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苜蓿考
字数: 35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孙启忠
出版日期: 2018-12-01
商品条码: 9787030592279
版次: 1
开本: 其他
页数: 264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12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撰写的丛书《苜蓿科学研究文丛》的分册之一,本书内容主要侧重在"考"字上,通过三篇十余部分内容论述,全面研考苜蓿的历史学、生物学内涵。靠前篇探讨苜蓿起源和生物学考,内容包括苜蓿起源与传播考、引入时间考、原产地考、苜蓿物种考、古代苜蓿植物学、近代苜蓿生物学考;第二篇以时间轴为支点,研考苜蓿从古至今的栽培利用技术,分析这些技术的利弊,以为今用。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苜蓿起源
一、苜蓿的起源与传播 2
1 苜蓿的来源和起源中心 2
2 有关苜蓿的最早记载 3
3 苜蓿的传播 4
4 美国最早苜蓿引种与格林苜蓿 8
参考文献 10
二、《史记》《汉书》中的苜蓿 13
1 《史记》《汉书》有关苜蓿的原文考录 13
2 《史记》《汉书》中苜蓿记述比较分析 14
3 《史记》《汉书》记载苜蓿的意义 17
参考文献 18
三、汉代苜蓿引入者 20
1 文献源 20
2 文献考录 20
3 苜蓿引入者考辨 25
参考文献 30
四、张骞与汉代苜蓿引入的关系 34
1 张骞通西域 34
2 张骞引入苜蓿形象 35
3 张骞与苜蓿的关系 37
参考文献 44
五、汉代苜蓿传入我国的时间 48
1 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与使者往来 48
2 汉代苜蓿传入我国的时间考析 50
参考文献 56
六、汉代苜蓿原产地 59
1 文献源 59
2 文献考录 61
3 汉代苜蓿原产地辨析 63
参考文献 70
第二篇 古代与近代苜蓿植物生态学研究考
七、苜蓿名称小考 78
1 “苜蓿”的词源 78
2 苜蓿名称的演变 79
3 苜蓿的异音异字别名 80
参考文献 81
八、古代苜蓿物种 83
1 文献源 83
2 考录 83
3 苜蓿花色辨析 88
参考文献 97
九、古代苜蓿植物生态学研究 100
1 文献源 100
2 苜蓿植物学考释 101
3 苜蓿种考证 107
参考文献 110
十、近代苜蓿植物生态学研究 112
1 近代苜蓿植物学相关研究论著 112
2 近代苜蓿植物生态学研究考析 114
参考文献 118
第三篇 古代与近代苜蓿栽培利用考
十一、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苜蓿种植 122
1 文献源 122
2 苜蓿的初名及其名实 123
3 苜蓿的引种及其分布 124
4 苜蓿栽培与利用 126
5 汉代引种栽培苜蓿的意义 130
参考文献 131
十二、隋唐五代时期苜蓿栽培利用 134
1 文献源 134
2 苜蓿种植分布状况 135
3 苜蓿种植管理与利用 141
参考文献 144
十三、宋元时期苜蓿栽培利用 147
1 文献源 147
2 苜蓿种植概况及其相关事宜 147
3 苜蓿植物学特征特性 149
4 苜蓿药用性 150
5 苜蓿栽培管理 150
参考文献 151
十四、明代苜蓿栽培利用 153
1 文献源 153
2 苜蓿种植分布及其管理状况 155
3 苜蓿生态生物学特性研究 157
4 苜蓿栽培与利用 158
参考文献 161
十五、清代苜蓿栽培利用 163
1 文献源 163
2 苜蓿种植与分布 165
3 苜蓿植物生态学特性 169
4 苜蓿栽培与利用 174
参考文献 182
十六、近代苜蓿栽培利用技术研究 186
1 苜蓿品种特性与引种试验 186
2 苜蓿栽培利用与储藏研究 189
3 苜蓿调查与研究建议 191
4 苜蓿科技知识的传播 193
参考文献 195
十七、东北近代苜蓿栽培利用 197
1 苜蓿引种与种植 197
2 苜蓿发展之策略 199
3 苜蓿试验研究 200
参考文献 202
十八、华北及毗邻地区近代苜蓿栽培利用 204
1 华北苜蓿方言及其名释 204
2 苜蓿种植分布及其状况 205
3 苜蓿发展条例 206
4 苜蓿利用 207
5 苜蓿播种与收获 208
参考文献 210
十九、民国时期西北地区苜蓿栽培利用 212
1 苜蓿种植分布及其状况 212
2 政策与建议 214
3 苜蓿利用 216
参考文献 218
第四篇 方志中的苜蓿考
二十、明清时期方志中的苜蓿 222
1 方志源 222
2 苜蓿分布与种植状况 222
3 苜蓿生态生物学特性 227
参考文献 229
二十一、民国时期方志中的苜蓿 233
1 方志源 233
2 苜蓿种植分布及其状况 235
3 苜蓿植物生态学特性 236
4 苜蓿饲蔬两用性 237
参考文献 239
人名索引 242
地名索引 245
非人名和地名的词汇、短语索引 249
摘要
靠前篇 苜蓿起源
