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新宋.5大结局珍藏版/关于宋朝的大百科全书式小说
字数: 47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作者: 阿越
出版日期: 2018-08-01
商品条码: 9787514511963
版次: 1
开本: 其他
页数: 376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4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湖南卫视芒果TV专题介绍。 ◎盛大文学前总裁侯小强推荐的极具IP价值的十大小说。 ◎阿越为写《新宋》,发奋考取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历时15年,匠心巨作。 ◎10000000 粉丝翘首以待大结局。 ◎读完念念不忘!读时热泪盈眶!读者留言:“300多万字,反复读了5遍。” ◎中国移动总点击数已突破100000000。 ◎中国网络文学的标杆性作品之一。 ◎2009年,《新宋》荣获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十年盘点”靠前优秀作品、历史小说类第一。 ◎2013年,获“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铜奖。 ◎内附人气画家燕王wf创作的精美画作,赠送极具收藏价值的【宋朝生活场景海报】。
内容简介
◎《新宋》是接近尊重历史的故事,其中涉及许多北宋的真实历史,对宋朝的风俗、礼节、服饰、建筑、制度、科举、官场等细节都有历史考究。从皇宫到市井,从黎民百姓到士大夫,全景还原一个真实、有趣且好玩的宋朝。 ◎《新宋》的内容包罗万象,作者通过严谨的历史考究与流畅的文笔,真实再现了宋朝的风土人情,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文武之学、朝堂纷争、战场厮杀、寻常生活等,均有涉及,全景还原了一个在历史上为“中华文明精神之巅峰”的宋朝。
作者简介
1980年出生于湖南省涟源市,湖南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四川大学中国史博士研究生,云南省作协会员。现居云南昆明。 其代表作《新宋》全书近400万字,曾荣获2009年网络文学十年盘点靠前优秀作品、2013年“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铜奖等多种奖项,并入选2012年中国作协首届网络文学作品研讨会研讨作品。
目录
第一章 环州密约 第二章 天命有司 第三章 伐谋伐交 第四章 大安改制 第五章 月乘右角 第六章 己丑政变 第七章 仁多乞兵 第八章 霹雳弦惊 第九章 三路伐夏 第十章 平夏鏖兵
摘要
第四章 大安改制 约半个月后。 此时正是西夏大安四年十月中旬。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将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兴庆府附近都裹上了银装,这座矗立在白茫茫的原野之上的城池,雄浑之中又多出了几分英气。在兴庆府的王宫之内,夏主李秉常身着黑狐袍,正与一干亲信的臣子商议着犹豫了近一年的大事。 “朕已决意,要仿宋、辽之制,改革国家之礼仪制度……”没有人知道李秉常为何突然下定了决心。事实上,连李清、文焕、禹藏花麻这几位素所亲信,并且一意劝诱夏主改行汉制的臣子,都觉得事情非常的突兀。