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地域文史纵横/百家文库

地域文史纵横/百家文库

  • 字数: 287千字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 作者: 中联华文 蒋成德
  • 出版日期: 2019-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687045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36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地域性文史著作。从宋元到现代,撷取了徐州目前有代表性的名人,试图以一点反映全面。古代写了徐州诗人陈师道与其师友的交谊,和元代回族诗人萨都剌与徐州的关系。现代写了郁达夫、盛成、臧克家。对这三位中国现代文学目前的有名作家,着重聚焦于在抗日战争初期徐州会战时,他们到徐州劳军和对徐州会战的报道。至于中国将军黄樵松与美国将军史迪威,也都与徐州会战这段历史有关。书虽古今纵横,而内容则接近围绕徐州这个中心地域展开,是一部缩微的地域性文史著作。在此之前,似尚未有一部如此性质的专著。从对历史遗产的继承、传统文化的弘扬这个视角来说,地域性文史研究,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
作者简介
蒋成德,江苏阜宁人。徐州工程学院编审。徐州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徐州市委委员,原九三学社徐州教育学院主委,原《徐州教育学院学报》副主编。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研究会会员,徐州楹联家协会理事。出版专著《思与诗——郁达夫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获江苏省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三等奖),《思想家型的编辑家——章炳麟 梁启超 鲁迅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版),《中国现代作家型编辑家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年版),《思想者诗人郁达夫论》(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年版)。参著《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诗词鉴赏》(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曾在《新文学史料》《江海学刊》《郭沫若学刊》《深圳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徐州诗人陈师道与其师友
绪论
第一节 陈师道与曾巩
一、陈师道与曾巩交往系年
二、陈师道论曾巩
三、宋元明清各家论陈、曾之关系
第二节 陈师道与苏轼
一、陈师道与苏轼交往系年
二、陈师道论苏轼
三、宋元明清各家论陈、苏之关系
第三节 陈师道与黄庭坚
一、陈师道与黄庭坚交往系年
二、陈师道论黄庭坚
三、宋元明清各家论陈、黄之关系
第四节 陈师道与秦观
一、陈师道与秦观交往系年
二、陈师道论秦观
三、宋元明清各家论陈、秦之关系
第五节 陈师道与晁补之
一、陈师道与晁补之交往系年
二、陈师道论晁补之
三、宋元明清各家论陈、晁之关系
第六节 陈师道与张耒
一、陈师道与张耒交往系年
二、陈师道论张耒
三、宋元明清各家论陈、张之关系
第二章 元代回族诗人萨都刺与徐州
第一节 萨都剌其人
第二节 萨都剌过徐州考
一、萨都剌往返南北与途经徐州的可能
二、萨都剌经过徐州,可以考定的有两次
第三节 萨都剌过徐州诗词作年考
一、《登歌风台》《过洪》与《黄楼歌》
二、《沛尉蒋景山沛簿赵伯颜送予金沟月夜别去有怀》
三、《彭城杂咏呈廉公亮佥事七首》与《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四、小结
第四节 萨都剌在徐州诗目前的地位
第三章 郁达夫与徐州
第一节 千里劳军此一行
一、郁达夫年谱(表)所记徐州劳军之简、误与矛盾,并作考辨
二、郁达夫徐州劳军的日程活动
三、郁达夫徐州劳军的功绩与影响
第二节 郁达夫写徐州的诗
一、过徐州
二、住徐州
三、写徐州
第四章 盛成与徐州
第一节 “徐州真不愧为东方马德里”
一、盛成与其徐州劳军
二、盛成徐州劳军实录
三、盛成徐州劳军的功绩
第二节 一首大气磅礴的诗《保卫大徐州》
第三节 盛成与其《徐州慰劳报告》
一、盛成先生的传奇色彩
二、《徐州慰劳报告》的传奇性
三、《徐州慰劳报告》的价值
第四节 《盛成台儿庄纪事》之《前线通讯》非盛成所作
一、盛成在1938年4月初没有去徐州
二、《前线通讯》是盛成为自己写作而收集的材料
三、《前线通讯》的原作者是臧克家
第五章 臧克家与徐州
第一节 “我要去从军,到徐州
第二节 《保卫大徐州》
第三节 《津浦北线血战记》
第六章 黄樵松将军与徐州
