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意林:相处不累

意林:相处不累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摄影出版社
  • 作者: 《意林》编辑部
  • 出版日期: 2017-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983826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6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顾平、杜普洲主编的《相处不累》一书收录了《意林》近几年中有关社交和生活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文章,这一类文章在意林的读者群中获得了巨大共鸣。
本书从社交关系、心理人生、成长故事、情感解惑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明确了当下读者所面临的各类社交难题。
更有“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如何治好这‘看见别人好就不幸福’的病”、“友情里的一厢情愿”等文章进一步帮助读者解决不合群、被孤立、初恋情怀、追逐明星难自拔、嫉妒他人、与父母交流不畅等常见的社交尴尬难题。
目录
意林--相处不累
摘要
    “呵呵”为何如此伤人
     武志红
     “呵呵”,这两个字,被一个网络调查评为“2013年度最伤人聊天词汇”。“哦”,则在另一个类似网络调查中摘得“桂冠”。
     “哦”的伤害力有多大?网友“叶呆呆”深有体会。她和男友是异地恋,十一假期,她想去见男友,用QQ(一种流行的中文网络即时通信软件)告诉他,男友只回了一个“哦”,她大怒,提出分手,虽然被男友极力挽回,但从此“哦”成了他们网聊的禁语。
     “呵呵”与“哦”等类似词汇,为何会如此伤人?因为,它们不是一个真正的回应。如何回应别人向你发出的声音,这是基本的沟通能力。
     很多成年人感觉到,若对方没有回应或不及时回应,自己的情绪会产生巨大波动。幼小的孩子更是如此。
     弗洛伊德的著作《性学三论》中讲到一个故事:一个三岁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说话!我害怕,这里太黑了。”阿姨回应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一个网友也讲到她的故事:儿子和外婆玩,我就去洗脸。他玩得很高兴,突然跑来说:“妈妈,妈妈。”我对他说:“嗯,妈妈在洗脸。”我突然意识到他是想告诉我他很高兴。我问:“你是不是很高兴啊?”他“嗯”了一下就自己跑开了。很多哲学家表达过这一观点:你存在,所以我存在。放到这个故事中,其意思即,妈妈回应了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感受在那一刻被确认了,于是存在了。
     若孩子总处于无回应的绝境,那长大后会衍生出很多有问题的沟通方式。一女子和父亲吵架,愤怒之下回到房间,将门猛力带上。父亲叩门,她就是不开,并且心里有恨恨的快感升起:你们很少回应我,现在就让你们尝尝没有回应的感觉!精准的回应,带着深切共情的理解,会瞬间穿透他的自我,唤起他对回应的强烈渴望与恐惧,让他有被瓦解感。
     一来访者,长时间内,咨询中我说了什么,她甚至听不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次次精准回应的累积,她逐渐能听到我说什么。这也是因幼时严重缺乏回应,她的自我几乎没有将他人纳入。
     人能共情别人,都是因先得到了足够多且好的回应。那些安静又孤独的人,既不向别人发出自己的声音,也不求别人回应。同样,他们也很难回应别人。一位看上去超安静的女子说,她封闭自己,不求别人关心,也不关心别人。关于童年,她最常有的记忆是,妈妈痛苦,她逗妈妈,但妈妈板着脸没做任何回应。
     一个“哦”之所以险些制造一起分手,是因女方火焰般的热情,如同撞在一块冰冷的石头上,只得到了一个最简单的回响。许多人,可以为恋人做一切奉献,却给不出情感回应,是因为他们是在无回应之地长大的。
     准确而及时地回应别人,这不容易做到,不过,比这一点更关键的,是我们首先得意识到,我们那些关于互动的人格特征,并非就是天生的,而是在生命早期形成的,但它可以改变。
     P5-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