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历史大变局:中国经济风云的50个桥段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唐博 著
出版日期: 2018-11-01
商品条码: 9787010189550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34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5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稿以历史上的经济改革为主题,按时间顺序分为三编,明及以前、清前期、近代中国,选取了各时期一些经济改革事件进行分析与评述,从而为当今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借鉴意义。其特点为: 1.学术通俗化:作者唐博为人大历史学博士,其学术主张在于学术的通俗化(采访原文:“学术要接地气,要写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搭起象牙塔与市井生活的桥梁”)。市面上关于经济改革的书籍众多,但其中绝大部分都比较专业,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内容会因为专业而稍显枯燥。本书稿因语言的通俗性与趣味性可作为一般大众读物,不需要专业背景便可充分理解。 2.内容角度:目前市面上的经济改革图书主要以回顾中国百年经济改革史为主,集中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改革政策分析。回顾中国两千年经济改革史的选题目前在图书市场还很少见,本书稿从有名的商鞅变法开始讲述,从历代的经济改革入手,由此折射到现今的经济改革,以史为鉴。与其他经济改革内容的重复性相对较小,在写作中,作者抓住了大众的阅读心理,选取典型事件或典型案例进行切入,并紧扣这一事件进行内容的展开,将经济改革的措施通过故事性地描述展现出来,这种独特的写作视角使得全书稿成为了一个个的小故事,有助于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唐博,青年清史专家,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首位80后主讲人。1981年生于河南郑州。1999年河南省高考历史状元。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有名历史学家戴逸先生关门弟子。主攻清代经济史、城市史、台湾史。现供职于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出版《清案探秘》《住在民国:北京房地产旧事》《驿站小史》等专著14部,累计发表论文、译文和专栏文章180多篇。
目录
目 录 序言(戴逸)………………………………………………………………………………004 前言…………………………………………………………………………………………005 第一编:领航全球(明及以前)…………………………………………………………007 导语…………………………………………………………………………………………007 商鞅变法中的“分户”新政………………………………………………………………009 农业改革:“芈月”背后的秦国强盛之基……………………………………………… 012 度田事件:东汉“土改”试验……………………………………………………………015 “锦绣未央”:鲜为人知的北魏冯太后及其吏治改革……………………………………018 《琅琊榜》背后的南朝“土断”风波……………………………………………………021 “洛囧”:隋唐时代“逐粮天子”及其供给侧改革…………………………………… 024 均田难均:唐代土地制度顶层设计的困惑与嬗变………………………………………027 大唐税改:两税法的顶层设计及其困局…………………………………………………030 宋代军改:一场夜宴引发的纠结与误区…………………………………………………033 千年雄安:宋辽时代的榷场边贸…………………………………………………………036 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变法的创举与悲剧…………………………………………………039 苦撑困局:南宋后期的“公田法”改革…………………………………………………042 老臣的纠结:马文升退休记………………………………………………………………045 驿站改革:明王朝的生死劫………………………………………………………………048 第二编:落日余晖(清前期)……………………………………………………………051 导语…………………………………………………………………………………………051 清代北京旗人住宅政策及其变革…………………………………………………………053 江南奏销案:一场异化的清代征税闹剧…………………………………………………056 养廉银:备受争议的官员薪酬改革………………………………………………………059 摊丁入地:赋役均衡化的顶层设计………………………………………………………062 雍正是怎样管理干部的……………………………………………………………………065 州县官的银两:算不清的糊涂账…………………………………………………………069 一张纸片引发的丑闻:清代两淮预提盐引案始末………………………………………073 老有所养:清代官员的退休及其待遇……………………………………………………077 “大海商案”背后的国家转折……………………………………………………………080 大清闭关背后的地方利益博弈……………………………………………………………083 洪任辉事件:一次双输的洋人“上访”……………………………………………………087 一个乡绅眼中的“道光萧条”……………………………………………………………091 海运or漕运:考验道光的改革难题………………………………………………………095 人满为患:乾隆皇帝的世纪心病…………………………………………………………098 功成身退:广州巨富叶上林的商海浮沉…………………………………………………101 何锡之死:左右摇摆的清代矿政…………………………………………………………104 一命一抵:礼炮误伤引发的争端…………………………………………………………107 大清部费:中央衙门里的“潜规则”……………………………………………………110 阿美士德访华:一场未曾谋面的贸易较量………………………………………………113 律劳卑事件:一场误会引发的贸易战争…………………………………………………116 第三编:奋起直追(近代中国)…………………………………………………………119 导语…………………………………………………………………………………………119 铜瓦厢:改写历史的洪灾记忆……………………………………………………………121 开征厘金:救急引发的晚清政经变局……………………………………………………124 