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 作者: 《国学经典文库》编委会
  • 出版日期: 2018-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4368192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01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本以纪实性叙事手法编写的人物传记类书籍。本书的主人公为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本书以时间发展为线索,共分为十四章对朱元璋的事迹进行阐述。朱元璋从小家里贫困,无法读书,他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经过自身艰苦努力,成长为元末农民起义。他率领部队打败劲敌陈友谅,消灭张士诚,创建大明王朝。
作者简介
<国学经典文库>丛书编委会,丛书编委会曾策划出版有《青花瓷》《国学典藏》《超值典藏书系》等系列丛书,目前正致力于少儿读物的出版、发行事业
目录
第一章 一路艰难前行的少年
出生在贫苦的家庭
元朝统治下的时代背景
卓异少年,游戏常扮帝王
1344年,灾难的开始
被迫离寺,接触白莲教
艰难中被迫从军
第二章 命运的转折就此开启
烽烟四起的红巾军起义
人生的转折,迎娶马氏
濠州拼死救岳丈
与主帅的矛盾
朱元璋的崛起
第三章 步步为营,终揽军中大权
驴牌寨收兵,淘得第一桶金
儒士慕名来投,初露逐鹿之心
解滁州之危
智取和州城
郭帅病故,适时揽军权
第四章 攻城略地徐徐发展
巢湖军归附,建立水军基础
取集庆,先下采石矶
三攻集庆,金陵奏凯歌
访朱升礼贤问策
刘基出山,十八策平天下
重视军民,巩固后方
首取建德,亲征婺州
第五章 一统天下的征战
陈友谅兴兵起事
刘基献计,定克陈之策
应天政权的内忧外患
洪都保卫战,朱文正显威
鄱阳湖一决雌雄
迫降西昌,汉国覆灭
攻取淮东,剪张士诚羽翼
断其臂捣其穴,张士诚灭亡
第六章 审时度势,南征北伐
登基在即,建制立法
收伏明玉珍,克陈友定
统一江南,出兵攻夏
北伐之前,商定策略
波澜壮阔的北伐
第七章 赶尽杀绝灭穷寇,统一全国
蒙古人最后的品牌
王保保雪耻
徐达与王保保的双雄对决
二次北伐失利
收复云南
多次北伐,肃清北元
第八章 创建大明王朝
建都登基,君临天下
论功行赏,大封功臣
构建政权体系,官员各司其职
选贤任能,兴办教育
制定《大明律》《大诰》
第九章 农工商的实施
轻徭薄赋,恢复农业生产
奖励垦荒,实行屯田
扶植手工业的发展
种植经济作物,纺织业蓬勃发展
整合货币,统筹经济
第十章 教化文治,控制臣民
以身作则,杜绝奢靡
尊孔崇儒,宣言忠孝
扶持佛教、道教
整肃科举的“南北榜案”
兴文字狱,是否确有其事
因俗而治,各民族归附
第十一章 强化中央集权
欲与功臣永葆富贵
文臣“窝里斗”
拿胡惟庸开刀,废除丞相一职
李善长不得善终
设立都察院特务机构
第十二章 巩固政权的血雨腥风
从严要求官员,明初吏治清明
重刑反贪,酿成“空印”“郭桓”案
收回兵权引发蓝玉案
功臣被杀,将星凋零
嗜杀心理分析
嗜杀带来的影响
第十三章 帝王的生活
令人敬重的马皇后
诸位妃嫔的悲惨命运
皇子公主命运各不相同
分封诸子,藩王御边
第十四章 一代君主的最后时光
痛失太子,立皇太孙
为皇储而烦忧
匆匆辞世留下的隐患
是非功过谁来说
摘要
    出生在贫苦的家庭
     公元1328年10月21日半夜时,英明神武、千古一帝的明太祖朱元璋诞生于今安徽省凤阳县太平乡,那时凤阳还不叫凤阳,叫濠州。那一年是元朝文宗元年。那没有电闪雷鸣,也没有真龙降世。
     中国历目前对开国君王的身世神化几乎成为惯例,朱元璋也不例外。无论是统治阶级为传播君权神授的思想而穿凿附会,还是老百姓出于对皇权的敬畏以讹传讹,总之为了佐证这位大明王朝开国帝王的非凡来头,史书照例收录了些许传说。《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降生的前晚上,其母陈氏梦见一位头戴黄冠之人,递给她一颗药丸,过了一会儿,药丸光芒四射,满室生辉。陈氏按照指示吞服药丸,甘香异常,陈氏醒来尚觉满口余香。次日朱元璋诞生时满屋红光,邻居远远望去,以为发生了火灾,纷纷赶来救火,却发现根本没有失火,人们暗自惊讶。
