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王士菁纪念集
字数: 213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北京鲁迅博物馆
出版日期: 2019-01-01
商品条码: 9787020145898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71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5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 本书是王士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集,由好友及晚辈撰写追述文章,并收录一定篇幅的往来书信和年表,由北京鲁迅博物馆编。 ★ 王士菁先生是第一本《鲁迅传》的作者。 ★ 曾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鲁迅博物馆馆长等职。
作者简介
王士菁,(1918—2016),江苏沭阳人。1943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大中文系。1946年参加革命。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广西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社科院文学所鲁研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文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1988年离休。 毕生致力于鲁迅研究,1945年创作中国第一部《鲁迅传》。参与、主持了两版《鲁迅全集》和《鲁迅大辞典》的出版工作,著有《鲁迅创作道路初探》等作品;长期潜心古典文学研究,著有《杜诗今注》、《中国文学史》等作品;创作多部诗集、小说、传记,如《瞿秋白传》等。出版和发表作品约六百万字。
目录
目 录 永远的纪念 马识途:为好友王士菁送行 张小鼎:一位著作等身诲人不倦的淹博学者——漫忆王士菁先生 金 涛:永难忘怀的良师益友 杨 义:怀念王士菁师 张梦阳:温和·敦厚·勤勉——追忆王士菁先生 潘德延:悼念亲敬的王士菁馆长 陈漱渝:一位前辈,一个好人——忆王士菁先生 邹 青:深切怀念士菁同志 叶淑穗:鲁迅研究的开拓者 鲁迅事业的建设者——纪念王士菁先生光辉的一生 姚锡佩:严谨而又深情的王士菁先生 李允经:平易近人 刚毅坚卓 裘 沙:回忆王士菁先生 王锡荣:忠厚长者,鲁研大家——怀念王士菁先生 裘士雄:敬悼王士菁先生 黄侯兴:王士菁先生印象记 杨均照:一息尚存,感念不已——纪念王士菁先生 陈福康:深切怀念王士菁先生 徐斯年:谦和宽厚的长者——怀念王士菁先生 杨鹤高:怀念王士 黄 葵:王士菁——鲁迅研究大师 李城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访原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王士菁 杨立平:士菁,西行路上,请慢走!——悼念老伴王士菁同志 王士菁子女:百年岁月 无尽思念 葛 念:怀念舅舅 来往书信选编 许广平女士来信(8封) 周作人先生来信(2封) 和冯雪峰先生的往来书信(9封) 给叶淑穗女士的书信(4封) 温济泽先生来信(5封) 王世家:王士菁先生书信简注 给张小鼎先生的书信(3封) 给黄源先生的书信(4封) 裘士雄、谢德铣二位先生来信(1封) 给傅世悌先生的书信(1封) 许力以先生来信(1封) 生平、年表、著译作品目录 王士菁同志生平简介: 王士菁生平年表简编: 王士菁著作目录 在王士菁追悼会上的追悼词: 王士菁追悼会敬献花圈及挽联:
摘要
为好友王士菁送行 “王士菁叔叔走了。” 2016年10月,我的女儿翠兰从北京打电话来,说是王士菁的女儿王宁告诉她的,后来,又用快递将王士菁的生平及追悼辞发了来。翠兰告诉我这个噩耗时,小心翼翼的,生怕我这个102岁的老人闻讯伤悼。其实,这几年,我这个近瞎渐聋疾病在身的老人所历伤逝多矣。 对于士菁的辞世,也早有预感。几年前,我到北京,去他家看望他,这个我们过去相见一直高谈阔论文学的友人忽然变得沉默寡言,有些呆呆地又是微笑地看着我,好像想说什么又难以启齿。那时我就明白,这个老朋友大概要告别而去了。所以我现在听到他的噩耗,并不惊诧。士菁离我们而去了,他高龄近百,寿终正寝,无所愧怍。我安心地送他远行,只是我和士菁相交几十年,往事历历,不免涌上心头。 我是在上个世纪1941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和士菁初识的。那时,他叫葛秉曙,和我一样,曾读外文系后转中文系毕业,只是他高我两级。