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关于平等的五个追问:社群主义的社会平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关于平等的五个追问:社群主义的社会平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 字数: 25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何霜梅著
  • 出版日期: 2018-11-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3646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9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追溯了社群主义平等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学术背景及理论来源。分别阐述社群主义对“谁的平等”、“平等为了什么”、“什么的平等”、“如何实现社会平等”、“多大程度的平等”等关于平等问题的几个重要问题的回答。书稿再次强调论证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观,指出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在当代的研究价值。
作者简介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列教研部政治学与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政治学.主持完成重量课题: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群主义的社会平等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课题编号为12BZX072,结项等级为优秀。2、国家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项目子课题1项,评价等级为优秀。自2005年至今,共计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已出版学术专著《正义与社群》,人民出版社。 2015年被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目录
绪  论 ………………………………………………………………………… 1   一  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1   二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 10   三  关于本课题研究最终成果的简介 ……………………………… 18   四  关于 “社群” 等基本概念的简析 ……………………………… 23 第一章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的产生及理论来源 …………………… 50   第一节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 50   一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50   二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产生的理论背景 ……………………… 54   第二节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的基本观点、 方法论特征及主要代表人物57   一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的基本观点 …………………………… 58   二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的方法论特征 ………………………… 64   三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 68   第三节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的理论来源: 亚里士多德论公正与平等 76   一  亚里士多德的公正思想 ………………………………………… 77   二  亚里士多德的平等思想 ………………………………………… 81   三  亚里士多德公正和平等思想对社群主义产生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98   本章结语 ………………………………………………………………… 108 第二章  自我与社群: 谁的平等? 为什么平等 ………………………… 109   第一节  谁的平等 ……………………………………………………… 110   一  自由主义视角下的自我 ………………………………………… 110   二  社群主义对个人主义自我观的反思与批判 …………………… 119   三  整体主义视角下的自我 ………………………………………… 126   第二节  为什么而平等 ………………………………………………… 133   一  社群本身就意味着平等 ………………………………………… 133   二  人必须依赖于社群集体才能生存 ……………………………… 134   三  社会物品是社群成员共同创造的结果 ………………………… 135   本章结语 ………………………………………………………………… 138 第三章  善与平等: 平等为了什么 ……………………………………… 142   第一节  平等内在于善 ………………………………………………… 143   一  平等从来不能脱离 “善” ……………………………………… 143   二  追求平等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善 ………………………………… 145   第二节  社群主义平等追寻的是社群良善生活和美德共同体 ……… 149   一  实现社群良善生活与构建美德共同体的内在统一 …………… 149   二  推进社会平等是实现美德共同体的必要条件 ………………… 152   第三节  构建美德共同体是时代的主题 ……………………………… 155   一  如何应对信仰危机带来的挑战 ………………………………… 155   二  构建美德共同体 ………………………………………………… 157   本章结语 ………………………………………………………………… 160 第四章  复合的与简单的: 什么的平等 ………………………………… 161   第一节  平等是复合的 ………………………………………………… 162   一  复合平等反对支配性 …………………………………………… 162   二  复合平等承认差异性 …………………………………………… 163   第二节  复合平等的实质是社会平等 ………………………………… 165   一  反对特别的平等 ………………………………………………… 166   二  反对特别的不平等 ……………………………………………… 166   本章结语 ………………………………………………………………… 169 第五章  制度正义与道德教育: 如何实现平等 ………………………… 171   第一节  完善制度正义? 约束公权力 ………………………………… 171   一  加强法治建设 …………………………………………………… 172   二  加强民主建设 …………………………………………………… 177   第二节  重建道德社群? 塑造公共精神 ……………………………… 181   一  重新认识自己 …………………………………………………… 181   二  找回社群感 ……………………………………………………… 183   三  培养积极权利观和公民责任意识 ……………………………… 185   第三节  扩大公民参与? 实现善治 …………………………………… 191   一  强化国家职能? 支持国家积极作为 …………………………… 191   二  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 193   三  搭建民主协商议事平台 ………………………………………… 194   四  注重发挥小社群在民主生活中的作用 ………………………… 197   本章结语 ………………………………………………………………… 202 第六章  适度与平等: 多大程度的平等 ………………………………… 204   第一节  家庭存在对个人未来前景的影响 …………………………… 205   一  “强机会平等” 与 “弱机会平等” …………………………… 205   二  家庭存在对个人未来前景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 …………… 207   第二节  家庭存在背景下平等主义者的三种抉择 …………………… 210   一  放弃机会平等 …………………………………………………… 210   二  承认 “受损的机会平等” ……………………………………… 211   三  坚持 “优选化的机会平等” …………………………………… 213   第三节  对平等主义选择的一种超越 ………………………………… 215   一  不应过分夸大家庭存在对机会平等的影响 …………………… 215   二  适度把握机会平等 ……………………………………………… 216   三  以复合平等代替简单平等 ……………………………………… 218   第四节  对米勒超越平等主义初步尝试的反思 ……………………… 220   一  关于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划分 ……………………………… 221   二  关于简单平等与复合平等 ……………………………………… 222   三  关于社会平等与机会平等 ……………………………………… 222   本章结语 ………………………………………………………………… 224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 ………………… 22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 ………………………………………… 226   一  马克思、 恩格斯平等观的主要内容 …………………………… 227   二  马克思、 恩格斯平等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 23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236   一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的合理性 ……………………………… 237   二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的局限性 ……………………………… 240   本章结语 ………………………………………………………………… 243 第八章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的当代价值 …………………………… 244   第一节  社群主义注重从道德视角分析平等问题给当代中国的启示 244   一  充分认识社会不平等对于拯救社会道德危机的重要性245   二  推进社会平等? 要坚持制度正义与道德教育二者并重 ……… 246   第二节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强调的公民参与理念对当代中国的有益启示   一  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是实现社会平等的必然要求 ……………… 252   二  实现政府、 社会与公民间良性互动的善治是推进 社会平等的必经路径 …………………………………………… 254   三  扩大公民有序参与要求政府必须创新行政理念 ……………… 256   第三节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中基于小社群文化的协商民主 理念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 261   一  发扬小社群的平等与包容精神? 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 262   二  尊重小社群的特色优势? 因地制宜地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264   三  鼓励小社群的参与精神? 拓宽协商民主的渠道 ……………… 264   四  保护好乡村小社群的优良传统? 大力开展基层协商 ………… 265   第四节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视角下的公共精神对当代中国的启示267   一  实现社会平等有赖于公共精神的养成 ………………………… 267   二  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平等要塑造当代中国的公共精神 ………… 269   第五节  实现社会平等? 须着眼于实现国家整体繁荣和社会良善生活272   一  坚持个体善与共同善的有机统一? 才能实现国家整体繁荣 …… 272   二  实现全面发展? 才能使人民过上幸福和满意的良善生活 …… 273   本章结语 ………………………………………………………………… 275 结束语 ……………………………………………………………………… 276 参考文献 …………………………………………………………………… 279 后  记 ……………………………………………………………………… 28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