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联系客服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但取一瓢饮:写给作家朋友的书话
字数: 252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作者: 李林荣
出版日期: 2019-01-01
商品条码: 9787511557131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68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52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收藏
上架到店铺
×
Close
上架到店铺
{{shop.name}}
点此去绑定店铺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但取一瓢饮:写给作家朋友的书话》是知名作者李林荣从2012年9月至今在《文艺报》开辟的书话、读书笔记专栏,计200余则。这些读书笔记,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领域。每篇用六七百字,或点出该书的特点、价值和意义,或就版式风格进行关涉,不一而足,可以看作一部近年来人文历史类图书的读书笔记。其用意,是给读者和作家朋友推荐书目,从而进行朝向当下的对话。
作者简介
李林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执行主任,北京老舍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北京作协理事,中国作协会员。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文学博士。著有《嬗变的文体:社会历史景深中的中国现当代散文》《经典的祛魅:鲁迅文学世界及其历史情境新探》《疆域与维度: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跨世纪转型》《犁与剑:鲁迅文体与思想再认识》等,发表学术论文及各类文艺评论200余篇。
目录
《北京的胡同四合院》
《弗罗斯特诗选:英汉对照》
《远去的文学时代》
《百姓生活记忆:上海故事》
《现代学人谜案》
《大故宫2》
《像史学家一样逛北京》
《明朝没有沈万三:顾诚文史札记》
《王学泰自选集:岁月留声》
《张梦阳散文精品集》
《朱光潜美的人生》
《访美记》
《在意义天际的写作》
《我们曾历经沧桑》
《逸事: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纪实》
《话题2012》
《沈从文家书[1966―1976]》
《花边新闻:另类中国记者史》
《文学江湖》
《日子里的中国:咱老百姓这20年》
《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
《影像的力量》
《黑洞:弘光纪事》
《香:文学?历史?生活》
《梁》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
《像唐诗一样生活》
《王国维家事》
《鸳鸯谱》
《中韩文化谈》
《东瀛品梅》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国会现场1911―1928》
《谒无名思想家墓》
《徒步中国》
《台湾四百年》
《当历史可以观看》
《思想利器:当代中国研究的史料问题》
《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
《北大中文系第一课》
《中国化的日本》
《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
《南画十六观》
《敬重与惜别》(改定版)
《他们的中国》
《你们是你们,我是我》
《我的人生故事》
《顾准历史笔记》
《最后的儒家》(2013版)
《身边的江湖》《<世界文学>中的美术》
《唐诗三论:诗歌的结构主义批评》
《宁静的地平线》
《中国都市史》
《船头》
《重构近代中国:中国历史写作中的想象与真实》
《周策纵作品集1:忆己怀人》
《书风法雨》
《一个人和新疆:周涛口述自传》
《野渡》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哈佛日本文明简史》(插图修订版)
《古希腊艺术》(插图版)
《现代英文选评注》
《赖床》
《全球化与文化政治》
《政治的细节》
《中国艺术与文化》(插图修订版)
《正方形的乡愁》
《京都流年》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共和中的帝制》
《中国现代小说史》
《论中国文学》
《经典作家十五讲》
《禅定荒野》
《罗马人》(插图第4版)
《丛林故事》(汉英对照全2册)
《国学与中国人文》
《清日战争》
《日常生活的启蒙者》
《威尼斯与阿姆斯特丹:十七世纪城市精英研究》
《记忆的风景》
《讲学札记》
《北京老照片的故事》
《小辰光》
《巍巍正阳》
《天崩地解――黄宗羲传》
《且借纸遁》
《鱼羊野史?第2卷》
《陈寅恪的学说》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内外之间:屏风意义的唐宋转型》
《特权:哈佛与统治阶层的教育》
《大师与经典》
《波斯札记》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明治维新的国度》
《中国神话传说》(简明版)
《文学史微观察》《当代文学批评》
《古典社会学理论》
《群氓之族》
《我是怎样拍电影的》
《东京留学记忆》
《耶鲁大学公开课:政治哲学》
《文学阅读指南》
《我们应有的反思》
《德国与中国:历史中的相遇》
《多元文化时代的比较文学》