三人在人群中无奈地交换着眼神。历来要行大事,都必须谋定后动,不除权臣,未专朝政,轻言改制,实是取祸之道。但是李秉常突然之间在更大的范围内,公开提出此事,却不吝于打草惊蛇。 但是李秉常对这些似乎毫不介意,他苍白的脸上印出兴奋的红潮,正一厢情愿地沉浸于自己对未来的憧憬之中:“……宋帝用石越之策,改革旧章,宋因此而强;辽主学习宋制,励精图治,契丹中兴,殆始于此……我大夏虽小,然素与二强抗礼,今日之弱,全是因循守旧,若仿契丹之策,以宋为师,大夏中兴,指日可待!” 宋朝与契丹的君主,都是那么的年轻,却都能让国家有如此成就,这一点就让年轻的夏主既惭且妒。景宗皇帝、毅宗皇帝时,白上国还是大陆西北让任何一国都不敢小觑的军事强国,传到自己手中,却没落至此,几乎有亡国之危!想到这一点,李秉常浑身的血液似乎都燃烧起来。 是的,自己绝对不能再犹豫不决了。 李秉常回避了梁乙埋的阻碍,他将梁乙埋长达半年之久的告病,当成了梁乙埋的一种妥协与退让。 “朕要放手施为!”李秉常在心里对自己打气,“我不会比赵顼、耶律濬差一点半点的!” 然而宫中群臣的态度,却出乎李秉常的意外。 在他做了这番表示之后,十余个素来亲信的臣子,都陷入短暂的沉默中。 死寂般的沉默,仿佛连殿外飘雪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李秉常一时间觉得十分的难堪,他的目光缓缓移过第一个人的脸上,但他目光所到之处,那些臣子无不将头垂下,避开他的目光。禹藏花麻更是一开始就垂下了眼帘, 绝不看李秉常一眼;李清的嘴唇嚅动了一下,也终于垂下头去。他们对李秉常的这种冲动,既不满,又无奈。 夹杂着失望的怒火,在李秉常的胸中点起,他的目光越来越狂躁,越来越恼怒。终于,他的目光移到了文焕脸上。这个宋朝的武状元,却没有避开他的目光,反而对视过来。 “陛下!”文焕跨出一步,朗声说道,“臣以为改制之事,顺天应人,陛下之举, 可称英明!” 听到这句话,李秉常脸上露出一丝喜色。一瞬间,他觉得文焕果真是越看越顺眼。 李清却不满地望了文焕一眼,出列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过于急躁。臣敢问陛下,此事可曾与太后、国相商议?” “朕已亲政,国事当可独断!”李秉常盯着李清,语气变得严厉起来。他接近没有理会李清的用心,不知道李清是想给他留下一个回旋的余地,反而有一种被背叛的愤怒。 “陛下!”李清跪了下去,顿首道,“臣之忠心,可表日月。然而天下之事,欲速则不达!请陛下三思。” “李将军此言差矣!”一直不曾表态的禹藏花麻,终于开口,“以宋为师,推行汉制,革新国政,亦是李将军之夙愿。陛下之举,实是英明。我大夏虽居西陲,然好礼慕义,崇儒尚文,国家典范,皆出先贤,岂可较为自居于蛮夷?况辽主师宋而强,宋朝变法而兴,若大夏故步自封,必有亡国之忧。臣虽不才,愿为陛下马前卒!” 禹藏花麻说完,朝李清挤了挤眼。其余群臣,眼见这般情势,再也不敢多说什么,连忙纷纷表示拥戴。李清眼见着李秉常眉开眼笑的神情,又见着禹藏花麻与文焕的眼色,不禁在心里叹了口气,暗暗道一声:“博一把罢!”也跟着大声说道:“陛下英明!” 次日。 兴庆府大朝会的朝钟撞响,在国相梁乙埋缺席的情况下,夏主李秉常身着汉服上朝,正式下诏,自即日起,大夏国罢废番礼,改行汉制! 此诏一下,梁乙埋在西夏的实力便展现出来了——殿中立时便有半数以上的官员,长跪不起。他们借着夏景宗元昊的名义,反对李秉常改行汉制。还有三成的官员则彷徨不定,心存观望。真正支持李秉常改制的,连二成都不到! 李秉常勃然大怒,命令武士将这些官员全部撵出正殿。并颁下严旨:五日之后再次朝会,有敢着番服者,即斩! 同时,李秉常又向全国颁布诏令,申明西夏从此要推行着汉服、行汉礼、习汉文、开科举、建学校、办报馆、整军队、轻赋税、和邻国、通互市九项大的改制措施。