第一节 黄樵松与台儿庄战役
第二节 黄樵松的《台儿庄祝捷歌》
第七章 史迪威将军与徐州
第一节 徐州任务
第二节 徐州考察
第三节 徐州私行
第八章 关于徐州《动员日报》
第一节 徐州《动员日报》小考
第二节 硕果幸存唯此章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陈师道与秦观、晁补之、张耒都是皇祜年间生人,年纪相仿,秦略长于陈,陈又略长于晁、张,故其相处融洽。陈师道称秦为“杰士”(陈师道《秦少游字序》),秦观称陈师道为“高士”(邹浩《送郭照赴徐州司里序》);陈师道为秦母作《先夫人行状》,秦观则为陈父作《墓志铭》,可见两人非同寻常之关系。尤其是秦观深知陈师道之为人,不仅赞“其文妙绝当世”,更仰慕其以“行义称焉”(邹浩《送郭照赴徐州司里序》)。故当傅尧俞欲见陈师道请秦为介时,秦观说:“师道非持刺字,倪颜色,伺候乎公卿之门者,殆难致也。”若不深知其为人,是断不能为此语的。所以,邹浩说:“少游不妄人物,其言二公所以待履常者如此。”(《送郭照赴徐州司里序》)而晁补之、张耒两人敬佩陈师道之节操,认为陈师道其人“孝弟忠信,闻于乡间。学知圣人之意,文有作者之风。怀其所能,深耻自售,恬淡寡欲,不干有司,随亲京师,身给劳事,蛙生其釜,愠不见色。”两人特联名向朝廷推荐陈师道为太学录,日:“方朝廷振起滞才,风劝多士,谓如师道一介,亦当褒采不遗,伏睹太学录五员,系差学生。见今有阙。师道虽不在学籍,而经行词艺,宜充此选。某等职预考察,不敢蔽而不陈。伏乞选差师道充太学录。倘不任职,某等同其罪罚。谨具申国子监,乞誊申礼部施行。”(晁补之《太学博士正录荐布衣陈师道状》)两人甘冒“罪罚”之险,举荐一个白衣之士,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荐状虽存于晁集而实为两人之合撰(冒广生之说)。黄庭坚对二人之荐举,也称赞不已:“吾闻举逸民,故得天下喜。两公阵堂堂,此士可摩垒。”(《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虽然,陈师道婉拒其荐,却是深感二人之情谊的。当晁补之赴贬所经徐州时,陈师道与其“相从数日,颇见言色”(《与鲁直书》)。两人还互为对方之母作《墓志铭》或《挽词》。陈师道在颍州时,作《送叔弼寄秦张》,诗后日“因声督张秦,书来不应缓”,诗送欧阳叔弼,而又心怀张耒,希望张耒能像过去给他写《与陈三书》一样时常来书。张耒大约比陈师道小两岁,故有时以家中的排行昵称其“陈三”,但更尊称其为“陈夫子”,或因陈师道官于彭泽而比之以高洁之陶渊明称其为“彭泽令”。
     综观陈师道与曾巩、苏轼、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的交往,情之深,谊之厚,实已超越亲情,胜若父子与兄弟。这般情谊之交,在文学目前并不多见;放在今天,更其难得,这对人际关系不啻是一剂清凉散。
     陈师道在与其师友交往的过程中,同时还与曾巩的弟弟曾肇、苏轼的弟弟苏辙及其子苏迨、黄庭坚的弟弟黄叔达、秦观的弟弟秦觏、晁补之的弟弟晁无敦等亦有来往,时有诗歌唱和,有的如曾肇对陈师道还有大帮助。为反映陈师道与其师友的交谊,本书亦略及这些人,以勾勒其全貌。
     本书主要采用系年的方式,同时采录陈师道对其师友以及宋元明清以来各家对陈师道与其师友的相关论述,以揭示陈师道与其师友的交往之迹与交谊之情,以再现世间的人情之美,伦理之美;以让今人感受到古人的那种难能可贵的温暖之爱。并对一些疑误,如陈师道的生年,陈师道见曾巩以及陈师道见秦观的时间等等,以按语的形式,或采旧说,或立新说,进行必要的辨证。
     靠前节 陈师道与曾巩
     一、陈师道与曾巩交往系年
     宋真宗天禧三年己未(1019年)
     曾巩生,一岁,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县(今江西南丰)人。据《南丰县志‘序》:“南丰,盱水之上游。初,隶抚。宋割抚之南城县置建昌军,遂隶建昌。壮哉,县也。称为江右很,人物有曾子固,文章名天下,而南丰益以重。”
     父曾易占,时年四十一岁,以文章有名,为抚州宜黄、临川二县尉。曾巩五岁时随父在临川读书,年十二即能文。林希《曾巩墓志》日:“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日草数千言。”其弟曾肇《亡兄曾巩行状》亦日:“年十有二,日试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也。”十六岁时,随父在江苏如皋任所,为学甚勤。曾巩《学舍记》自述:“予幼则从先生受书,然是时,方乐与家人童子嬉戏上下,未知好也。十六七时,窥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知好之,则于是锐意欲与之并。”十八岁时已有文名。曾肇《亡兄曾巩行状》日:“未冠,名闻四方。”曾巩二十岁时得欧阳修文章,口诵而心记之,其后又屡受欧阳修指点提携,文章日进,二十四岁时即以文章名天下。庆历七年(1047年),其父病卒,曾巩葬父后,即在南丰居父忧。
     仁宗皇祜四年壬辰(1052年)
     曾巩三十四岁,与其兄应进士试未中,仍居南丰。
     P4-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