     而相对于朱元璋如此神乎其神的出生传说,朱元璋身世实在乏善可陈,朱元璋祖父朱初一出生在金陵句容(今江苏句容)朱家巷,当时元朝实行匠户制度,朱初一的家庭被编人淘金户,即每年要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额的金子。由于河里面的金子越淘越少,朱初一只得改种庄稼,以粮食换购金子来完成任务。即使如此,朱初一还是入不敷出,日常用度都不能维持。
     虽然传统观念里认为“安土重迁,人离乡贱”,但是为了生存,养活一大家子,朱初一于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带着一家老小长途跋涉来到泗州的盱眙县,拓荒种地谋生。这一年,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才八岁。也许是应了“人挪活,树挪死”这句话,再加上朱初一十多年来的辛苦耕耘,总之朱家的日子相较之前要宽裕一些,朱初一甚至为儿子们各自娶了一房媳妇。朱五四娶了盱眙县巫师陈公的小女儿为妻。
     顺便说一下,朱元璋专享可以拿出手的亲戚便是这位外祖公――陈公。陈公原是南宋大将张世杰麾下的亲兵,蒙古军队南下时,张世杰和丞相陆秀夫保护着幼主赵?一路南撤。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正月,南宋军队在崖山与元军海战以失败告终,陆秀夫背着年仅七岁的赵?投海自尽。张世杰则率领残部突出重围,打算重立赵氏子孙,东山再起,光复河山。可能是大宋气数已尽,张世杰的舰队在几天后突遭台风袭击,张世杰不幸身死,宣告南宋有效灭亡。陈公却在这场海难中活了下来,历经困难回到家乡扬州,此时已经江山易主,陈公担心自己会给家人带来祸患,便举家迁往盱眙县津里镇,依靠巫术度日。
     关于外祖父陈公的这段峥嵘岁月,朱元璋小时候没少听母亲陈氏讲起过,可谓倒背如流,而朱元璋并不腻烦,对他这样一个少时放羊牧牛的玩童来说,那无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另一番世界,所以心中为有这样的一位外祖父感到自豪,这种感情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了朱元璋一生。
     回到原来的话题,爷爷朱初一在给儿子娶了媳妇后没多久,就撒手人寰,自此,朱氏兄弟生活日益困顿,每况愈下,兄弟俩商量决定再次搬家,老大朱五一全家搬到了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朱五四则几经辗转,很后也搬到了大哥所在的濠州钟离。即使在搬到濠州钟离后,朱五四也搬了好几次家。倒不是朱五四爱折腾,实在是受生活所迫,朱五四全家靠种地为生,自家又没有田地,只得从地主大户那里租田耕种。而对于朱五四这样的外乡佃户,地主则往往要进行一番盘剥,如两三年内佃户将田地侍弄得肥熟后,地主便趁机涨租,甚至干脆收回田地,而像朱五四这种贫困无依的佃户只能再三忍受地主的盘剥,忍无可忍时只能背井离乡,另谋他途。朱元璋是在他家搬到“钟离东乡”之后不久出生的。
     而朱五四是个老实巴交的乡下人,平生只会种地,无一技傍身,好在勤勤恳恳,一大家子就靠他卖苦力养活。然而朱五四忙完田里的活儿,回到家也不闲着,孩子一个接一个地生。朱五四一家如此困顿,与他子女的“高产”不无关系,朱元璋小时候叫朱重八,上面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是家中的老幺。大家也许会奇怪,怎么朱元璋一家名字都跟数字有关。按照记载,元代汉人百姓如果不上学的话是不能有名字的,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而朱五一和朱五四生的几个男丁里,朱元璋排行第八,因此名字叫朱重八。只是在投奔红巾军稍稍发迹之后改名叫“元璋”。而在投奔红巾军之前朱元璋都是在生命线挣扎,颠沛流离,每天为一日三餐发愁。
     P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