苜蓿起源,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科学问题。它既是史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农史界研究的重要内容,更是草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与其他栽培的植物相比,我国苜蓿的起源是世界上记载很完整,历史很可信的。美国汉学家劳费尔(Berthold Laufer,1874~1934 年)指出,在汉代大量种植苜蓿的中国人并没有认为苜蓿是本土所产。中国人在阐明苜蓿的来历方面具有很重要的贡献,这使人们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个新的看法。其实在栽培的植物中,只有中国的苜蓿具有这样确实可信的历史。
一、苜蓿的起源与传播
研究每一种作物起源地在哪里,它的传播路径又是怎么样的,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既是农学界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农史界乃至史学界的重要研究领域。探讨苜蓿(Medicago sativa)的起源与传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栽培利用史堪称人类栽培利用牧草史的缩影,倘若了解和掌握了苜蓿的起源与栽培史,就犹如知道了牧草栽培的发展史。早在1884 年,de Candolle(德?康道尔)[1] 对包括苜蓿在内的多种作物的起源与传播进行的研究成为该领域的经典之作,为之后乃至现在研究苜蓿等作物的起源与传播奠定了基础。近100 多年来,世界各国的学者对苜蓿起源的探讨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2~8],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苜蓿的起源与进化[1,2,9~12]、传播路径[13~19] 和各国引种[4,20~23] 等方面。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苜蓿(紫花苜蓿)起源于古波斯,其传播扩散有两个路径:一是从小亚细亚(土耳其的亚洲部分)到外高加索高原地带,再到欧洲和北非;另一个是起源于中亚,随着古代文明的灌溉栽培发展而扩展[8,24]。近几年,我国对古代苜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代苜蓿引入者[25]、引入时间[26] 与物种[27],张骞与汉代苜蓿[28],古代和近代苜蓿植物学[29,30],以及两汉魏晋南北朝[31]、隋唐五代[32]、明代[33]、近代苜蓿栽培利用[34] 和民国时期西北苜蓿种植利用[35] 等方面,而对苜蓿的起源与在世界各地传播途径研究较少[36~38]。苜蓿是古老的世界性牧草,开展其起源与传播路径的研究,对了解我国苜蓿的来龙去脉、亲缘关系和植物区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旨在应用植物考据学原理,以近现代苜蓿乃至作物起源研究成果为基础,探讨苜蓿的地理分布中心、很早栽培起源以及传播路径等,以期对我国苜蓿的起源与传播乃至亲
缘关系研究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1 苜蓿的来源和起源中心
1.1 苜蓿的来源
苜蓿原产于亚洲西南部,其小种(form)以及近亲种(species)在中亚细亚分布很多,甚至北至西伯利亚亦有其踪迹[39]。一般认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起源于近东中心,即小亚细亚、外高加索、伊朗及土库曼斯坦的高地[7,40,41]。王启柱认为,苜蓿原产地范围由现今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北向跨过土耳其及伊朗(波斯)至西伯利亚[39]。伊朗作为苜蓿地理学上的中心得到普遍认可[8]。该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春季来临晚,夏季高温干燥而短促,土壤为典型的中性土,从表土到下层石灰含量多,排水良好。
1.2 苜蓿的起源中心
根据苏联学者进行的广泛系统发育研究,苜蓿有两个不同的起源中心。其一是外高加索山区地带,现代欧洲型苜蓿来源于此。该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为其主要特征。现在在北非绿洲中生长的苜蓿在生态型和形态上与外高加索野生苜蓿种相似,属于同源种。只不过在绿洲生长的苜蓿适应了高温气候,渐渐地失去了耐寒性,形成了生长迅速和刈割后快速生长的适应高温气候的特性[8,18]。另一个苜蓿起源中心为中亚细亚,从系统发育学上与前述欧洲类型不同。该地区为有史以来进行灌溉的地方,夏季酷热干燥,这点和外高加索一样,但不同的是冬季温暖。因此,起源于该地区的苜蓿在灌溉条件下发生了进化,缺乏抗干旱性和抵御叶病的能力[8,16]。
苜蓿是一种古老的作物,它的出现比文字记录的时间要早。虽然确定它是古地层植物物种很好困难,但在伊朗考古遗址中发现的炭化苜蓿种子足以证明这一点,它将人类利用苜蓿的历史追溯到8000 年之前[17,42],同时,叙利亚出土了2000 年前人们收集到的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种子的炭化标本[7]。公元前490 年,在大流士的统治下,苜蓿被带入了希腊和迈迪安。据报道,公元前4 世纪希腊人在迈迪安军队撤退后靠前次看到大片的绿色苜蓿。该入侵者显然已经建立了苜蓿地以供养他们的马、骆驼等驯养的家畜。苜蓿被研究过或至少被几个希腊人提及过,包括阿里斯托芬和亚里士多德[7]。Mechdel[7] 认为这些炭化种子可能是植物或动物粪便作为燃料的残留物。
