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圣祖康熙

清圣祖康熙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 作者: 《国学经典文库》编委会
  • 出版日期: 2019-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437238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01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清圣祖康熙》以康熙时间为线索,详细描述他的一生经历,重点再现他登基之后励精图治开创清朝盛世整个历史。康熙少年承运,8岁就登基,14岁亲政,小小年纪就开始展现才华。为了国家统一和强大,他智擒鳌拜、裁撤三藩、亲征噶尔丹、收复台湾地区,确保国土安宁。在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英勇无比。对内在政策方面,放款垦荒免税年限,鼓励百姓垦荒,整顿吏治,巩固基业。本书还讲述康熙在文化方面的巨大贡献。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康熙才华与天赋、智慧与胆识、勤政与谦虚品质,在书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他作为封建社会杰出帝王的光辉形象,一定会印在读者脑海
作者简介
<国学经典文库>丛书编委会,丛书编委会曾策划出版有《青花瓷》《国学典藏》《超值典藏书系》等系列丛书,目前正致力于少儿读物的出版、发行事业
目录
第一章 志存高远的少年
第三皇子,玄烨的三种血缘
父皇问志,善待经历与机遇
童年康熙,幸与不幸的交织
功归祖母,命运之神的垂青
第二章 精心准备的除奸行动
幼年登基,辅臣专权令人优
孤儿寡母,初露野心的鳌拜
隐忍退让,保护帝师斗权臣
生死博弈,抢夺有利的筹码
忍辱负重,刻骨铭心的仇恨
康熙亲政,用忍耐麻痹鳌拜
苦心经营,制订锄奸的计划
智擒鳌拜,博大胸怀容天下
第三章 巩固权力走向独裁
励精图治,赢取汉人的支持
竭心尽力,民生为国之大计
制造舆论,令学子文人归心
严于律己,立志做个好皇帝
大权独揽,掌控权力的核心
设南书房,巧建权力的中枢
密折制度,完善的监察体制
御门听政,勤劳谨慎始如一
第四章 下定决心撤三藩
尾大不掉,藩地势力大如国
将计就计,顺势下达“撤藩”令
严峻考验,吴三桂起兵造反
运筹帷幄,高效的战略部署
孤立敌人,明确的政治策略
内外交困,过人的胆略决心
捕捉机会,机敏的战争眼光
大胆放权,超然的胸襟气魄
两军对垒,很好的军事才华
恩威并施,平息耿精忠叛乱
相忍为国,清除尚之信作乱
荆岳对垒,从容的指挥调度
决战岳州,正确的形势分析
一鼓作气,剿灭吴三桂势力
第五章 清朝政府对台湾的统一
郑氏家族,台湾风雨二十载
争权夺利,台湾郑氏起内乱
招抚为主,长期复杂的斗争
坚持和谈,郑经被驱守台湾
三藩叛乱,郑经趁机攻闽粤
平定海防,决策进剿台湾岛
用人不疑,授施琅专征大权
澎湖决战,收复台湾设建制
远洋贸易,展界开海惠民生
第六章 以遗乱为鉴,再固皇权
朱三太子,京城内乱起风云
严中有宽,安定民心固皇权
以史为鉴,谨慎对待文字狱
适可而止,把握惩戒的尺度
第七章 取得的很好功勋
东北之患,沙俄入侵黑龙江
寸土必争,驻兵永戍黑龙江
边疆隐患,噶尔丹祸乱北方
军事外交,康熙收复雅克萨
平定北疆,签订《尼布楚条约》
太子领兵,佟国纲护驾身亡
多伦会盟,坚固的北疆长城
第八章 铁血亲征噶尔丹
近攻谋权,噶尔丹野心勃勃
东进政策,噶尔丹挑起战争
灭敌气焰,康熙亲征噶尔丹
再次亲征,歼灭噶尔丹精锐
帝王铁血,灭噶尔丹平漠北
第九章 振兴格鲁派,进兵安藏
尊崇达赖,间接地统治西藏
化导悖乱,加强西藏的统治
挥师平叛,准噶尔入侵西藏
初战失利,“驱准保藏”再出征
第十章 经世策论以定国
吏治积弊,危及政权的统治
坚持不懈,整顿吏治惩贪腐
扶清惩贪,双管齐下清吏治
洞若观火,驾驭并消灭党争
生计问题,对旗务进行改革
百次出巡,以丰富治国之道
第十一章 各种利民措施
财政改革,力行节约身作则
鼓励垦荒,注重农业的发展
蠲免钱粮,薄赋轻徭赈灾荒
勤政爱民,尚节俭以惜财用
唯才是用,选拔治河的人才
变害为利,持之以恒治黄淮
持之以恒,从无定走向永定
第十二章 晚年时期的康熙帝
读书之道,博古通今铸盛世
多子多孙,在位最长的皇帝
九子夺嫡,太子复立与再废
文学瑰宝,编纂修《康熙字典》
是非功过,辉煌的康熙盛世
摘要
    童年康熙,幸与不幸的交织
     玄烨身为皇子,拥有常人所没有的荣耀与尊贵,但是,他失去了幼儿应当享受的母爱天伦。按照清朝的规矩,皇家子女生下来后,都要由保姆带走,交给乳母抚养。一个皇家子女通常要由四十个人来服侍,除八个保姆、八个乳母外,还有针线上人、浆洗上人、灯火上人、锅灶上人等。
     玄烨也不例外,出生后就与生母分离,每隔几个月母子才能见上一面,见面之后生母也不允许随便逗孩子,在孩子学说话后,生母更是不允许随便与孩子说话。当时很多孩子因为感染了流行性天花而夭折,为了避免感染天花,玄烨就由乳母带着离开紫城,到北京西郊的一所寺庙中躲避天花。
