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探索与求证2012-2017:结构主义编剧法课堂作业选编

探索与求证2012-2017:结构主义编剧法课堂作业选编

  • 字数: 95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作者: 杨健
  • 出版日期: 2016-12-01
  • 商品条码: 978752120113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804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编者于2012至2017年,在中央戏剧学院开设结构主义编剧法课程,所讲授的结构主义编剧法,借鉴、吸收了结构主义的理论和科学方法,以及自然科学的对称原理和分形学的理论,从编剧创作的实践出发,对创作领域进行探索,尝试建立一套强调主体性和思维科学的编剧法。本书根据戏剧文学系编剧创作专业本科学生和各系硕、博研究生的本课程作业选编而成。至六辑的作业内容,反映了前后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作业跟随着教学的进展而不断推进,总的发展趋势,从谨慎求证走向广泛探索,从个别证明走向数理模型,从平面图形走向立体图形。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在2012—2017年开设的结构主义编剧法课程的作业选编,包括了戏文系本科生和各系研究生的课堂作业。编者将自己在2017年为全院共修课撰写的“结构主义编剧法”讲稿作为本书的“前言”,概括性地介绍了结构主义编剧法的理论内容和该理论探索的进展情况。本书作为课堂教学的记录,呈现了教学的基本面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通过对近百部影片创作方法的分析,体现了结构主义编剧法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运用。
作者简介
杨健,男,1952年生,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专业教材《拉片子1:电影电视编剧讲义》(作家出版社2017),《拉片子2:结构主义编剧法讲义》(作家出版社2018),《创作法:电影剧本的创作理论与方法》(作家出版社2012),《剧本写作初级教程》(合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著有话剧剧本《桑树坪纪事》(合著,1990)等。
目录
目  录说  明1前  言部分  法国结构主义思潮和谭霈生先生的“形式—结构”戏剧理论体系5节  法国结构主义思潮5    一、结构主义的理论背景: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语言学6    二、结构主义的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7    三、结构主义的科学化和理性传统8第二节  谭霈生先生的“形式—结构”戏剧理论体系8    一、谭霈生先生的《戏剧本体论》9    二、编剧学的历史局限和“形式—结构”戏剧理论的新范式10第二部分  结构主义编剧法的逻辑形式和科学方法15节  结构主义编剧法的哲学基础15    一、黑格尔的“概念范畴”16    二、“概念范畴”的对立统一结构与辩证逻辑运动17第二节  编剧法的“概念范畴”17    一、编剧法“概念范畴”的缘起:主体意向与主题概念18    二、编剧法“概念范畴”的辩证逻辑:情境与情节的对立统一18    三、主题情境是构造世界的“四种因”19第三节  结构主义编剧法的科学方法——对称理论和分形学原理的运用22    一、对称原理——对称群和轴对称23    二、分形学——对称与分形、迭代与递归25第三部分  结构主义编剧法的创作规程29节  主题的概念化30    一、主题的产生:创作种子—主体意向—主题概念30    二、主题概念33    三、主题的构思34第二节  主题的情境化39    一、主题的人物关系化39    二、主题的环境化43    三、主题的事件化45第三节  情境的场面化47    一、情境场面的实体——情境运动结构48    二、情境场面的叙事性剪裁和连接49    三、情境场面需要情节叙事加以“敞开”51第四节  情境场面的情节化51    一、情节结构与情境结构52    二、情节的迭代与递归56    三、情节分形与主题陈述62    四、情节的内外部结构68第四部分  结构主义编剧法的几何工具:情境多面体70节  格雷马斯矩阵与编剧创作矩阵70    一、格雷马斯符号学矩阵70    二、编剧创作矩阵——概念矩阵和情境矩阵的建构72第二节  