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永平安/北宋倒马金枪传第6卷
字数: 285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作者: 付爱民
出版日期: 2019-02-01
商品条码: 9787571400811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64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50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独门秘传的杨家将故事,有名相声演员徐德亮音频全本播出 付爱民版《北宋倒马金枪传》是在清末险些失传的《金枪传》版本基础上再创作而成,保证好看!由有名相声演员徐德亮在北京文艺广播FM87.6连本播出,保证好听! 2.目前很全很详细的杨家将故事,杨家将故事版本中不得不收藏的版本 从老杨衮开始,杨家世代的忠勇事迹都可以在这部书里详细看到。用一位铁杆金枪粉的话来说,有它全的没它详细,有它详细的没它全。 3.杨家将故事迷:11岁开始整理 《北宋倒马金枪传》作者付爱民在11岁(1983年)开始接触北京评书版《金枪传》,从此一发不可收,整理、阅读杨家将题材相关的书籍,一边搜集资料,一边学习、丰富图书内容。他还专门学习各种评书、地方戏、曲艺节目等,又根据搜集到的京剧、秦腔、汉调、晋剧、豫剧等杨家将相关内容,对内容进行不断丰富。 4.以画托文,以字相美 《北宋倒马金枪传》一共二十余卷,每卷有六回,作者发挥专业所长,根据每回故事内容,配上了人物情节工笔画,并专门题写定场诗。
内容简介
《北宋倒马金枪传》是传统评书文本整理传承人付爱民老师在清末北京版评书《金枪传》的基础上整理创作而成,演说世代杨家将忠勇报国的传奇。全书预计共有二十余卷。 第六卷《永平安》接演第五卷杨令公被困两狼山狼牙寨中的苏武庙,弹尽粮绝,身负重伤,绝望悲愤之余,身触李陵碑而亡,亦是以死明志。杨六郎杀回两狼山,发现父亲已然身死,决定要上京告御状。在陈林、柴干等将士的帮助下,杨六郎辗转突围,终于回到家中,由贺鲁墨律给攒好了状子,诉潘仁美十大罪状。佘太君与八王、众老臣合谋,摆箭谏君。这才引出杨七郎面呈诉状,呼延丕显扫殿自荐,受封下边,擒拿通敌叛国的潘仁美。
作者简介
付爱民,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影像系主任、民族美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民族美术》期刊副主编、中国美协线描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2012年度教育部新世纪很好人才。当代学者型画家、美术理论与文化产业研究学者,主攻民族文学艺术接受史研究,传统评书文本的整理传承人。其花费数十年整理创作了长篇多卷本评书体历史小说《北宋倒马金枪传》,共二十余卷,正在陆续出版中。
目录
【头本?闯山会兄】
〖头回〗
〖二回〗
〖三回〗
〖四回〗
〖五回〗
【二本?夺营渡河】
〖头回〗
〖二回〗
〖三回〗
〖四回〗
〖五回〗
【三本?攒状进京】
〖头回〗
〖二回〗
〖三回〗
〖四回〗
〖五回〗
【四本?摆箭谏君】
〖头回〗
〖二回〗
〖三回〗
〖四回〗
〖五回〗
【五本?扫殿下边】
〖头回〗
〖二回〗
〖三回〗
〖四回〗
〖五回〗
【六本?雁门摘印】
〖头回〗
〖二回〗
〖三回〗
〖四回〗
〖五回〗
附录:《北宋倒马金枪传》评书整理与研究
摘要
诗曰:
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
一败可怜非战罪,太刚嗟独畏人言。
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隐,诛肜聊足慰忠魂。
方才为您念的是宋代文豪苏辙的怀古诗一首,引出来咱这部北京传统评书《北宋倒马金枪传》的第六卷书《永平安》里的头一本书《闯山会兄》。
