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家在常熟文学丛书

家在常熟文学丛书

  • 字数: 2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 作者: 陶玉霖张国灿金曾豪袁文龙
  • 出版日期: 2018-12-01
  • 商品条码: 978755461288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516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部丛书以散文、随笔、诗歌的形式,礼赞名城常熟在改革开放40年中的辉煌成就,追寻常熟人在新时代中砥砺奋进的脚步,让读者品味文化名城常熟的江南风情。本部丛书共4册,分别是金曾豪《文莱轩随笔》,陶玉霖《生动的芦苇》,张国灿《乡愁如歌》,袁文龙《杂谈常熟话》。
目录
《生动的芦苇》
《乡愁如歌》
《杂谈常熟话》
《文莱轩随笔》
摘要
    水动起来,就有了声音。山涧细流,湖水拍岸,听起来如琴韵清丽,絮语委婉;山瀑倾泻,激流奔涌,如多声部的合唱,轰轰烈烈,豪情奔放;更有一种精致曼妙的水声,窗前雨打芭蕉,檐头滴雨叩阶,淅淅沥沥,滴滴答答,一种幽静中的期待,能润濡焦虑、抚慰相思。
     不同的水声,有不同的意境。一个极有才情的文人,想给自己营造一个舒适的家园,能听到各种不同意境的水声,占天籁为家藏。走出庭院,抬头仰望,有飞瀑倾泻的轰然鸣响;流连山涧,能闻得淙淙流泉轻唱;散步湖边,与拍岸波涛轻轻对话;读书窗前,累了,推开窗户,吸一口新鲜空气,窗外红枫绿梅、海棠芭蕉,这时,一只红胸鸟急急地躲到屋檐下,天下起雨来,侧耳倾听,雨点正在芭蕉叶上密密敲响,檐滴开始打起节拍……
     这样的意境是人间天堂。要实现这样的居所理想,似乎有点难。封建时代的读书人做了官,喜欢在故乡营造一个归隐之地,把山水搬到自己的园中,选几块湖石叠一隅假山,挖一泓清塘取其水色,再点缀些亭榭小桥,筑就一个得山水之趣的居所。这就是留给后人的江南园林,这样的园林,是一群精致小品的组合,完成了中国文人在思维上对大自然的占有,并非真正融入了自然。园林是玲珑的,却无法领略各种意趣的自然水声。跟东方人思维不同,西方人喜欢在大海边建一所别墅,在森林中造一幢小屋,把自己的居所融人自然,这样的融人,也只能选其一而不能兼得其他。
     对生活方式的设计和追求,是文化胸怀的一种表达。这位文人竟实现了这样的家居理想,在故乡筑起一处既得尽山水之趣,又能倾听大自然水声的理想居所,取名“拂水山庄”。他就是钱谦益,晚明文坛,诗文盖世,被称为“一代文宗”,官至礼部尚书。他能实现这样的家居理想,得益于他的故乡常熟为他提供了一块山水宝地。
     常熟城是镶嵌在山水之间的。山是虞山,葱茏绵延。水是尚湖,江南绿野里的一面镜子,倒映着十里青山和江南村舍。钱谦益的拂水山庄就筑在这山水之间。
     虞山和尚湖贴得很近。山水相依,山因水而更为秀丽,水依山而有其形声。翠崖上银帘如注,深涧淙淙琴鸣,自高而下,分流下山。北麓平缓,水脉分七条小溪流入古城,汇人琴河,因而有了“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千古丽句。南坡山势陡峭,各路水脉急匆匆奔流而下,飞瀑、山涧、清泉,自然有了各色水声,很后流入山前塘,在尚湖汇合。虞山之巅有一飞瀑很为壮观,两崖之间,有一深谷,每逢雨后,清泉流泻,形成飞瀑,瀑布在巨石上溅开,隆隆轰鸣之中,玉珠飞溅,水雾升腾,这是虞山上的一大景观,称“拂水岩”。钱谦益的山庄正在拂水岩下。
