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失落的管理艺术:德鲁克思想的人文之光

失落的管理艺术:德鲁克思想的人文之光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美]约瑟夫 A.马洽列洛(Joseph A.Maciariello) 凯伦 E.林克莱特(Karen E.Link
  • 出版日期: 2018-11-01
  • 商品条码: 978711160547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有人说,现在社会这么浮躁,读管理经典还有用吗?德鲁克说,正是因为我们内心意识到了绝望,我们才拥有了专享一件令人乐观的事情。 本书从人文的角度讨论了关于管理的四个议题:权力、人性、领导力和创新。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德鲁克的创见——管理是一种道德力量而不是服务于非道德的市场的工具,为处于道德困境中的现代组织提供转型蓝图和升华指南,准确地界定了德鲁克没有来得及界定的作为博雅艺术的管理概念,在有效管理和博雅艺术之间建立起清晰的关联。本书呼吁所有管理者,不管是职业经理人还是企业家,放弃利润高于一切这一狭隘的商业观念,倡导管理者拥抱那些有助于建立好管理、好商业和好社会的不朽真谛,号召我们对今天的管理实践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在一切还来得及之前让改变发生,并为此提供各种有益的创意、概念和实用建议。
作者简介
约瑟夫A.马洽列洛(Joseph A. Maciariello),全球的德鲁克思想研究专家,与德鲁克共事26年,并合著《管理(原书修订版)》和《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两本书。现任德鲁克研究院研究及学术主任,克莱蒙特大学德鲁克―伊藤雅俊管理研究生院霍顿教席教授。
目录
前  言导  论 / 1人文学科:历史传统 / 2让当今的企业管理者将管理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加以实践 / 5关于权力的教训:高盛的“大而不倒” / 6人性带来的教训:英国石油公司扭曲的价值观 / 8领导力教训:丰田问责制的缺失 / 10社会生态学/创新带来的教训:梅西煤矿无法与时俱进 / 13结论 / 15第1章  德鲁克管理学人文观思想的起源 / 18德鲁克的使命:由各种组织机构所构成的社会得以有效运转 / 19对德鲁克关于管理学作为人文学科这一概念产生影响的主要根源 / 25为一个有效运转的社会提供道德愿景 / 47第2章管理学与人文传统: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之间架起桥梁 / 49人文艺术传统的历史 / 50管理教育和专业商学院的历史发展 / 57平行的两个历史:将管理和人文学科连接起来 / 70第3章  管理学作为人文学科的贡献 / 73管理学作为人文学科对人文学科做出的贡献 / 73管理学作为人文学科对管理学做出的贡献 / 76管理学作为人文学科所引发的主要问题 / 78具体情境在对传承和变革进行管理时的重要性 / 96学习的作用 / 101管理学作为人文学科的不可适用之处 / 102第4章  联邦主义与权力和权威的分配 / 104坎特对德鲁克的批评 / 105德鲁克的目标 / 108联邦主义的历史沿革 / 110联邦主义和德鲁克的目标 / 118公司联邦主义的原则 / 126通用汽车:公司联邦主义的尝试 / 128联邦主义给出的未来教训:一支有效的高管团队 / 135结论 / 139第5章  人的维度与作为人文学科的管理学 / 141德鲁克的世界观:犹太-基督教基础 / 142德鲁克的世界观:人的尊严和权利 / 143德鲁克的世界观:人的本性和工作 / 146践行德鲁克思想的实例:ServiceMaster公司和Dacor公司 / 160通过ServiceMaster公司的四个目标推行德鲁克的四个实践 / 174Dacor公司 / 180结论 / 183第6章  从人文视角来看有效领导力 / 185领导力:不同的诠释 / 186彼得·德鲁克的有效领导力模式 / 192亚伯拉罕·林肯:关于领导力的案例研究 / 201结论 / 232第7章社会生态学和管理学作为人文学科的实践 / 234方法论和社会方面的影响者 / 235管理实践者 / 250社会生态学 / 256德鲁克的社会生态学方法论:“即便生而见之,亦须观而察之” / 259德鲁克方法论的运用 / 261社会生态学方法论的运用:知识工作的兴起 / 263社会生态学方法论的运用:超级大教会 / 270社会生态学案例:通用汽车公司 / 273结论 / 277第8章应用社会生态学:为建立一个尚能容忍的希望社会进行变革和创新 / 278社会生态学方法论与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相辅相成的关系 / 280机会的七个来源 / 281技术:社会中巨大的非稳定性力量 / 299技术变革的经验:基于新知识的创新潜流 / 301结论 / 303结论 / 30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