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改革开放时代的历城

改革开放时代的历城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历城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 出版日期: 2019-01-01
  • 商品条码: 978720910766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16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为展现历城区在改革开放40年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历城人民勇于改革、敢闯敢干、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及取得的巨大成绩,启迪当代,教育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根据区政协总体工作安排,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拟出版《改革开放时代的历城》文史资料专辑。
目录

光辉历程
勇立潮头四十载 改革开放谱新篇――改革开放时代的历城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民主政治建设的时代印记――改革开放时代的历城人民代表大会发展历程
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的历城政协
砥砺奋进
体制几经变化 财源滚滚进账――历城财政收入四十年增长二百倍
历城农村税费改革的“加减法――从取消农业税到增加农业补贴
走过辉煌的历城乡镇企业
三次教改助推历城教育实现新跨越
持续深化医改 彰显公益特色
政府出大头 生病有靠头――新农合为农民架起健康桥
从单一的文化馆到四馆俱全的文博中心――历城区级文化场馆的发展与变迁
条条致富路――历城农村公路建设二十年
城市道路三十年延伸三十倍――历城城市道路的延伸与拓展
拆出一片新天地――华山片区拆迁纪实
老国企的华丽转身――济南重工四十年改革心路历程
迈向产业链高端 跻身世界强者之林――在改革开放中凤凰涅?的齐鲁制药
“鲁东耐材”的三次技术
神通遗古韵 古塔沐新风――四门塔风景区文物保护与发展历程简述
在坚守与创新中前行的历城二中
“冶河香玲”誉全国
时代人物
时代楷模――改革开放以来历城先模人物事迹简述
◎当代愚公谱新篇
九十年代新愚公――马广业
科技愚公――张耀堂
◎公仆情怀变
人民的好公仆――杨振刚
修路先锋――冯邦尧
◎人间自有真情在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刘延宝
全国十杰检察官――傅光仁
全国文明家庭――王克华家庭
全国靠前少先队员――张寿禄
◎矗立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丰碑
一心为民、忘我奋斗的员――陈登汉
魂系青山 倾毕生心血于三川的好干部――张基民
在喜马拉雅山北创业
敢于担当的宣传部部长苏传梁
盖世集团的领头雁
郭忠水的“忠水”情
为民甘做孺子牛
农民科学家赵新坤
绿怀放飞雪域高原――记唐王镇东张村批援藏蔬菜种植技术员张峰
精彩回望
改革开放以来历城行政区划变动概况
与历城骨肉相连的济南市郊区
忆历城县“右派”摘帽改正
对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点滴回忆
济王公路建设琐忆
经十东路建设铁军――区公路局参与经十东路建设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部新编《历城县志》纂修略述
倾注心血写就《历城抗战史》
唐王大白菜 美名扬四方
深山实现村村通 农民奔向幸福路
我亲历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难忘赴四川抗震救灾的二十多个日夜
身边故事
从家庭档案中感受时代变化
我的“电话”故事
“高考”成就人生
照片背后的故事
风雨无阻“夜大”路
道不尽的变迁路
走进历史的勤工俭学
交公粮
鸟笼扎出“正经事
改革抒怀
变奏的历城乐章
品读历城三十年
撰春联讴歌历城巨变
唐韵古风映新城
唐冶十年
