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皖河散记/徐迅散文年编

皖河散记/徐迅散文年编

  • 字数: 30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徐迅
  • 出版日期: 2019-01-01
  • 商品条码: 9787539663524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441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晥河散记》是徐迅散文年编之一,此卷收入作者1999年至2001年创作的散文随笔,包括《晥河散记》《寂寞的菩提》等篇。作者远距离地看望故乡,他对父母兄弟姐妹的亲情深吻都透露着人性的疼痛、隐忍和企冀,是作者为故乡献上的一道精神盛宴。其中长篇散文《皖河散记》产生很大反响,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连续播出。
作者简介
徐迅,安徽潜山人。历任潜山县城建局干部,《潜山县志》编辑,张恨水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恨水研究》副主编,北京《阳光》杂志副主编、主编。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安徽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家。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半堵墙》《想象一株梅》《大地芬芳》,诗集《失眠者》,长篇传记文学《张恨水家事》以及中短篇小说作品。曾获安徽省文学创作贡献奖、煤炭部乌金文学奖、老舍散文奖。散文曾多次选入《中国年度很好散文选》《新世纪艺术散文选萃》《中国当代散文三百篇》《中国新时期散文精选(1978―2003)》等选本。
目录
自序
看张
邮票大的乡村――周庄散记
回忆赤脚医生
谜一般的乡亲
城市里的花
人像一根麦秸
电视的功能
大师与孩子
远去的苇岸
好男人之累
舞蹈精神
皖河散记
大地的心
陌生的停靠
散文散话
塞罕坝之旅
话说苗大鼓――苗培时印象
我看一九九九年散文
工业的声音
兔子,跑吧一说说庆邦
写给二???年
雪的哲学
容膝斋随笔
南腔北调
这趟车上
词语如花――流逝的岁月或词语(之一)
妙峰山,一个又美又妙的名字
余杰的疲惫
民间的傲慢
在水底思想
散文的事
民国的散文
读碟记
坛城根随笔
帮老冯怀念一只狗
后花园里
异类五题
作家还是梦吗
对一则有名寓言的解读
在乡下怀想四季
尘世清音
夜晚的深度
雪湖
寂寞的菩提
夜读韩城
言而无信的时代
清晨
父亲不说话
天柱山冬云
又见桃花源
两三松树老疑仙――记《新民报》目前的“三张一赵”
五四两乡音
大地书页
写在虫子的边上
散文的碑石
近乡情更怯
半堵墙
一个“富裕中农”的写作生活一访著名作家李心田
七月的早晨
飘忽的青布衫――我心目中的张恨水
一座山与一个人
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
春天乘着马车来了(外二章)
大美无言――与作家刘庆邦一次关于美的对话
夜气
写作源于阅读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
《徐迅散文年编》有关篇目附注
摘要
    张爱玲写了篇《张看》。后来有人写了篇《看张》,看张爱玲。我在这里看“张”,看的却是张恨水――关于张恨水,张爱玲也看过,她说:“我喜欢看张恨水的书,因为不高不低。”她自己说她的写作受张恨水的影响就不少。恨水先生是我前辈老乡。书读同乡,又枉自担着张恨水研究会的一份工作,到了这个份上,总觉得我该说点什么。
     我的老家距离张恨水先生老家也就二三里路。小时候灌进耳朵里有关他的故事,总不外乎是“大书箱”“书呆子”之类的,因而脑海里幻想出先生的形象,总是蓄着长胡子、身着青布衣衫的老学究模样。及至后来看到民国年间一张报纸上他的西装革履的照片,竟是十分地诧异。岁月流逝,我不觉恍惚中年,自己的额头也添了些许的皱纹。但不知怎的,先生那身着长长青布衫、踽踽独行的身影却固执地盘踞在我的脑海,并越发地凸现出来。细想,评论家们说,他是中国二十世纪漫长的文学清寂道上一位承前启后的作家并不过分。说他承前,他的确不像鲁迅、朱自清、郁达夫等作家那样,一开始写作就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新文学的创作道路。在新文化运动中,他对传统章回体小说形式仍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说他启后,是因为他的文学改良,他使传统小说这种形式真的得以流传和发扬光大了。
     有人说,他是中国传统的文人黄昏里的一位独行客。
     抖搂面前经常闪现的张恨水先生长长的、飘忽的青布衫,我越发看清和认识到了张恨水先生的平民意识,看到了他那一份为平民文学做代言人的真情和执着。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这是他说的话。这种朴素的平民的生存哲学,使张恨水先生像“一个推磨的驴子”,孜孜不倦,日积月累,用毕生的心力洋洋洒洒写出了《啼笑因缘》《金粉世家》《春明外史》等三干多万言的皇皇巨著。他的一百多部中、长篇小说和大量的诗词、散文、杂文作品,就像是他自己播种,然后又自己收获了的庄稼。他既丰收了自己,又不经意间为中国现代文学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觉得章回小说,不尽是可遗弃的东西……我非大言不惭,能负这个责任,可是不妨抛砖引玉,让我要试试,而旧章回小说,可以改良的办法,也不妨试一试。”他的改良章回小说的主张,一方面固然是他深受中国古典文学以及儒释道文化多方面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却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使然,因此那时他就有要为“习惯读中国书、说中国话的普通民众”创作的想法。他就犹如他家乡土地里生长的荞麦花,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学的沃土,在五四新文学生长的缤纷摇曳的鲜花中悄然开放,并不断地在民间眼光的滋养下,焕发出另一种生命的姿态,成为后人不得不重新面对的花朵……
     他倾其一生,坚守正义,不断追求进步和光明。他就像他的乡亲一样,他的眼睛里也容不得半星点沙子。他厌恶腐败、黑暗、残暴和丑陋。由此他创作《金粉世家》抨击黑暗的北洋军阀,创作《八十一梦》唾骂反动的国民党政府,创作《春明外史》矛头直指腐朽的封建社会,创作《大江东去》反抗日本侵略者……
     抗日无惭君且死?
     同情有泪我何言!
     这一声欲哭无泪,热爱民族和正义的呐喊,至今让人荡气回肠!
     综观他的一生,我们还会细心地看到,犹如他也有过身穿西装时的惬意一样,对于日渐东进的西方文明、西方文学的表现手法,他也有过片刻的欣喜。他并不故步自封,甚至还有着跃跃欲试的想法和实践。他说:“关于改良方面,我自始就增加一部分风景的描写和心理的描写。有时,也特地写些小动作,实不相瞒,这是得自西洋小说。”因此,他小说《啼笑因缘》里就有这样的句子:“白雪中那两扇小红门,格外触目,只是墙里两棵槐树,只剩杈权丫丫的白干,不似以前绿叶阴森了,那门半掩着,家树只一推,就像身子触了电一样,深深麻木起来……”这小说里全然不见章回小说的笔法。他的散文作品,文字更是优美、清灵、老到,透泻着满纸的才情……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