息借商款:突破传统的清末财经新政……………………………………………………128 昭信股票:一次变了味的近代公债………………………………………………………131 清末橡胶风潮:大清股市的狂热与梦魇…………………………………………………134 资本的博弈:陈光甫及其金融贡献………………………………………………………137 癫狂与冷漠:晚清上海楼市风云…………………………………………………………140 香港楼市的“地产革命”…………………………………………………………………143 廉租房的故事:民国时代的平民住宅……………………………………………………146 香厂新市区:北京“南城开发”的百年号角……………………………………………150 西郊新街市:八十年前未建成的北京副中心……………………………………………153 雷击事件引发抗日根据地建设升级版……………………………………………………156 宜昌1938: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160 大陆官员眼中的日据台湾…………………………………………………………………164 洋人赫德与大清海关改革…………………………………………………………………167 晚清军购改革中的克虏伯因素……………………………………………………………170 科举考试引发的清末广州赌局……………………………………………………………173 捣毁电车:北平人力车夫的生存逻辑……………………………………………………176 后记…………………………………………………………………………………………179
摘要
历史上的中国,曾经独步全球,领先世界。
陆路“丝绸之路”,前往中国的西方商队络绎不绝;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震惊了中世纪欧洲;日本的遣唐使源源不断地漂洋过海,追寻唐帝国的深邃文化;菲律宾的苏禄王宁愿长眠中国,也不愿归返故乡。中国犹如磁石,繁华富庶、魅力无限,吸引着各方宾朋,成为当之无愧的“宇宙中心”。
领航全球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从战国诸侯到大明王朝,内部分歧和社会矛盾从未弭平,一次次变局考验着所谓的“长治久安”。为避免农民战争和改朝换代带来的巨大冲击,封建王朝一直在以“变革”的名义进行政策调整,尤其是经济政策调整。
变革,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变革的目标,是让全体社会成员受益,实现共赢。但在变革浪潮的涤荡中,每个人“赢”的程度有不同,一部分人甚至会利益受损,付出代价。因此,历朝历代的变革,面临的阻力都很大。作为变革的领路人,必须做好充分心理准备。
商鞅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鲜明口号,反驳守旧派的荒谬言论;王安石奏响了“天边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时代强音,彰显了坚持变革的决心和力量。他们为变革付出了血的代价,他们主持的新政在历史上也毁誉参半。
人们更看重的,是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比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以及汉武帝、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的一系列新政。不过,普通百姓更关注的,是民生相关的具体措施、细节片断,以及实施效果。
――战国七雄,秦国“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看似横亘秦岭,居高临下,实则被东方六国视为“戎狄”,隔出圈外。面对三晋蚕食,秦国即将关山不保,陷入肢解险境。要想由弱变强,必须奖励耕战,多生壮丁、多打粮食,为前线提供不竭的兵员和物资。商鞅变法中的“分户新政”、芈太后主导的农业新政,正是实现这两大目标的重要举措。
饭菜吃饱、齐装满员的秦军甲士如虎狼一般,“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奠定了统一全国的经济和军事基础。
――自从土地私有和买卖合法化以来,土地兼并现象就从未停止。由此带来的土地配置不均,以及自耕农的消亡,就成了常态。中国封建王朝的衰落,也大多与此有关。为了保持国家的农业发展活力,特别是税源和兵源充足,就必须抑制土地兼并,培养和保护自耕农。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度田”,始于北魏、盛于隋唐的“均田制”,以及南宋的“公田法”,都是出于这个目的。这样的“土改”试验,既有暂时胜利的喜悦,也有落实不力的苦衷。土地问题,一直是萦绕在历代统治者头顶的紧箍咒。
――身处“体制内”,很多人都在谋职位、混待遇。为此甚至明争暗斗、互不相让。北魏的官员曾长期没有薪水,只能靠贪腐养活一家老小;明代大臣马文升,在退休后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上纠结不已;而花费巨资才谋得在驿站里吃粮当差的李自成,却不幸遭遇了崇祯帝裁撤驿站的改革,丢了铁饭碗,意外地走上了跟朝廷对抗的道路。
无论是冯太后的吏治改革,还是明代的退休制度改革,抑或是明末的驿站改革,其宏观思路和技术操作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反思。
――我们向来反对“超国民待遇”,纠正政策跑偏也就再正常不过。南朝推行“土断”,旨在裁撤侨置州县,缩小土著与移民的待遇差异;。宋初推行军改,则是针对唐末藩镇割据导致的军权分散、政出多门的问题,维护来之不易的国家统一。这些都是纠偏,恰如其分,势在必行。
不过,纠偏会过头,矫枉会过正,过犹不及。南朝齐的“土断”演化为“检籍”,政策过激,从而引发唐寓之起义,迫使“检籍”中断,社会矛盾依旧尖锐;宋初军改集中了兵权,却弱化了军队战斗力,形成了“冗兵”现象,北宋中叶的王安石变法,正是对宋初各领域改革负面导向的再次纠正,其中也包括对军改的调整。它们的瑕疵恰恰说明,“矫枉过正”的后患无穷。
――物资供应是王朝赖以生存的基础。为了解决首都物资紧缺的难题,秦朝修建了郑国渠,灌溉八百里秦川;隋朝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并开支渠连接长安,输送物资;元、明时期更对京杭大运河依赖有加。在无法实现后勤自给的地区建设中心城市,物资供给必须跟得上。
隋唐走了一段弯路,建都长安,却不得不到洛阳“逐粮”;契丹走了一段直路,借助榷场贸易得到了战争抢不到的物资;大唐税改更是将征税对象从人口转向物资、财产,令征税对象和方式更合理。
回望历史的天空,这些改革片断虽然只是惊鸿一瞥,却也留下些许灯光,照亮前路,启迪人生。或许这种路见不平、改革不止的追求和勇气,才让中华文明总在危难关头及时转舵,触底反弹,生生不息,活力依旧,让中国的站位在17世纪以前继续保持在世界前列。
P6-8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