故乡北望是济钢
我为改革鼓与呼
校园情深
又是一年麦收时
岁月的小河静悄悄
后记
摘要
    1993年,村委安排人把村子里的建筑进行了全面测量,登记造册,同时通知村民在村里不要再搞土石建设。村民们不知这要干什么。盖守群的回答是,咱们有了钱,要让全村住上市里那样的楼,腾出地来盖工厂。“旧村改造”――当时还没有这个词,不敢说在全国,在济南这应该是第一个有这种意识,并纳人规划的。1995年初,盖家沟开始实施“旧村改造”。在村子北部二环北路南,先行盖起了两栋宿舍楼,每栋楼五个单元,这是盖家沟自1962年搬迁后实施第二次整体搬迁的开始,是当时方圆数十里农民住上的最气派的房子。当时负责基建的村委会副主任吴承宝说,别看那时钱少,工程质量要求严着呢。1995年建盖家沟小学教学楼时,承建工程的桓台一家建筑公司因为质量把关不严,经数次返工仍不能达到要求,最后盖守群还是坚决辞掉了他们。长清一建接手后,责任心强、工程质量好,后来成为盖世集团的主要建筑合作伙伴。
     20世纪90年代,中央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定》,盖家沟乘着党政策的东风步人发展的快车道,应运而生的冲洗站,顺势而为的预制厂,电话进村,电视普及……一切目不暇接。不过,没多久冲洗站因国家治理“三乱”而停工。这让盖守群在忧虑中不断地思考,小打小闹能填饱肚子,但受环境政策影响说不定哪天就断了炊,总得有一个长久的生财之道,让盖家沟这辆大车、老车驰上一条通达的康庄大道。在村北靠近“老庄”的那片荒地上,面对那片布满苇塘、树坑,满目疮痍的土地,他陷人了沉思。位于济青高速公路零点附近的村子里当时没有好项目,盖守群就因陋就简建了停车场,结果,生意还真不错。尝到甜头后,眼见着车流滚滚,盖守群觉得那可都是熙熙攘攘做生意的啊,怎么能眼看着钱在自己眼前东淌西流,就不能留下一点吗?如果把这大片土地开发了,也建个大型停车场,或者仓库,或许能行。何况零点停车场上都是拉货的大车,路两边还有不少配货的,可以租给厂家,会不会火起来呢?……他越想越激动,他觉得行,准行!可手头的钱都变成砖瓦水泥多长时间能回本呢?如果找到个大客户就好了,起码心里踏实些。多年以后,想到这一幕时,他都暗自发笑,最初想的不就是干物流吗?可是那时候真得不懂物流是个啥东西。老天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的饭局,盖守群与在外当工人、素有门路的村民盖宝群谈起了自己的想法。盖宝群说,应该发挥盖家沟的优势,搞点仓储。受此启发,盖守群迅速行动,建起了几个大仓库,吸引了康达和海尔两个大客户。正是仓储业带来的惊喜,让他萌生了去南方考察项目的冲动。1998年,在从南方返回济南的飞机上,盖守群无意间看到了11月3日的《济南时报》。首先映人眼帘的是醒目的标题是《空车配货,黑洞几多?》,盖守群当时心怦怦直跳,迅速地浏览了这篇报道,他的内心不由地升腾起一股久违的渴望,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反复把这篇报道看了十几遍,他感到建一个大型配货市场的时机成熟了,政府整顿黑配货,而他建正规的配货市场恰逢其时。这就是盖世集团的诞生机缘。集团的第一个称呼是盖家沟配货中心。1998年12月5日,在凛冽的寒风中盖家沟的一片荒地上响起了配货站破土动工的礼炮声。盖家沟30岁以上的人都会有记忆,那时盖家沟搞物流起步只有300亩涝洼地和30万的启动资金,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凭着一股闯劲,一个设施完备的配货中心仅用lO个月时间就建成了。经过多年艰辛探索后,盖家沟人终于找到了未来发展的正路。
     配货中心建设之初,作为新生事物,很多人都在观望,最初的3个月,配货中心没有一个客户。正如盖守群看到的那篇报道,“黑配货”“假配货”“问题配货”占据着市场的半壁江山。二环路两边数不胜数的配货站都打着诚信的招牌,真假难辨,十分混乱。在这种环境里,出淤泥而不染已属不易,而能做到遵规守序,难度可想而知。有人形象地总结说,那时的大多数路边配货就像风行一时、藏污纳垢的路边店,挂了羊头却连狗肉都不卖,还干与招牌无关的勾当。故大家戏称他们是“四个一”工程,即“一部电话、一把菜刀、一张桌子、一张地图”。更为恶劣的配货站被称为“三位一体”项目,即“一部电话、一把刀、一个人”,设施更为简陋,电话本子下面压着菜刀,似乎在“钱”和“命”之间,被骗的人只能二选其一。
     P271-27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