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族复兴的历史逻辑

民族复兴的历史逻辑

  • 字数: 18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 焦佩锋
  • 出版日期: 2018-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305980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85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民族复兴问题的历史主义解读,从历史和逻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本著作主要涉及到历史思维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历史思维、当前强调历史思维的必要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这两大目标的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历史思维解读以及对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等若干内容。基于这些分析,作者认为,民族复兴问题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自在逻辑,梳理和阐释这一逻辑对于系统深入地理解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焦佩锋,生于1980年,陕西彬县人。哲学博士,现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副教授,马哲教研室副主任(主持工作)。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历史思想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3项。出版个人专著2部,参与教育部“马工程”重点课题并主编等各类教材共计15本。已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引和转载。
目录
前言9
章什么是历史思维?13
一、什么是“历史”?13
二、什么是历史思维?17
三、历史思维的核心观点20
1、不能歪曲历史,要尊重历史事实21
2、不能隔断历史,要把握历史过程24
3、不要鼠目寸光,要看清历史趋势27
第二章当前强调历史思维的必要性31
一、有利于增强执政的坚定性31
1、世界政治格局的严峻考验31
2、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34
3、敢于牺牲的崇高价值风范35
二、有利于理解发展的连续性38
1、它是尊重历史的基本要求39
2、它是着眼当下的现实要求40
3、它是开辟未来的思想方法41
三、有利于理解改革的目的性43
1、从民族的记忆中理解改革44
2、从人民的期待中理解改革46
3、从党的建设中理解改革47
第三章历史思维与中国的实践逻辑51
一、历史思维与中国革命51
(1)重新理解历史,确立新的历史观51
(2)重新点评人物,确立新的英雄观52
(3)重新开创历史,确立新的世界观53
二、历史思维与中国建设55
(1)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55
(2)不要重蹈李自成的覆辙57
(3)对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估计58
三、历史思维与中国改革60
(1)直面历史错误,全面拨乱反正61
(2)确立真理标准,转移工作重心62
(3)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世界64
第四章历史思维与中国的理论逻辑68
一、政治革命与思想68
1、思想领域: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指引69
2、政治领域: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0
3、经济领域: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原则71
4、军事领域:以人民军队为根本宗旨71
二、经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2
1、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73
2、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74
3、构建了“公有制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74
4、构建了“按劳分配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机制75
5、构建了“两个大局”协调发展的战略格局76
三、全面发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77
1、以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为引领,打造高质量的物质文明78
2、以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78
3、以文化自信为引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79
4、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引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80
5、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引领,建设美丽中国80
6、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81
第五章新时代历史思维的基本内涵83
一、不忘前人的历史智慧83
1、唯物史观是理论基础83
2、重视三方面文化资源87
二、聚焦当下的历史阶段91
1、“三个没有变”的历史定位91
2、全面实现小康的历史责任93
3、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使命94
4、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担当96
5、“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情怀98
三、拓展未来的发展空间100
1、空间上:“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100
2、时间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02
第六章新时代历史思维的学理解读105
一、基本特点106
1、对人民负责106
2、对党负责109
3、对未来负责111
二、现实意义113
1、警示意义113
2、启迪意义115
3、激励意义116
第七章反对历史虚无主义119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含义及其表现119
1、历史虚无主义的含义119
2、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120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及其危害121
1、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121
2、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性123
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123
1、对历史虚无主义问题的定性123
2、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126
3、走出历史虚无主义“迷雾”128
结语:历史是优选的老师132
参考文献13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