情境几何体的构成方法和案例78    一、情境几何空间的图示法78    二、正多面体的结构形式79    三、情境多面体的运用案例83课堂作业选第 一 辑《薇若妮卡的双重生命》舒  淼 /102《花与爱丽丝》李  里 /105《幸福额度》李  欢 /108《姊妹花》郭凌翔 /110《雪花秘扇》蔡小丹 /112《滑动门》张  烁 /115《谎颜》翟凌熙 /118《最后一站》张  唯 /122《死亡笔记》孙晓星 /125《变脸》张  涛 /128《假面》孙丽萍 /131《穿普拉达的恶魔》李  琳 /133《好男好女》韩  帅 /136《恋爱假期》林金姬 /139《铁甲钢拳》陈斯远 /143《环形使者》王聿霄 /146《艺术家》师  阳 /151《爱·回家》姚  琨 /154《末路狂花》王  哲 /157《床的另一边》田  甜 /160《再说一次我爱你》马乾峰 /163《妈妈咪呀!》赵  鑫 /167第 二 辑《喋血双雄》李孟轩 /180《变脸》夏汐苓 /185《搏击俱乐部》曾梓妍 /191《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娄  琪 /196《我私人的爱达荷》廖宇嘉 /204《再见,列宁》叶瑞丰 /210《这个杀手不太冷》陈奕铄 /214《阳光姐妹淘》胡琳琳 /218《杯酒人生》刘雨嘉 /222《蜘蛛女之吻》张  爽 /227《中央车站》赵  寻 /232第 三 辑《天生一对》杨雪菲 /238《午夜巴塞罗那》王珏倩 /244《对她说》张牧笛 /248《楚门的世界》王紫白 /254《党同伐异》张意函 /258《处刑人》徐骕天 /262《办公室的故事》赵  寻 /268《千与千寻》潘世静 /273第 四 辑《秒速五厘米》丁子文 /284《菊次郎的夏天》马  琳 /292《奇幻人生》张馨原 /300《朱诺》宫  琦 /309《潘神的迷宫》姜  琳 /318《开心家族》张梓琪 /332《太阳照常升起》章清越 /346《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儿》陈聪儿 /358《狼的孩子雨和雪》曾志好 /365《燃情岁月》胡颖琦 /372《法国中尉的女人》杨富芝 /380《破碎的拥抱》高丽锋 /387《无间道》王  灿 /397《追风筝的人》林晶晶 /405《云图》张  爽 /416《毁灭之路》张  学 /426《坏孩子的天空》张  学 /434《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陶馨馨 /445《怦然心动》厉  程 /451《人工智能》唐  瑭 /458《恶童》李  琳 /465第 五 辑《一一》李笑阳 /474《三傻大闹宝莱坞》田惠一 /483《狩猎》高梦竹 /496《真爱至上》杨  颉 /506《社交网络》罗仁泽 /514《大话西游》唐  志 /521《穆赫兰道》张  学 /532《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季》陶馨馨 /556第 六 辑《生活多美好》熊若琪 /584《相爱相亲》张  效 /604《追鱼》师  阳 /612《心房客》佘佳西 /619《年轻气盛》韦兰芬 /624《窃.听风暴》张梦圆 /629《山河故人》刘  佳 /635《蝙蝠侠:黑暗骑士》阮氏荷芳 /639《再次出发》张乃天 /646《机器人总动员》范  巍 /651《苏州河》杨子汇 /659《无姓之人》吕  笑 /665《猩球崛起:黎明之战》高  锋 /670《天才枪手》狄珈璐 /674《熔炉》杜佳凝 /681《白日梦想家》王晓言 /685《完美陌生人》黄  凯 /691《辣妈辣妹》王昕馨 /695《我们的世界》崔雅清 /699《人再囧途:泰囧》李  瑞 /705《如父如子》李昱峤 /710《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王东祺 /720《无法触碰》孟倩倩 /726《花火》李国睿 /732《本杰明·巴顿奇事》黄文琪 /738《怒》宗雨萱 /746《七月与安生》常艳红 /752《吸烟,不吸烟》廖  馨 /758《桃花扇》唐  志 /772
摘要
    说  明 《结构主义编剧法课堂作业选编》(简称《作业选》)为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编剧专业的本科生和学院各系的硕、博研究生的课堂作业选编。本书编者于2012至2017年,在中央戏剧学院开设结构主义编剧法课程,将该课程历年的学生作业进行选编出版。《作业选》作为课堂教学实践的记录,能够呈现教学的基本面貌,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同时,它也反映了结构主义编剧法的理论内容、方法论和研究进展的情况。 本课程讲授的结构主义编剧法,借鉴、吸收了结构主义的理论和科学方法,以及自然科学的对称原理和分形学的理论,从编剧创作的实践出发,对创作领域进行探索,尝试建立一套强调主体性和思维科学的编剧法。