这卷书为什么会叫作“永平安”呢?“平安”二字对仗是“富贵”,“永平安”对的是“长富贵”。此一卷书,小英雄呼延丕显十二岁下边庭锁拿奸贼,奸党一网得擒,对于国家来说,可说是“永平安”。那么更深一层来说,自此呼延氏祖孙就得到了世袭的爵位,这是“长富贵”。说书人曾经给您念叨过,这部书出在清朝,说演的艺人要根据在旗人贵族家族里年长者爱听的内容对故事略作修剪。比如这卷书能叫“永平安”,就是这个意思。徐德亮老师在录制的过程中曾经与我沟通过,说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能够奉旨下边庭,身担国家那么大的责任?这个情节很不合理。的确,从咱们今天的角度来看,十二岁的孩子才刚刚小学毕业,能够负担这么重的责任?这么说这书很不合情理。但是在清代中期以后,在旗的家族在百年的积累之下,分支越来越多,就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四十多岁的父辈阵亡或者罹难身故,继承人往往才十二三岁,能做主吗?甭管能不能,真到这个时候,你还就得顶上,承接上一辈的衣钵和责任,做起一家之主来。所以我们纵览杨家将的故事,十二岁下边庭的呼延丕显故事诞生得很晚,应当是与清代乾隆、嘉庆以后清代旗人家族出现的特殊情况有关。在京剧里也有一出同名的剧目,本名是《下边庭》,也叫《雁门摘印》,也有叫《雁门关》的,也有叫《拿潘洪》的,偶尔也写作《永平安》。
上一回老令公碰碑,引出这一首诗。历目前的杨业兵败被俘,不食三日殉国。一百年过去以后,宋辽两国已然罢兵通好了。到七帝哲宗即位登基之后的第四年,南北两国有来有往,翰林院的学士苏辙――也就是苏东坡的弟弟,奉旨出使辽国。经过幽州北的古北口,就见到了一座北国人为杨令公所建造的“杨庙”――哎,如今您要是有工夫到古北口去瞧瞧,这座庙还在那儿呢。杨继业作为一代戍边名将,毕生与辽国决战三十余年。在沙场上战死之后,不但说南朝子弟争相传诵他的功业,敌国上下也能够有如此的敬奉――虽说屈死于奸臣陷害,死后能得享塞外的香火,也足以慰藉千古白发英雄。因此苏辙在古北口见到这座杨祠,深有感慨,写下这么一首怀古诗:“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隐,诛肜聊足慰忠魂。”这周子隐是谁呢?就是西晋时候的那位出了名的除三害虎将,名叫周处,字子隐。周处生性刚直中正,得罪了当朝的权贵梁王司马肜(r5ng)。后来外邦氐羌王进犯,晋王派周处为先锋、司马肜为监军征讨羌王。梁王蓄意要报私仇,等大军到了前敌,逼迫周处带着本部的五千人马强攻。周处再三辩解也不行,没别的办法,只好遵令出征。周处怀必死之念,与番王齐万年阵前拼死决斗。可是众寡悬殊,从早上打到了日暮西山,直战到人马腹馁肠鸣、弦断矢尽,司马肜也不派一兵一卒来救援,很后周处战死在疆场。苏辙说我看令公您哪,好比就是西晋的那位名将周处,是“一败可怜非战罪”,您这一仗败得太冤了――不是您不善作战打不好这场仗,是有奸佞小人――就好像西晋时期的司马肜一般,是他们成心地挤对您,我恨不得杀了那个陷害周处的奸臣司马肜来安慰忠魂――他这是打个比方。
略叙诗话,再说正书。上回书说到,在雁门关外两狼山虎口交牙峪内,老令公杨继业苦战四日,到很后,就跟周处一样,麾下残兵,也是腹馁肠鸣、弦断矢尽,番兵重重围困,自己的弟兄们死守在狼牙寨山口。老令公弓弦断裂,臂膀伤重,自己也已经抡不动自己的九环金刀再去御敌了!万般无奈,退回到山上的苏武庙中。在狼牙寨口又遇见一位放羊的老汉,拿老羊说事,趁机夺走了令公的九环金刀。令公此刻是连佩剑都没带着啊,赤手空拳,手无寸铁,赶紧进了苏武庙。本打算是优选正殿看一看苏武的神像,想知道自己的刀到底是怎么丢的,进了山门一抬头,哟,瞧见李陵碑了。前两天自己给孩子们讲苏武和李陵的掌故,这碑文还好好的,怎么今天就叫人给铲了呢?走近一看,上边多了四行小字:“庙是苏武庙,碑是李陵碑;令公兵败此,卸甲又丢盔!”啊……令公盯着李陵碑可就是一愣,猛然间想起来了!想当初,自己屯兵五台山,拜会过菩萨顶智聪大和尚,他曾经就劝过我,将八个儿子里的七个都交给他,跟着他在山上剃度出家,去掉俗世名姓,得改名换姓才能保活命。当时老和尚这个话我没信,我就认为他是在骗我留下几个孩子给他当徒弟。现在看来,都说长老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啊,果然没错!唉……我这膝下八个虎子,死了四个,还活着的四个呢,除了六郎,四郎和八郎改名换姓投降了北国,五郎出家出离了俗世,这不都是改换了名姓才得存身的吗?哎呀!猛然间想起来,老禅师曾经给了我四句偈语:“立名无佞,建业天波,辛勤劳苦,李陵荣枯。”没错啊!智聪长老说得太准了,“立名无佞,建业天波”,太祖皇爷赠我无佞府、天波楼,到今天大半辈子辛勤劳苦,在李陵碑前……我这命数就算尽了!想到此,老令公心灰意冷,打掉头盔,卸去铠甲,撩袍蒙面,一头碰死在李陵碑前!
P3-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