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政治人类学

政治人类学

  • 字数: 318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廖林燕著
  • 出版日期: 2018-12-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36734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28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政治学的学科视角下,努力构建政治人类学学科体系,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界定、对核心概念的阐释、对核心议题的挖掘,进而探索性地构建起政治人类学的基本学科体系。本书的研究旨在紧扣国家治理这一核心,将政治的进化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政治演进脉络的梳理,试图从人类学的视角为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构建优良的公共秩序提供理论之源。
作者简介
廖林燕,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主要讲授课程有:《政治学原理》、《比较政治学》、《民族政治学》、《中国少数民族政治分析》、《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等;出版学术专著《民族村社政治权力》一部;在核心期刊和一般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博士学位论文荣获云南省很好博士学位论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政治人类学的学科发展概要
一 人类学学科分支下的政治人类学
二 政治学学科分支下的政治人类学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点
一 学科体系的创新:建构了一个系统的政治人类学的理论体系
二 基本理论的创新:建构了具有发展中国家特色的政治
进化理论,提炼了人类政治进化过程的基本规律
描绘了一幅完整的人类政治形式演化的历史全景
三 研究视角的创新:从政治学的视角阐释政治人类学、
立足于国家治理的取向将政治的进化与当前国家
治理的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赋予了政治人类学
以新的时代生命力
四 研究方法的创新:充分利用我国少数民族尤其是“直过
民族中对于反映原始社会政治形态具有活化石意义的宝贵
遗迹,进而,将扎实的田野调研、丰富的民族志史料与
理论分析有机结合起来
五 学术观点的创新:一是通过对原始社会政治形态研究
证明了历史唯物主义是从原始社会起就客观存在着的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二是提出了整合人类学的思想
进行民族国家建设的具体思路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 人类社会政治形式进化的总体过程
二 特定政治形态的人类学基础
三 人类学视野下现代民族国家公共秩序的建构逻辑
第二章 政治的含义及发挥作用的基本机制
第一节 政治的含义
一 人的社会存在:政治分析的逻辑起点
二 政治:公共秩序的维系机制
第二节 初级社会政治发挥作用的基本机制
一 公共权力
二 社会制度
三 基本价值
第三章 母系社会公共秩序的维系机制及其人类学基础
第一节 母系社会的组织形式
一 原始社会的分期
二 母系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氏族公社
三 氏族的形成
第二节 母系社会的社会制度
一 母系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
二 母系社会的习惯法
第三节 母系社会的公共权力
一 母系社会的基本权力主体――氏族长
二 母系社会的其他权力主体
第四节 母系社会的基本价值
一 母系氏族意识
二 分享意识
三 尊老爱幼意识
四 尊母崇女意识
第五节 母系社会政治形态的人类学基础
一 母系社会政治形态的基本特点
二 母系社会政治形态的人类学分析
第四章 父系社会公共秩序的维系机制及其人类学基础
第一节 父系社会的组织形式
一 生产力的进步是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的根源
二 父系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家族公社
第二节 父系社会的社会制度
一 父系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
二 父系社会的习惯法
第三节 父系社会的公共权力
一父系社会初期权力的结构与功能
二 父系社会全盛时期权力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节 父系社会的基本价值
一父系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
二 父系社会基本价值的社会化机制
第五节 父系社会政治形态的人类学基础
一 父系社会政治形态的基本特点
二 父系社会政治形态的人类学分析
第五章 农村公社公共秩序的维系机制及其人类学基础
第一节 农村公社的形成
一 私有制的产生是农村公社形成的深刻经济根源
二 农村公社的本质
第二节 农村公社的社会制度
一 农村公社的习惯法
二 农村公社的家庭制度
三 农村公社的家长奴隶制
第三节 农村公社的公共权力
一 头人集团
二 青年组织
第四节 农村公社的基本价值
一 认同意识及其建构
二 规则意识及其建构
三 伦理意识及其建构
第五节 农村公社政治形态的人类学基础
一 农村公社政治形态的基本特点
二 农村公社政治形态的人类学分析
第六章 酋邦公共秩序的维系机制及其人类学基础
第一节 酋邦的形成
一 国家起源的酋邦模式
二 首邦的形成过程
三 酋邦的本质
第二节 酋邦的社会制度
一 等级制度
二 习惯法
第三节 酋邦的公共权力
一 公共权力的社会管理职能
二 公共权力的政治压迫特征
第四节 酋邦的合法性基础
一 复杂政治形态都面临合法性的价值建构问题
二 酋邦社会合法性的建构与实现
第五节 酋邦政治形态的人类学基础
一 酋邦政治形态的基本特点
二 酋邦政治形态的人类学分析
第七章 国家的起源及两种起源模式下公共秩序维系机制的人类学基础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一 国家的本质
二 国家产生的条件
三 国家产生的两种重要途径
第二节 两种起源模式下公共秩序维系机制的人类学基础
一 国家起源的两种模式
二 两种起源模式下公共秩序维系机制的比较研究
三 两种起源模式下公共秩序维系机制的人类学分析
第八章 民族国家时代公共秩序建构的人类学分析
第一节 政治人类学在民族国家公共秩序建构问题上的研究视角
一 政治学的建构论视角
二 人类学的生成论视角
三 政治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在建构论基础上整合人类学的视角
第二节 从人类学视角研究民族国家公共秩序建构逻辑的必要性
一 原生性民族国家建构的人类学基础
二 模仿性民族国家公共秩序建构的人类学分析
参考文献
一 著作
二 论文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