谭霈生先生的《戏剧本体论》是一部廓清了戏剧本体问题、创建学术新范式的著作。谭先生的“情境论”在戏剧理论界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结构主义编剧法的形成离不开谭先生的新本体论的基础。本课程的结构主义编剧法的理论,产生于编剧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很初的讲义是《创作法:电影剧本的创作理论与方法》(简称《创作法》),该讲义经过授课,并听取学生意见进行修改后,于2012年出版。这是一部吸收了结构主义理论和分形学理论的编剧创作法讲义,其后该讲义在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丰富和系统化。现在发表的《作业选》,就是运用《创作法》授课的教学成果。在结构主义编剧法的课堂上,采用了不同于以往的影片分析方法,以往的观片方法强调情节结构的分析,本课堂的观片方法则强调主题概念和情境构成的分析,从剧本创作的流程开始,一步步地复原影片的整个创作过程,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探索创作思维的形式规律。结构主义编剧法的课堂教学,一方面强调逻辑形式的理论推演,另一方面重视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的可靠性,以及检验模型工具在运用中的实际效果。在教学中,涉及的数学、几何知识,基本上没有超出高中数学的范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已经涉及平面图形的对称群、代数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以及介绍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逻辑结构及探索思维、数学的规则性和确定性等内容。张英伯编:《对称与群(A版数学选修3—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在高考数学教材中,提供的立体几何与平面解析几何的辅导课程,内容包括几何体、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直线和曲线方程,坐标系运用,强调数形结合的教学。黄仁寿编著:《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与平面解析几何》,杭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高中的数学、几何的知识,为结构主义编剧法在空间思维方面的探索,提供了各种数学工具。就目前我们所进行的探索程度,高中的数学、几何知识储备,完够应付使用。为各系硕、博生所开的授课内容,侧重于创作论,说明结构主义创作法的本体论、认识论的基础。对戏剧文学系本科生的授课内容,侧重于创作法,更多地联系创作实践。相关的授课情况如下:2012—2013学年,学期,用《创作法》讲义给全院六个系(戏剧文学、表演、导演、舞台美术、电影电视、戏剧管理)的2012级硕士、博士生103人授课,共10周30课时。同时,给戏剧文学系本科三年级授课,2010级电视剧创作专业,本科生20名,旁听研究生3名。一学期18周,先讲基础理论《拉片子:电影电视编剧讲义》(简称《拉片子》)9周27课时,后讲《创作法》9周27课时。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戏剧文学系本科三年级授课,2010级舞台剧创作班19名,旁听研究生2名。一学期18周,先讲《拉片子》6周27课时,后讲《创作法》12周36课时。2013—2014学年,学期,戏剧文学系本科三年级授课,2011级电视剧创作班18名,旁听研究生10名。先讲《拉片子》6周27课时,后讲《创作法》12周36课时。2014—2015学年,学期,戏剧文学系本科三年级授课,2012级电视剧创作专业14人,旁听研究生4名。先讲《拉片子》9周18课时,后讲《创作法》9周27课时。2016—2017学年,学期,戏剧文学系本科三年级授课,2014级戏剧创作班,19名,旁听生8名。先讲《拉片子》6周27课时,后讲《创作法》12周36课时。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全院八个系(戏剧文学、表演、导演、舞台美术、电影电视、戏剧管理、音乐剧、京剧)的2017级硕士生93人、博士生27人,共120人。讲授结构主义编剧法(《创作法》),共8周24课时。同时,给编剧进修班授课,学生42名,16周96课时,讲《拉片子》6周,讲结构主义编剧法(《创作法》)10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