     山庄的规模之宏自不必说。起楼台于山石清泉之间,布亭榭于花芳掩映之中。钱谦益有了倾听大自然水声的愉悦。一夜春雨,清晨,钱谦益走出庭院,仰望虞山之巅,飞瀑轰响,晨风里,水雾拂过山庄,好不惬意,不诗兴大发:“拂水悬流万壑连,空山一夜响水泉。奔为匹练垂三沓,挽作银河向九天。”水声已融人这位士大夫文人的审美趣味。与瀑布形成对比的是山涧细流,舒舒缓缓,淌过山庄,绕过楼阁,回旋在小桥亭榭间。“风急蛟龙看喷洒,月明琴筑听潺谖”,月色下,钱谦益“听”的,依然是水声。
     山庄的屋宇房舍,分起居、读书、会客、观景、小憩等各色用途,依山临水,各自成景。“春流观瀑”“水阁风云”“梅圃溪堂”“月堤烟柳”……钱谦益的诗文里,多了“山庄八景”的题咏。
     按理说,这样的山庄留到今天,应该是规模十分可观的江南园林了。可惜,它很终衰败了、没落了、消失了。尘封的地方志乘里,只留下了“山庄八景”的诗句和一些零落的图片。
     山庄没有了,水声还在。雨后的山涧,呜呜咽咽,仿佛在诉说钱谦益的生不逢时。
     文坛上极负盛名的钱谦益,文采飞扬,弟子众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有很多粉丝。当时“秦淮八艳”之首的才女柳如是就是其中之一。明崇祯十三年(1640),柳如是女扮男装,乘一叶扁舟,来到常熟投名拜谒钱谦益,并作诗赠之。钱谦益见诗,不暗暗称奇。后来他知道,这位拜谒者是柳如是,顿生爱慕之心。柳如是不但仪态丰美,且才艺出众,善诗文,能书画,是名冠一时的名妓。第二年正月,钱谦益“雇香车”“催玉笛”,与柳如是携手来到拂水山庄,正值梅花初放,二人在山庄赏梅定情。一个士大夫,想纳名妓为妾,不见容于当时礼法,钱、柳不顾族人和舆论反对,在船上举行婚礼。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浪漫的。这年是崇祯十四年(1641),钱谦益六十岁,柳如是二十四岁,人称“白发红颜”姻缘。才子佳人,双双人住拂水山庄。山水间赋诗,月色下操琴。驾扁舟,尚湖荡碧;听水声,互诉衷肠。这样舒心的日子没有太长,三年后,大明王朝倾覆。
     1644年,清兵攻陷北京后,南明弘光小朝廷在南京建立,钱谦益被起用为礼部尚书。第二年五月,清兵南下,钱谦益开城迎降。一代文宗,因“失节”留下历史话柄。后来,钱谦益又因秘密支持“反清复明”活动,被捕入狱,吃尽苦头。清康熙三年(1664),八十三岁的钱谦益抱恨而逝。
     悲剧还未完结。钱谦益的诗文才情和“失节”行为的反差,受到后人讥讽,“可惜风流品未全”“行太卑微诗太俊”……清廷本来就看不起贰臣,再加上钱谦益降清后又反清,更为清廷恼怒鄙视。后清廷下令止阅读和流传他的诗文著述。如此景况下,拂水山庄的衰败和消失成为必然。
     后来的史学界,也有为钱谦益说话的。大明王朝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清兵扬州十日屠城,血流成河,杀声直逼南京城下,大军压境,小朝廷的皇帝逃走了,国已不国,一介书生,如何御敌?开城迎降,出于无奈,至少让城内百姓免遭无辜杀戮……孰是孰非,让史学家们去讨论吧。总之,拂水山庄是没有了。
     雨后,飞瀑依旧,水声依旧。山涧的清泉,带着钱、柳的怨忧,呜咽了几百年…… P10-1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