至于其小的条目则更是内容丰富,前三项不论,如开科举、建学校,就包含奉儒教为国教,开创明理、格物、武学诸科,而军事学校更是重中之重;整军队一项,则是要将西夏军队,分成御围内六班直、羽林军、部落军三种,要重建一只以骑射为主、正军人数在五万左右、装备精良的精锐羽林军,以此为西夏军事力量的核心,并且要仿效宋朝创建卫尉寺,将监军一职职业化,并且深入至每个部落的百夫长一级;而轻赋税一项,则是规定西夏将用五年时间,逐年减轻赋税徭役,最终确定十一税的比率,并保证服兵役的户口税率再减为三十税一;和邻国、通互市则是向宋、辽同时称臣,与吐蕃议和,以推进双方的贸易,并缓解边境的危机,同时向西扩张掠夺,以弥补在东面的损失…… 史称“大安改制诏”所提出来的措施,平心而论,若西夏果真能顺利施行,恢复国力并且一举进入接近的文明时代,也绝非没有可能。 但是这么多的措施,想一次推行下去,没有一个极其强势的君主,是绝不可能的。而且西夏君臣,无论是李秉常,还是李清,抑或是禹藏花麻,或者是反对者的梁乙埋与梁太后,都缺少宋朝君臣的财政概念。而专享略微有点儿财政观念的文焕,用心却并不纯良。 将西夏国内极其沉重的赋税降低,以缓解百姓负担,本意上是好的,但是此举却足以让西夏的财政在短期内破产——除非他们能同时掠夺到大量的金银;而且,西夏更多的普通百姓受到的最残酷的剥削,不是来源于国家,而是来源于部落首领与贵族、地主,这一点上李秉常无能为力——他并非辽主耶律濬,辽国在内战中,许多贵族被清洗,从而使国家直接管理的户口增多,贵族统治的人口只占到少数。而且辽国地域宽广,辽主仅仅以契丹、奚、汉三族为统治基础,便可以毫无顾虑地将财政压力转嫁到其他部落头上。这两个原因,使得辽主可以大胆地减轻百姓赋税,以收买民心,恢复国力。所以,尽管李秉常的这一举措是向辽国学习,但是因为两国情况接近不同, 导致这一措施在西夏将要面临极其巨大的困难。除非李秉常有能力在短期内将西域接近征服,将那里掠夺一空或者另有敛财良策。否则,他其余所有的改革,都是要钱的, 仅仅依靠通互市这一个利源,绝不可能支撑起这么庞大的改革措施。 据说石越得到“大安改制诏”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西夏国库到底有多少钱啊?在推算出西夏财政状况可能好过宋朝,但不可能太富裕之时,石越便开始怀疑李秉常找到了一条金脉。 但不论如何,大安四年的冬天,李秉常与他的亲信臣子们,却是抱着极大的热情, 想要推行他们的改制的。 “胡闹!胡闹!他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太后!”梁太后拍着桌案,身子气得直发抖。 她儿子想行汉礼的风声,她的确早就听说过。但是这么久没有动静,本来她都快认为李秉常已经死了这个心了,但不料两天之内,李秉常就突然闹出这么大的事情来。而且,事先根本就没有询问过她的意见。 “背典忘祖!”梁太后气急攻心,说话都有点儿哆嗦,“来人!来人!去叫皇帝来见我!” “太后息怒。”嵬名荣低声劝道。 “你说,你说!我们好好的胡人,却要穿汉服、习汉文、行汉礼,景宗皇帝在九泉之下,也不得瞑目!”梁太后指着揉成一团的“大安改制诏”钞本,这个一向都胸有成竹的女人,都不禁痛心疾首。 “太后……”嵬名荣犹疑着。 梁太后望着嵬名荣的神色,道:“有话就说!” “依臣之见,这改制诏书,也未必一无是处。”嵬名荣硬着头皮说道,李秉常的这份诏书的内容,对许多西夏人来说,并非没有吸引力,“国中如今议论纷纷,众人都觉得诏书之策虽小有不妥之处,但大体确是良策,不过怀疑能否实行罢了。” “连你也糊涂了!”梁太后指着嵬名荣骂道,“你看看这些事情,我大夏做得,可南朝也做得!我大夏论人口土地,还比不上南朝一路!果真行此策,我们凭什么与南朝相抗?我大夏之根本,是胡俗!