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秦帝国:帝国烽烟

大秦帝国:帝国烽烟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孙皓晖
  • 出版日期: 2018-09-01
  • 商品条码: 978750869897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54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秦始皇骤然客死沙丘,赵高密谋政变,丞相李斯被利诱挟持加入密谋,终使秦帝国优选权力层发生巨大的黑洞变异:长公子扶苏自杀,掌握军权的蒙氏兄弟被害,胡亥称帝,赵高领政。秦帝国权力发生剧烈质变:二世集团残杀帝国功臣元勋及其他皇室成员,推行一系列暴虐昏政,大大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陈胜吴广大起义爆发,六国旧贵族趁势而起,形成天下反秦的燎原之势。章邯组织刑徒军镇压但最终失败。铲除二世集团的子婴回天乏术,宣布投降。项羽大军将帝国财货掳掠净尽,而后焚烧咸阳宫大火三月不灭,整个关中尽为八百里废墟,秦帝国骤然灰飞烟灭!
作者简介
共和国同龄人,生于陕西三原,曾任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现任西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明史研究院院长。历时十六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大秦帝国》,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同时以创建“中国民族强势生存”“中国原生文明”理论,成为整体研究中国文明的重要理论家。另著有《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上中下)《强势生存:中国原生文明的核心力量》《大争之世:战国》。
目录
   假如秦帝国没有速亡

—《大秦帝国?帝国烽烟》序 孙皓晖 i

楔子

第一章 权相变异

一 南望咸阳 一代名将欲哭无泪 1

二 赵高看见了一丝神异的缝隙 16

三 残诏断句 李斯的勃勃雄心燃烧起来了 24

四 眩晕的胡亥在甘泉宫山林不知所以 43

五 李斯开始了别出心裁的才具施展 53

第二章 栋梁摧折

一 三头合谋 李斯笔下流出了始皇帝诏书 75

二 长城魂魄去矣 何堪君道之国殇 87

三 连番惊雷震撼 汹汹天下之口失语了 114

四 李赵胡各谋 帝国法政离奇地变异 121

五 礼很好隆 大象其生 始皇帝葬礼冠绝古今 134

六 天下孜孜以求的二世新政泡沫般飘散了 144

第三章 杀戮风暴

一 灭大臣而远骨肉 亘古未闻的政变方略 163

二 蒙恬蒙毅血溅两狱 蒙氏勋族大离散 167

三 杀戮骨肉 根基雄强的嬴氏皇族开始了秘密逃亡 181

四 三公九卿尽零落 李斯想哭都没有眼泪了 198

第四章 暴乱潮水

一 大泽乡惊雷撼动天下 215

二 芒砀山逃亡者在刘邦率领下起事了 243

三 江东老世族打出了真正的复辟旗号 248

四 背叛迭起 六国老世族鼓起了复辟恶潮 260

五 陈胜死而张楚亡 农民反秦浪潮迅速溃散了 268

六 弥散的反秦势力聚合生成了新的复辟轴心 281

七 项梁战死定陶 复辟恶潮骤然颓势 296

第五章 残政如血

一 赵高给胡亥谋划的圣君之道 304

二 逢迎反击皆无处着力 李斯终归落入了低劣圈套 313

三 饱受蹂躏的李斯终于走完了晦暗的末路 333

四 赵高野心昭彰 胡亥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结局 345

第六章 秦军悲歌

一 以快制变 老将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 358

二 多头并立的楚军楚政 367

三 河北危局 天下复辟者面临绝境 375

四 秦赵楚大势各异 项羽军杀将暴起 389

五 各具内忧 章邯刑徒军与王离九原军 408

六 巨鹿大血战 秦军的最后悲歌 418

第七章 帝国烽烟

一 天地莫测 赵高的皇帝梦终作泡影 434

二 帝国回光 最后秦王的政变除恶 439

三 轵道亭外的素车白马 447

四 烽烟废墟 帝都咸阳大火三月不灭 461

祭秦论 原生文明的永恒光焰

—秦亡两千二百十五年祭

一 暴秦说:秦末复辟势力的历史谎言 478

二 历史实践与历史意识的最初分裂 487

三 历史烟雾的久远弥散 498

四 认知中国原生文明的基本理念 509

五 走出暴秦说误区:秦帝国徭役赋税之历史分析 516

六 走出暴秦说误区:秦帝国法治状况之历史分析 523

七 走出暴秦说误区:秦帝国专制说之历史分析 533

八 秦帝国骤然灭亡的两个最重大原因 538

[ 中信版《大秦帝国》跋]

轴心时代的文明光芒 552
摘要
     “ 中车府令功劳才具,老夫素无非议。”李斯很淡漠。

     “ 丞相正眼相待,高必粉身以报!”

     “ 大道之言,中车府令并未说完。”李斯淡淡提醒。

     “ 大道之要,首在丞相不失位。丞相不失位,则法治大道存!”

     “ 老夫几曾有过失位之忧?”

     “大势至明,丞相犹口不应心,悲矣哉!”赵高嘭嘭叩着石案,“ 若按皇帝遗诏,必是扶苏称帝。扶苏称帝,必是蒙恬为相。赵高敢问:其一,丞相与蒙恬,功劳孰大?”

     “ 蒙恬内固国本,外驱胡患,兼筹长策,功过老夫。”

     “ 其二,无怨于天下,丞相孰与蒙恬?”

     “ 政道怨声,尽归老夫,何能与天下尽呼蒙公相比。”

     “ 其三,天赋才具,丞相孰与蒙恬?”

     “ 兵政艺工学诸业,蒙恬兼备,老夫不如。”

     “ 其四,得扶苏之心,丞相孰与蒙恬?”

     “ 蒙恬扶苏,亦师亦友,老夫不能比。”

     “ 其五,谋远不失,丞相孰与蒙恬?”

     “ 不如……足下责之何深也!”李斯有些不耐了。

     “ 以此论之,蒙恬必代丞相总领国政,丞相安得不失位哉!” “ 也是一说。”默然有顷,李斯点了点头。

     “ 更有甚者,扶苏即位,丞相必有灭族之祸。”

     “ 赵高!岂有此理!”李斯愤然拍案。

     “丞相无须气恼,且听在下肺腑之言。”赵高深深一躬,殷殷看着李斯痛切言道,“始皇帝陛下千古伟业,然也有暴政之名。若扶苏蒙恬当国,为息民怨,必得为始皇帝暴政开脱。这只替罪羊,会是何人?自然,只能是丞相了。丞相且自思忖:天下皆知,李斯主行郡县制,开罪于可以封建诸侯之贵胄功臣;李斯主张焚书,开罪于华夏文明;李斯主张坑儒,开罪于天下儒生;而举凡刑杀大政,丞相莫不预为谋划,可说件件皆是丞相首倡。如此,天下凡恨秦政者,必先恨丞相也。其时,扶苏蒙恬杀丞相以谢天下,朝野必拍手称快。以蒙恬之谋略深远,以扶苏之顺乎民意,焉能不如此作为哉!”

     “大道尽忠,夫复何憾?”李斯的额头渗出了晶亮的汗珠。

     “丞相何其迂阔也!”赵高痛彻心脾,“那时只怕是千夫所指,国人唾骂。普天之下,谁会认丞相作忠臣,谁会认丞相为国士?”

     “ 中车府令明言!意欲老夫如何?”突然地,李斯辞色强硬了。

     “ 先发制人。”赵高淡淡四个字。

     “ 请道其详。”

     “ 改定遗诏,拥立少皇子胡亥为帝。”

     “ 胡,胡亥?做,二世皇帝?”李斯惊得张口结舌了。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