟斗――东石港王船祭的前奏仪式
一 嘉义地区“端午龙舟斗”之源起
二 “王船祭”的前奏仪式
三 东石港的信仰中心――先天宫
四 东石港“端午龙舟斗”的经纬
五 结语
第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台湾端午扒龙船
一 战前之部
二 日本统治期的台湾扒龙船
三 战后之部
四 结语
后语
附录一 祭祀仪式性格的现状一览
附录二 竞漕用船及竞漕要项一览
附录三 台湾龙船竞漕要项一览
主要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