     当时,玄烨按照古老的办法,用天花病人的脓疮制成的粉末接种疫苗,将粉末吹进他的左鼻孔。按照正常反应,孩子在接种完这种疫苗后,就会发烧,并伴发轻微的水痘。不过这个法子在玄烨身上无效,玄烨仍然没有摆脱天花的侵袭。玄烨凭借顽强的生命力,从死神的手中挣脱,侥幸地活了下来,只是在脸上留下了许多麻点。这期间,玄烨度过了与父母长期分离的孤独时光,日后玄烨经常感慨:“朕幼年时,由保姆护视,住在紫城外,未得一日承欢父母膝下。”
     康熙八年的皇子生活,遭受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八个不幸。
     靠前个不幸是从小就离开母亲的怀抱,独住一处,不仅没有和父母同住,而且很难见到父亲与母亲一面。
     第二个不幸是宫外避痘。世居山林的满洲人和蒙古人,来到中原后容易感染天花,而这种病在当时来说死亡率很高,又没有药,宫廷中也是谈痘色变,于是玄烨在两三岁的时候,就从皇宫中搬出去避痘了,直到四五岁出痘以后,才搬回皇宫。
     第三个不幸是家庭关系复杂。顺治帝先后娶了十九位后妃,其中有满洲人、蒙古人、汉人,家庭关系十分复杂,孝庄为顺治帝选了五位博尔济吉特氏的蒙古后妃,但顺治帝并不喜欢她们,先是废掉了靠前位皇后,又疏远了第二位皇后,冷落了另三位蒙古妃子,顺治帝和孝庄的关系也因此磕磕绊绊,而这些都是玄烨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
     第四个不幸是玄烨被父皇忽视。在玄烨二到七岁的时间里,顺治帝热恋董鄂氏;玄烨三岁时,董鄂氏入宫,成为皇贵妃;在玄烨四岁时,董鄂妃生下一个儿子,也就是皇四子,被顺治帝视为皇位的继承人;玄烨五岁时,皇四子夭折,追封荣亲王,顺治帝与董鄂妃悲痛欲绝;玄烨七岁时,董鄂妃病逝,顺治帝悲伤过度,寻死觅活,很后还要剃度出家,不久又身染重病,在玄烨成长的六年时间中,顺治帝根本无暇顾及他。
     第五个不幸是出天花。天花一出,九死一生。当时又没有药,全靠着自身的抵抗力,玄烨在发烧、疼痛、恐惧中煎熬,在保姆和太监的悉心照料下,玄烨躲过一劫,小小年纪,就经历了一场生死的考验。
     第六个不幸是脸上因为天花留下了麻子。对普通人来说,脸上留下麻子都是一种遗憾,更何况康熙。
     第七个不幸是八岁痛失父亲。虽然被父皇冷落,但毕竟还有父皇的庇护,就在玄烨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顺治帝就与世长辞了,年仅二十四岁,这给当时幼小的玄烨在心灵上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第八个不幸是十岁丧母。在玄烨十岁,也就是九周岁的时候,母亲佟佳氏也病死了。一个九周岁的孩子,在两年内父母双亡,这对玄烨来说是天崩地裂的灾难,是人生中很大的不幸。玄烨是在充满宫廷悲剧的忧患中度过童年的,很少享受家庭的亲情和温暖,是他一生中很大的遗憾,这个遗憾伴随了他的一生,直至晚年,他还一直耿耿于怀。
     玄烨在不幸面前没有气馁、没有消沉、没有颓废,他勤奋学习,磨炼意志,培养了自强、自立、自信的意志。在他出宫避痘的时候,孝庄太皇太后经常派苏麻喇姑去照料他,苏麻喇姑是孝庄的陪嫁侍女,但是她精通满语,写得一手漂亮的满文,文化素养很高,而且为人厚道,可以说是玄烨的启蒙老师。苏麻喇姑有个习惯,每年的除夕夜,她都要将洗脚水澄清,放在碗里,一饮而尽。她说是为了敬神消灾,实际上体现了蒙古游牧民族对水的渴望和敬重,多年来富足的宫廷生活并没有令苏麻喇姑忘记过去,苏麻喇姑朴素的作风对玄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苏麻喇姑是一位集仁、善、智、勇、美于一身的完美女性,她坚韧、乐观,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坚强的意志战胜了命运带给她的痛苦,赢得了五代四帝和皇家的尊敬。
     玄烨五岁开始读书写字,他除要学习满洲语文、蒙古语文之外,还要学习汉语文。其中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对他幼小的心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玄烨学习汉族传统文化时,先朗读,后背诵,他给自己规定每一段、每一篇都要朗读一百二十遍,然后再背诵一百二十遍,直到滚瓜烂熟,融会于心。玄烨通过读书初步了解历史,了解经典,贯通古今,为他后来治国平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玄烨童年因为出痘九死一生,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对他继承皇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顺治帝在临终前选择继承人时,把出过天花作为一项重要的条件,因为出过天花的人具有终身的免疫力,为了朝廷政局的稳定,玄烨因祸得福,成为皇位继承人。
     P9-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