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弘一大师传(精装特藏版)

弘一大师传(精装特藏版)

  • 字数: 38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作者: 陈慧剑 著
  • 出版日期: 2019-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760604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6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精神完美结合的标杆性人物★ 多情至极、浪漫至极、灿烂至极、平淡至极、传奇至极★ 林语堂、丰子恺、张爱玲等人推崇备至的心灵导师★ 一生过了两辈子,从红尘里的民国范儿走向青灯下的悲欣交集★ 三十六年一部书,弘学泰斗陈慧剑倾注后半生心血的传世名作★ 高度还原大师传奇一生,真实、感人,畅销数十万册★ 荣获台湾中山文化学术基金会传记文学奖
内容简介
弘一大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是我国很好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佛学家,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被誉为中国近百年艺术目前难得一遇的通才和奇才。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成就了中国近代目前的13个第一,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同时,他在教育、哲学、佛学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更是培养出了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批名人。此部《弘一大师传》为台湾有名佛学家、僧传作家、弘学泰斗陈慧剑先生耗时三十六年创作并八次修订而成,全书以时间为序,完整地讲述了弘一大师暨艺术大师李叔同的传奇人生,史料可信、文笔优美。 该书出版后荣获台湾中山文化学术基金会传记文学奖,不仅在两岸三地畅销数十万册,而且于世界各地广泛流传,是一部为无数人带来温暖、感动、智慧和力量的传记佳作。
作者简介
陈慧剑先生,是台湾一位很有名望的佛学家、僧传作家和弘学专家。1925年出生,江苏泗阳人。1943年弃学从军。1948年底随国民党部队退至浙江舟山群岛,在此皈依静安老和尚。1949年赴台。1959年退役。1960年以后致力于佛学研究和高僧传记创作,成绩卓著,其中以《弘一大师传》影响力优选。1994年创办“弘一大师纪念学会”。2001年4月抱病前往香港查找弘一大师的资料,在故旧纸堆里连续翻阅了四天,奔波回来后心脏病发不治,于4月12日晚去世,享年76岁。 陈慧剑先生先后为近现代十余位高僧撰写传记。就这些作品的质量而言,陈慧剑先生堪称现代僧传的先驱,佛学作家的杰出代表。
目录
台版出版序 /1 推荐序  一个自觉生命的完成 /2自序一  自古圣贤皆寂寞 /8自序二  高山仰止 /10[壹] ⊙降生 /001[贰] ⊙父死 /005 [叁] ⊙出岫 /009 [肆] ⊙南迁 /014 [伍] ⊙本色 /019[陆] ⊙亲情 /025 [柒] ⊙上野(一) /032[捌] ⊙上野(二) /041[玖] ⊙上野(三) /050 [壹零] ⊙转捩 /059 [壹壹] ⊙悲欢 /065[壹贰] ⊙桃李 /073 [壹叁] ⊙空灵 /081[壹肆] ⊙水月 /095 [壹伍] ⊙永诀 /104[壹陆] ⊙空门(一) /116 [壹柒] ⊙空门(二) /127[壹捌] ⊙空门(三) /137 [壹玖] ⊙沉潜 /147 [贰零] ⊙圣品 /157[贰壹] ⊙前尘 /168[贰贰] ⊙龙象 /178[贰叁] ⊙晚晴 /193[贰肆] ⊙闽缘 /202[贰伍] ⊙白湖 /212[贰陆] ⊙法侣 /224[贰柒] ⊙悲怀 /235[贰捌] ⊙病厄 /246[贰玖] ⊙湛山 /257[叁零] ⊙夕晖 /269[叁壹] ⊙栖隐 /281 [叁贰] ⊙福林 /292[叁叁] ⊙晚钟 /302附录  弘一大师行谊大事年表 /315
摘要
    降生
     一颗庄严的、灿烂的晨星,拖着一条彩色的长尾巴,从“大马骑郎”星系的遥远深空,迅速而冲动地划破黎明前乳白色的画布,奔向我们这个银河,没入在我们这个星海;我们地球上的人类,既无法证明它代表一个星球的陨落,也没理会它是否代表着一颗星辰的降生。
     太空的奥秘与星球的无际,使天文学者摇头叹息,使物理学家的“四度时空”依然停留在“大假设”的阶段。
     仅仅是一颗割裂宇宙海的流星美丽的尾巴,像一把发光的电刀,把“太空装”裂破一个口,钻了进去。
     大干世界,是何等庄严、奥秘、美丽?
     秋风瑟瑟晓风寒,北国的初醒大地,它揭开人们梦里的面纱,抖落胸脯上的寒霜,把斗大的金球,从东方的大海深处,捞出来;捧它升上去,冉冉地升上去!
     老人在书房里,同往日一样,照常衔着一袋烟,让一口口雾一般的烟圈,从花白的胡须里发散出来,升到他的视线平行点,开始幻化为一朵朵浓淡不均的烟云,迷乱了那双苍老的眼。
     “咳!”老人喷了一口烟,念道:“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在夜中过了!……”
     老人感慨地把唐六如《惜阴歌》念了几旬,然后望着洒满阳光的庭院,自言自语地说:“我李筱楼,再过两年,也就七十整了!”