我还记得,当时日本飞机来轰炸,我们都逃到后山林中。我看见一个看来岁数比较大的同学,在日机轰炸声中,却还专心致志地在那里看书。我当时也是二十七岁的大龄学生,也带有书在那里读。这样,我们两个便自然有种亲和力。我们坐在一起,互相自我介绍,但没有说太多的话,都专心读自己的书了。后来在校园里,我们见面,也只是点头之交。 有一次,我看到他正在读鲁迅的书,我自己也是很喜读鲁迅的杂文的,于是不免谈起鲁迅来。他说研究鲁迅的文章不少,可是至今未见到一本完整的鲁迅传,深为遗憾。他还告诉我说他很想就那些研究鲁迅的各种著作和他研究的成果,为鲁迅立传。我当然表示赞同,鼓励他大胆地来写,不要怕自己是无名小卒,也可以胸怀大志。没料想我才这么说,他却从他的书包里掏出一摞稿纸,递给我看,说是他尝试写出的部分鲁迅传的初稿。我不免有点诧异,等我翻看一部分,却是大为惊奇。这个后生小子,竟还真有这样的胆量。全国那么多鲁迅的友人、崇拜者、文化人,都无人尝试为鲁迅写传,认为兹事体大,不敢开笔,可我眼前这个中文系的名叫葛秉曙的学生,竟写出这么一摞《鲁迅传》的稿子,还敢于拿出来给他人看,就这一点,叫我敬佩不已。 士菁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感动了我,我也在中文系的习作中写了几篇小说。我比照果戈里《钦差大臣》,依样画葫芦地把我亲见的事写成题为《视察委员来了》的小说,我没有胆量拿出来给同学们看,却给了士菁看。士菁看后,大为称赞,认为我才从鄂北抗战前线归来,有许多见闻,鼓励我把这些见闻也写成小说。于是我真的写了一部有二十万字名叫《第一年》的小说,是写抗战头一年,一个普通农民在抗战中由初始畏惧到英勇战斗的成长过程。我写后没有拿给别的同学看,因为士菁能把他的《鲁迅传》初稿拿给我看,我也就有勇气把我的《第一年》的初稿拿给他看。士菁拿着我的稿子,看得非常认真,在稿纸边上还注写了许多好的改进意见。只是可惜的是,我在大学毕业后被党组织调离昆明时,出于党的地下秘密工作的纪律,不得不将原有的带有文字的全部物件都焚毁,那些我在西南联大的一切文字习作也全部焚尽,《第一年》这篇稿子自然也未能留下。不过,这个故事却一直留在我的脑中。 士菁在西南联大高我两个年级,自然比我先两年毕业。他毕业后,我们再没有来往,我不知道他后来去了哪里,做什么去了,直到他在上海出版了由鲁迅夫人许广平为之写“序”,鲁迅胞弟周建人为之写“后记”的《鲁迅传》,我才知道,他一直没有放弃对鲁迅的研究。我读了士菁写的这本《鲁迅传》,大为兴奋,这其中他给我来过信没有,现在记不起来了,只是听说冯雪峰欣赏他,调他到上海鲁迅著作编刊社,专门从事鲁迅研究。1952年编刊社随冯雪峰调到北京,编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鲁迅研究和出版《鲁迅全集》这样的大工程。 记得他到北京后,一次我到北京开会,曾到他在东城一个旧式小院里去看望过他。我们久别重逢,欢欣不已。我见他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又遇知遇之人,专心一致地做出了当时许多尊重鲁迅的学者名人都没能为鲁迅立传的大家所期盼的功德无量的事,为学界瞩目,很是为他高兴。回视自己,和他一样曾在西南联大中文系毕业,却因毕业后东奔西走,后又从事行政工作,将学业接近荒疏了。在他的面前,我是既惭愧又妒嫉。 从此以后,我们隔行,只是有信件往来,他也来过成都和我相会,我每到北京都会去看望他。最叫我难以忘怀的是《鲁迅全集》一出版,他就给我寄来一套精装的《鲁迅全集》,我通读一遍,包括他和几位专家那呕心沥血费十年之功完成的注释。这其实是研究鲁迅的丰硕成果。这一套书伴我终身,现在还在我的书架上。 后来他担任许多学术研究职务,出版了许多部书,甚至还有一本故事新编式的小说作品。这些我不必细说。使我最吃惊的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某一天,我忽然在报上看到他名列黑名单,说他是十七年文艺黑线的追随者和实行者,为那条“四条汉子”的注释,几乎“罪大恶极”,于是受到长期的关押和批斗。我那时也因为涉足文坛,陷牢狱之灾,对他只有悬念,却毫不知情。他平反我也平反后,我一到北京便到他家里去看望他,相见少言,唏嘘不已。 其后士菁有专著立刻寄我,我有作品出版也会立刻寄给他。我每次到北京必定会去他家看望他。他还是温文尔雅的样子,和我相会时开怀笑说往事,总不离谈及有关鲁迅的事。他还曾带我去过他担任馆长的鲁迅博物馆参观。 士菁的一生是和鲁迅分不开的,我不只说他的研究成果,更要说他一生被鲁迅精神浸透,可以不夸张地说,中国研究鲁迅的泰斗人物中是少不了王士菁其人的。 士菁以九十八岁高龄离开了这个世界,明年,将是他诞辰一百周年,鲁迅博物馆和他家里的人准备编一本纪念文集,向我约稿,这自然是义不容辞的,所以就有了这篇悼文。 百〇三岁老友 马识途 2017年9月20日 (作者系著名作家、原四川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