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应用型本科人才弹性力培养

应用型本科人才弹性力培养

  • 字数: 206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邹一琴,郑仲桥,鲍静益
  • 出版日期: 2018-10-01
  • 商品条码: 978756418053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58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环境,同时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专业化的要求。《应用型本科人才弹性力培养》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研究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与产业需求实现智慧对接问题,提出应用型本科人才弹性力培养的理念,强调学生就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并能在现有的岗位上持续发展,使人才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人才弹性力培养能解决当前应用型人才应对市场变化灵敏度低、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人才培养不具备前瞻性等问题。《应用型本科人才弹性力培养》适合给从事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教学研究时参考,特别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研究时,《应用型本科人才弹性力培养》提出的“以学生能力培养和终身发展为重要前提,契合靠前靠前的改革形势,科学合理地进行改革”的思路,具有很好的借鉴参考作用。
目录
篇背景
1时代背景
1.1未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点
1.1.1都市圈及区域经济
1.1.2现代制造业和产业集群
1.1.3消费个性化与经济全球化
1.1.4绿色经济与集约型经济
1.1.5共享经济与经济新动能
1.1.6创新型队伍与创新型国家
1.2未来社会和经济对教育的要求
1.2.1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基础条件
1.2.2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
1.2.3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起决定性作用
1.2.4未来社会和经济状况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1.3未来社会和经济对高等教育的挑战
1.3.1高等教育技术创新的能力与实力有待提高
1.3.2高等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挑战
1.3.3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待加强
2国际国内背景
2.1关于人才弹性力
2.2国际教育背景的启示(OBE)
2.3人才弹性力培养的意义
3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3.1国际化趋势凸显
3.1.1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历史赋予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
3.1.2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使命要求
3.1.3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全球化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3.1.4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3.2学习形式的改变
3.2.1混合式学习的广泛应用
3.2.2学习空间的重构
3.2.3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融合
3.2.4个性化学习崭露头角
3.3能力培养的主导作用
3.3.1高等教育的趋势为能力主导型
3.3.2认证标准范式的变迁很快导入到工程教育实践
3.3.3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未来教育的重点
4应用型本科人才特征分析
4.1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界定与特征分析
4.2应用型创新人才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4.3应用型人才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4.4应用型创新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第2篇人才弹性力培养与专业建设
5人才培养模式
5.1双轴四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
5.1.1科学知识轴
5.1.2应用能力轴
5.2两方四维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
6课程体系
6.1课程体系与人才弹性力培养的关系
6.1.1课程设置的内涵
6.1.2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体系的特点
6.1.3课程体系与人才弹性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6.2课程体系与产业技术的柔性对接
6.3课程建设具体策略
6.3.1教学团队建设
6.3.2教学研究改革
6.3.3教学条件建设
7教学体系
7.1教学体系与人才弹性力培养的关系
7.2教学体系与产业技术的柔性对接
8实践教学模式
8.1实践教学体系与人才弹性力培养的关系
8.2实践教学体系与产业技术的柔性对接
9师资队伍
9.1师资队伍与人才弹性力培养的关系
9.1.1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
9.1.2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弹性力培养的关系
9.2师资队伍与产业技术的柔性对接
9.2.1聘任对接
9.2.2发展对接
10教学方式改革
10.1以目标为动机的多课程协同教学
10.2CPW教学
10.3分类培养
第3篇人才弹性力培养的策略与机制
11潜在能力培养
11.1潜在能力概述
11.2“成果为本”+“冰山理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潜在能力
11.2.10BE教育理念引导下冰山理论嫁接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11.2.2应用型创新人才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构建
11.2.3能力型课程体系的构建
11.2.4能力培养达成度的评价标准
12专业能力培养
12.1专业能力概述
12.2校园一职场循环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12.2.1课程项目全面提升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
12.2.2“研习工厂”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12.2.3“校代表”与“启航师”全面管理企业实习
13关键能力培养
13.1关键能力概述
13.2基于CBE的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模式
13.2.1实施方案
13.2.2实施手段
13.2.3评测体系
14创新能力培养
14.1创新能力概述
14.2以学术团体为桥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4.2.1挖掘行业资源,建设校企科研合作平台,培养创新型师资队伍,形成创新教育培养方法
14.2.2发挥行业优势,建立工程实践教学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14.2.3利用行业联盟,跟踪专业技术发展动态,实时更新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15学科交叉能力培养
15.1学科交叉能力概述
15.2多维跨界协作式培养途径培养学生交叉能力
第4篇感悟
16应用型本科学风建设的系统工程研究
16.1研究背景
16.2研究内容与实施
17大学本科教育何去何从
18大学是学会学习的生命历程
18.1学会学习是未来生存的头号本领
18.2大学是学会学习的生命历程
19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19.1关于教学设计
19.2关于教学组织
20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是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理性选择
20.1理论先行是快速提高教研能力的捷径
20.2实践研究是教学研究的最终使命
20.3教学研究必须是理论与实践双修
20.4如何开展教学研究
21内敛修身,提高技能。做很好的大学教师
21.1什么是很好的教师
21.2很好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
21.3什么是很好的教学
21.4如何成为具备很好教学技能的很好教师
22浅议如何组建教学团队
22.1当前我国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22.2如何组建教学团队
23高校课堂的教学细节
23.1教师讲话的语气对学生的影响
23.2知识点重复的重要性
23.3老师脱稿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影响
23.4课间如何与学生进行交流
24工科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建构与提升
24.1问题的提出
24.2工科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建构
24.3工科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
24.4结语
25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探索
25.1校企协同育人之困境与掣肘
25.2地方高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之审视与分析
25.3“新工科”语境下地方高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之实践与探索
25.4结论与观点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