《写作人生》
《去波斯湾看海》
《丝绸之路新史》
《索尔?贝娄访谈录:在我离去之前,结清我的账目》
《再见大师》
《古典传统》
《国际关系的文化理论》
《中国的近代性:1840~1919》
《科学精英:求解斯芬克斯之谜的人们》
《这不可能的艺术:瑞典现代作家群像》
《乔忠延客体散文》
《她从聊斋来》
《耶鲁文学小历史》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2》
《人歌人哭大旗前》
《宫崎市定中国史》
《鲁迅救亡之梦的去向:从恶魔派诗人论到(狂人日记)》
《论德国浪漫派》
《论因特网》
《吉他琴的呜咽:西语文学地图》
《百年旧痕》
《上学记》(增订版)
《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
《我们生活的时代》
《启蒙:一个欧洲项目》
《创造社与日本文学》
《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戏剧的故事》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
《无悔》
《福柯的最后一课》
《藩屏:明代中国的皇家艺术与权力》
《唐人小说》
《文明对话中的儒家:21世纪访谈》
《炮声中的电影:中日电影前史》
《未竟的往昔:法国知识分子,1944―1956》
《文学回忆录》
《超越帝国》
《“左联”与左翼文学运动》
《直觉》《文明的滴定》
《思念集》
《见惯而怪之》
《老街童话》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我的非洲之旅》
《地理学与生活》
《回望》
《人情之美》
《治村》
《诗人郑珍与中国现代性的崛起》
《小说修辞学》
《沈寂人物琐忆》
《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
《红军长征记》(全二册)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
《中国文化传统的六个面向》
《心画》
《文学理论》
《散文是同亲人谈心》
《巴黎文学地图》
《古诗十九首初探》
《亚洲史概说》
《北京的隐秘角落》
《与尼采一起生活》
《卡夫卡谜题》
《中国思想史》
《通向哲学的后楼梯》
《陇中手艺》
《张恨水传》
《美国电影美国文化》
《如何写影评》
《心灵革命》
《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中国叙事学》(第2版)
摘要
《百姓生活记忆:上海故事》
上海影像工作室著
学林出版社 2012年4月出版
若论近代以降,中国很有故事的城市是哪儿,上海即便算不得无与伦比的“专享”,也保证该是名列前茅的“之一”。不过,讲好上海的故事,可真不容易。戏曲、影像、小说以至社会学、历史学研究的世界里,海派的风旗猎猎飘扬了一个多世纪,上海的故事却似刚刚开了个头。
之所以如此,一个要紧的原因兴许就在于:以往种种上海故事的讲法,多有意无意地走了视点和立意不是太高就是太低的两极化路数。而偏偏一般人对一座城市所特有的风土气息、生活氛围、文化品质的感触,多来自那种比理论概括的凌空高蹈要低得多,比蹲在私人经验的地面上又要高得多的,能跟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的中层,取平视角度的特定方位上。这本从上海电视台热播了一年多的一档专题片脱胎而来的《百姓生活记忆》,呈现出的就是一种过去很难见到的、很典型的平视着城市公共生活空间各维度的上海故事的场景。
在这一场景中,宏观地标形态的“文化广场”“鸳鸯楼”“小菜场”“淮国旧”,微观符号形态的“宣传画”“老师傅”“恋爱日记”“老电影”“女劳模时装”“数理化自学丛书”“纪录片《中国》”,以及看似琐屑的8块钱的家常储蓄、“电线木头”上的换房小广告、弄堂小孩的乒乓热,与足可载入正史的里弄生产组、崇明大围垦、虹口犹太难民区等大话题,都得到了同等翔切、同等温暖的寻访和追述。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由多位青年作者集体合撰的“上海故事”,全书各篇的语言表述,都保持了似话家常的从容晓畅、恬淡风趣和如出一人一腔的个性化的细腻婉转,让人从中分明感觉到沪上风情的文思趣味在徐徐漾起,却丝毫不必领受寻常影视节目配套书文笔上难免的憨直、粗陋。
《现代学人谜案》
散木著 金城出版社 2012年3月出版
印象中,本名郭汾阳的散木先生,是一位精于现代文学史料考订而又勤于写作的长者。早在十多年前,作者署为“散木”的许多勘查鲁迅生平和著作方面有趣细节的清通短文,就开始引得我暗加关注。后来读到一部以鲁迅诗句“于无声处听惊雷”为名的论鲁迅与文网的专著,从作者简介才知道,“散木”这古朴的笔名,原来代表的是位“五年级下半学期”生的中生代学者。同时,还发现散木在学术史领域的探求、归集所及,并不仅以文学这块地盘为限,而是远逾出一科一界的边际,大有凡“林”之所存、“木”之所在,皆在其彀中的气派。
《现代学人谜案》这本新书,再度显出这样的格局。全书13篇,落在各篇论究聚焦点上的男一号主角,就有14位之多:黄远生、夏瑞芳、刘师培、丁则良、老舍、季羡林、翦伯赞、胡适、徐高阮、张其昀、卫聚贤、陈寅恪、鲁迅、王国维、何兆武。
其中,分量很重的,或许当推揭示黄远生和夏瑞芳“枉死”真相、探析刘师培人生曲折、记述翦伯赞“退不失行”,以及彰显张其昀、卫聚贤被社会和时代的烟雨风云所湮没的生平行迹的5篇。追索丁则良为“缄默的尊严”而赴死、徐高阮“告别革命”而沉沦的前因后果的两篇,也很耐寻味。而有关王国维自沉、老舍纠结、季羡林的胡适观、陈寅恪与鲁迅交往、何兆武《上学记》的几篇,则相形之下,在材料和剖析上略显平淡了些。
但文有文眼,书有书胆,这本书拢共15万字、169页,丰厚的史料和精到的阐释迭出互见的部分占到了―多半,再加之通贯全书的雅驯而不乏机趣的文字,也颇可单独赏读,整体看来,接近可谓货真价实。
P7-10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