只有这一点,南朝永远也比不上。南朝养一个骑兵,花费数千贯,尚且未必是善战之士,我大夏却不要花一文钱!若果真崇儒尚文,不出数代,风俗变更,南朝不费吹灰之力,便可灭我。真是糊涂啊!” “但现在依守旧章,也有亡国之危。”嵬名荣一时也判断不了究竟谁对谁错,只得据实直言,“况且人心皆以宋朝为强国,人人皆道要师宋自强……依臣之愚见,太后莫若静观其变。主上也不是一两句能劝过来的……” “劝不过来也要劝。别的我任他去做,不过行汉礼、着汉服、习汉文、办报馆这四项,却一定要废。学校可以建,但是要教也只能教番文的。”梁太后咬牙道。 意外地,李秉常在梁太后找他之前,便先来向梁太后禀告改制之事了。 双方的谈话注定不会有好结果,虽然李秉常在内心十分畏惧梁太后的权威,但是射出去的箭,也不可能再回头。 五天时间很快过去。再一次大朝会到来。 李秉常满意地接受着殿中的文武百官身着汉服,用汉礼进行朝拜。他居高临下地扫视众人,心中得意洋扬扬——忽然,他的目光停在几个人的身上,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野利拿!讹庞良固!吴江!”李秉常的声音仿佛结了冰一样。 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到这三人身上:在一片汉服中,只有这三人依然身着番服,并且用番礼参拜。 殿中顿时沉寂下来。 这三个人都是元昊时代的臣子,野利拿更是做过谟宁令,讹庞良固则做过枢铭,吴江虽是汉人,在谅祚时代也当过北院宣徽使。 而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知道,这三人与梁乙埋素来很亲密。 梁乙埋一面让梁氏子弟与大部分党羽假意服从李秉常,一面却挑出三个老臣来,试探李秉常。其实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改制诏中,对军队的改革,早就被众人解读成李秉常想借此机会夺去梁氏的兵权。梁乙埋又岂会束手待缚? 李秉常的脸上仿佛涂上了一层严霜。 “朕五天前的诏令,你等不曾听过?” “那是乱令!”野利拿自恃身份,倚老卖老地说道,“变乱祖制,臣不敢奉诏。若穿汉服,臣死后无脸见景宗皇帝!” “是吗?”李秉常的声音更加严酷,“只可惜,轮不到你来指责朕!”他转向讹庞良固与吴江:“你们两个呢?” “臣等不敢奉诏。” “你们也是怕无脸见景宗皇帝吗?” “是!臣等愧对列祖列宗!”讹庞良固与吴江从李秉常的眼神,感觉到一丝凉意, 但事已至此,却只能硬着头皮说道。 “好!甚好!”李秉常忽然点了点头,笑了起来。但只是一瞬间,他的脸便又沉了下来,一股杀意弥漫在脸上,“既然你们这么想见景宗皇帝,朕便成全你们!”李秉常这句杀气腾腾的话,在殿中空荡地回响,几个胆小的,吓得一个哆嗦,几乎跪了下去。 “来人!”李秉常厉声喊道。 几个武士大步上殿,抓住野利拿三人。三人早被吓呆了,连话都没说出来,便听李秉常冷冷说道:“我大夏素来尚武,不忌血腥,便将这三人在殿中处死,悬首示众三日,全家抄没为奴!” “遵旨!” “慢!” “陛下息怒!” 李秉常看都不看准备求情的官员一眼,厉声喝道:“立即行刑!敢求情者,与三人同罪!” “遵旨!”殿中武士毫不含糊,拔刃出鞘,一刀一个,顷刻之间,三人便身首异处, 血溅殿中。西夏诸臣并非没见过杀戮之人,但这种血腥的场面,却也让许多人胃中翻滚,忍不住想要呕吐,但是看着李秉常杀气腾腾的样子,又只得拼命强忍,绝不敢表露出来。 而文焕早已带头跪下,高声呼道:“陛下万岁!万岁!” 众官员连忙一齐跪倒,同声唱和:“陛下万岁!万岁!” 史称“大安改制”的西夏政治改革,正式拉开了血淋淋的序幕。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