     老人满口地道的官话里,依然保留着读书人的雅韵。从灰白的烟圈里,透过一层薄薄的愁雾,望过去,窗外的天井里,他那个先天不足的孩子,正摇着消瘦的胳膊,跑得气咻咻地,嘴里想要吆喝什么,可是连吆喝的劲儿也使不上,眼看一头就要栽到青石板铺着的院子里了。老人吃了一惊,慌不迭地扔了天竺木镶玛瑙嘴的烟袋管儿,抢两步,跨出大门,把儿子拦腰揽住,半疼半恼地骂道:“你看你慌的什么呀?是什么急事儿呀?这么一头栽坏了,这这这,这怎么得了?我说孩子,你这怎么啦?”
     那个瘦得不见血肉的小家伙,让老人这一挡,又连疼带骂,才定了定神,喘了口气还还原,正要报告什么消息,刚巧,西院子奶奶屋里的丫头小莲,也急急地奔过来了。这个丫头长得似个肉圆儿,人很结实,活似一个实心儿皮球。
     老人看着这个傻不楞登的丫头,禁不住咧咧嘴,等到丫头一仰脸,看到了老爷,一愣,这才收了缰,竟傻得跟老人道个“安”也忘了,狮子大张口,煞神似的嚷道:“老爷!您,您得了个儿子!您得了少爷了!……”
     这个丫头还没叫老人听清她的嘴里吐出什么骨头,就打算往回跑,老爷一跺脚,“咳!站着!”这一声就把她吓骏了,钉在那儿。
     “小莲!”老爷的右手,还搭在他孩子的头上,不忍心放下来。“唉!你这个傻大妞儿,别吓了他好不好?你说的话,好像嚼牙糖,怎么老是不嘹亮?”
     小莲噗嗤一笑,精神可来了。老人是什么官儿她也不想想,把两只眯缝眼儿一收一放:“我说老爷,我跟您报喜的呀!您,您听着,我们奶奶,就是刚才,您,听着喜鹊儿报喜吧?喳喳!喳!喳!喳喳!喳!就是这么个叫法,您添了个贵子啦!”
     “你说是?小莲――”老人睁大眼睛,看着脂肪球般的小莲,好像看一个大美人儿,把瘦孩子推过去,“你说的是?”
     “是的老爷!奶奶刚添了个贵子!”
     老人还是几分不相信,看情况,他老心里已经有了个准儿,便迈着大步,快七十岁的人了,走起步子来,像个小伙儿,赶到西厢院子,先停在门口,瞧瞧动静,厢房里挤一屋人,乱哄哄的。他老先在门口咳嗽一声,屋里人一听老爷来了,全静了下来,他这才理着胡子进屋。
     “恭喜老爷!恭喜老爷!恭喜老爷晚生贵子,锦上添花!……”
     老爷摆摆手,脸上流出一抹含蓄的笑。小莲刚好又从门外赶上来。“啊,老爷!我的话还有呢!”
     有人送过一张宽背太师椅子,老人坐下,瞅着小莲,说:“小莲!有话慢慢儿说,老爷有你一份贯钱!”
     老爷今天真高兴,苍老而庄重的声音,也变得年轻、慈祥了。一句“小莲”,叫得她那张肉红脸,红得似高梁粉搓的汤圆,红里发紫。小莲的脸越红,老人越高兴。
     老人拧着一把花白胡子,每一根胡子都有一份新的喜悦。屋里人全忍住笑。可小莲的厚嘴唇噘得似莲蓬头儿。
     “老爷!”小莲放松噘着的嘴唇,“我说呀,别人可没有我更明白了!我们的哥儿呀,老爷!我在书房那边怎么讲的?啊!我说呀,我们哥儿刚露出一张红扑扑的小脸儿,你说呀,就有只鸟儿朝着我们厢房门里飞进来,我只道它认错了窝?嗨,你说它可怪!这么不多不少,不前不后,不左不右,就落在奶奶的窗沿上。我的爷!吓了我一跳,那只喜鹊儿,你说多漂亮,黑得似锦缎,身上像浇层釉子,油光水滑,哪有这么个鹊儿呢,我道。您猜怎么呀?它停在窗上还不说,嘴里还衔着一根长满绿叶的松枝,枝上密层层的叶子还不说,叶子上还带着露水珠儿,露水珠儿呢!……”
     “呵呵呵呵呵!”老人真乐了。
     “那您说奇不奇呢?”小莲比画着水萝卜粗的手指头,唾沫花乱飞,全无体统。“我说呀,那只喜鹊儿喳喳!喳喳!这么一报喜,嘴巴要张吧,可是松枝儿就落在窗户栏上了,我们的哥儿,也就落了地,哇哇唱了一支曲子。老爷!您说怎么着――那鹊儿胆也可不小,这么亮亮翅膀再叫两声,才逍遥自在地飞走了!老爷,您说说吧,这是什么意思?”
     老人没理她,可是好像在追想什么。
     “小莲!那根松枝儿在哪里?让我瞧瞧!”
     小莲一旋身,像着了魔,钻进产房,把鹊儿衔的松枝拿在手上。“呶,老爷!”
     老人把那根鲜绿青嫩的松枝接在手上,端详端详,嗅嗅,真香。
     于是,悄悄地遣开婆子们,走进产房――这在他那个时代,头上有“顶子”的官儿进产房,是犯忌的,可是他心里没存着这个意思。因为,他已皈依了佛陀――他撩开产妇的帐子,他敬爱的妇人,这个青春年代的妇人,为他,为他的下一代,经过一番剧烈的阵痛,平静地躺在床上,面孔虽然苍白,倒也显得圣洁、光彩。一个不十分胖,却显得出奇挺拔的婴儿,偎在他母亲身旁。老人忍不住倾下身子,喜悦地,又带着一丝垂老而伤感的气息,在妇人额上亲一亲,又亲了亲甜睡中的婴儿。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