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嬗变.趋同及比较:北朝后期民族认同及区域文化探究

嬗变.趋同及比较:北朝后期民族认同及区域文化探究

  • 字数: 491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黄寿成著
  • 出版日期: 2019-01-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313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65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战乱频繁、各族人口不断迁徙的历史时期,在各族人口不断迁徙的过程中,胡汉文化相互接触、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经过嬗变、趋同,最终在北朝后期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全新的汉文化。不过在这种文化的融合过程中,由于北朝后期在中国北方的农牧业地区同时出现了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两大敌对政权,分别统治着山东、关陇两大区域,由于历史、文化环境、自然环境不同,加之进入各区域的胡族人数多寡不同、文化水准也有高低之别,这两大区域最终形成的全新汉文化也就必然存在着诸多差异。
作者简介
黄寿成,男,1957年11月生,江苏江阴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出版专著《〈隋经籍志考证〉及其王颂蔚批校研究》,整理点校古籍多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有关北朝选官制度的论文在学术界引起诸多关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1项已完成),教育部项目2项(均已完成)。
目录
绪言
一 时代特征及现实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
上编 民族认同
第一章 胡族的汉化
第一节 儒学
一 习读汉文化经典
二 尊师礼贤
三 重视教育
第二节 礼义习俗
一 礼俗
二 忠孝节义
第三节 姓名籍贯郡望世系
一 东魏北齐统治地区胡族的良好表现
二 西魏北周统治区胡族的表现
第四节 文学艺术
一 语言文学
二 艺术
第五节 社会风尚及生活
一 宗教
二 婚姻及女学
三 社会风气及生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各政权制度方面的汉化
第一节 职官制度
一 北齐政权基本沿袭北魏制度
二 北周政权实行周六官制
第二节 选举制度
一 北齐政权沿用九品中正制并有所发展
二 北周政权恢复察举制度
第三节 礼仪制度
一 北齐政权继承发展汉魏以来礼仪
二 北周政权多追循周礼
第四节 法律制度
一 北齐政权法律制度多有创新
二 北周政权法律制度较为落后
第五节 经济制度及措施
一 北齐政权行均田租调等制度措施
二 西魏北周政权此类制度的演变
第六节 军事制度
一 东魏北齐政权继承发展北魏制度
二 西魏北周政权实行府兵制
第七节 都城制度
一 东魏北齐的洛阳模式
二 西魏北周的长安模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外来文化对汉族的影响
第一节 外来文化对于儒学的影响
一 对于东魏北齐统治区多方面的影响 二 西魏北周统治地区亦不能免俗
第二节 宗教
一 佛教在东魏北齐统治区影响很大
二 佛教对于西魏北周统治区的影响亦不可轻视
第三节 文学艺术
一 语言文学
二 艺术
第四节 风尚习俗
一 社会风俗的变化
二 尚武之风
三 使用胡姓胡名
四 妇女两性观念的变化
五生活器物及服饰
本章小结

下编区域文化之比较
第一章 胡汉文化之整合趋同及区域差异
第一节 儒学教育之趋同及其差异
一 东魏北齐统治区儒学教育发达
二 西魏北周统治区儒学教育发展稍慢
三 两大区域的差异
第二节 文化机构设置之异同
一 北齐文林馆的设置
二 北周麟趾学的设置
三 两大机构的异同
第三节 各项制度及其异同
一 东魏北齐政权制度沿袭演变
二 西魏北周统治区制度之变化
三 两大区域之异同
第四节 学者著述
一 东魏北齐政权统治区著述颇丰
二 西魏北周政权统治区著述甚多
三 两大区域之比较
第五节 文学艺术表现及其异同
一 东魏北齐统治区文学艺术得到长足发展
二 西魏北周统治区文学艺术也颇有声势
三 两大区域之异同
第六节 礼仪习俗社会生活之趋同及其差异
一 东魏北齐统治区较为文明
二 西魏北周统治区较为落后
三 两大区域之异同
第七节 北朝后期优选统治者家族汉化及比较
一 高氏家族的汉化
二 宇文氏家族的汉化
三 高氏家族与宇文氏家族汉化之比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胡汉文化整合趋同及地域差异之缘由
第一节 胡汉文化之整合趋同
一 文化整合趋同的主流 二 文化整合趋同的缘由
第二节 区域文化差异之缘由
一 自然环境
二 人文环境
三 学者的构成
四 士族的存在
五 中枢权力核心中的胡汉比例
六 战乱之影响
本章小结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