Platt[42] 指出,苜蓿作为饲料作物和种子被人类利用。Hendry[43] 认为,苜蓿早在公元前7000 多年前就得到栽培利用,在公元前7000 年前就有船航行在地中海,公元前4000 年地中海东部一带海上生活呈现繁荣景象,这一切对具有极高利用价值的苜蓿推广利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7,44]。根据约3300 年前砖头写字板上记录的罗马时代很古老的记录,苜蓿当时已经作为家畜饲草被利用,在土耳其的Corum/Alacahoyuk 地区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公元前1400 ~前1200 年的Hittcte 砖块,砖块上记载着动物整个冬季都在被饲喂苜蓿,并且认为苜蓿是动物的高营养饲料[16,45],Sinskaya[45] 认为历史证据充分证明,公元前1000 年在米堤亚(Media,伊朗高原西北部)苜蓿就有广泛分布,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高加索地区以及亚洲中部其他国家是很早引种驯化苜蓿的国家,苜蓿也是早期巴比伦王国重要的栽培作物,同时也受到了波斯人、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的青睐[46]。
很早关于苜蓿的论述则来自于公元前1300 年的土耳其和公元前700 年的巴比伦人的教科书中[4,47,48]。早在公元前1000 年的波斯,很古老的苜蓿品种紫花苜蓿就广泛分布并被用做牲畜饲料。波斯萨珊王朝(公元3 ~ 7 世纪)的霍斯鲁一世把苜蓿纳入新兴的土地税内,苜蓿税比小麦和大麦高7 倍,可见其时苜蓿不仅仅是饲料作物,而且被当作有别于传统农业品种的“经济作物”。同时,在那个时期的波斯医书中,苜蓿也被用于处方配药。Klinokowsk[46] 指出,古希腊伟大的剧作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444B. C. ~ 380B. C.)和伟大的哲学家与科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B. C. ~ 322B. C.) 对苜蓿都曾做过叙述,植物学家泰奥弗拉斯托斯(Theophrastus)大约在300B. C. 对苜蓿进行了明确的记述。当希腊人从波斯引进苜蓿后,喜剧大师阿里斯托芬在《骑士》一剧里,对苜蓿进行了很早的文字记载。在阿里斯托芬的记述中,苜蓿被当作幸运的象征:骑士军团按原定计划稍事停留后继续向战场前进,临行前精灵们采集了一些四叶苜蓿,送给他们,精灵们相信这会给他们带来好运。
3 苜蓿的传播
3.1 苜蓿在亚洲的传播
像其他作物的传播一样,苜蓿也是随着航海贸易和入侵军队而传播。苜蓿在公元前1000 年被引入波斯西北部[18]。大约在公元前700 年,苜蓿被列入犹太王国园林植物的清单中。公元前126 年由汉武帝派往西域的使者张骞带回苜蓿种子,从此,苜蓿开始在中国种植[42],成为中国重要的饲草和作物。Michael[17] 研究指出,公元前2 世纪4000 英里(1 英里≈ 1.69 千米)的“丝绸之路”向中国开放,允许经陆路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渴望提高他的军事能力以超过匈奴游牧民,汉武帝派汉使张骞出使西域。那些汗血马是很好的马,被发现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机敏的张骞带着两匹马和有名的马饲料(苜蓿)一起返回[17]。此为苜蓿在中国栽培之起源。之后,陕西西安(长安)附近的黄河流域一带皆有栽培。至今黄河沿岸的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甘肃及陕西等省种植的苜蓿,皆由此逐渐扩展,并曾传播至东北各省。此种苜蓿属土耳其的紫苜蓿。此外,厚和市(今呼和浩特市)及其附近地区所种的土耳其的紫苜蓿,则可能由商旅从中亚细亚传入。而台湾地区则在日本人侵略时期输入[39]。
日本的苜蓿则为文久享保年间(1861 年)由中国引进[39],但因风土关系,内地栽培不多。目前北海道一带栽培者则多由美国输入,其中尤以(格林)苜蓿为主[49]。
3.2 苜蓿在欧洲的传播
大约在公元前490 年,波斯及Medes(米底)人侵略希腊时,为饲养其战马、骆驼及家畜,曾输入苜蓿 [3,45],并开始种植,由此传播至意大利,再经1 世纪又传播至其他欧洲国家,如西班牙等。普林尼(Pliny)认为苜蓿从波斯传入希腊的时间在公元前492 ~前490 年[7],希腊人靠前次见到了生长着的苜蓿。从此苜蓿在希腊农业中得到了大的发展。在公元前146 年罗马人从希腊农业文明获得一批极珍贵的物质遗产,其中就有苜蓿种子[3]。Bolton[3] 指出,苜蓿被引入意大利的确切时间还不清楚,可能是公元前200 年。大约在2000 年前的古罗马农业时期,苜蓿成为一种很好重要的作物被意大利广泛栽培利用。Varro[48] 记录了1 世纪罗马人种植苜蓿时,在选择地块、播种和管理等方面所掌握的优选技术。罗马人(2000 年前)已经拥有牧草栽培的优选知识,真让人感到惊奇。他们的技术很发达,与现代栽培和利用的技术相比并不落后。因此,Ahlgren[5] 认为罗马人是饲草栽培之父(饲草栽培之父应该是中国,因为中国公元前126 年就开始种植苜蓿了,并已开始分期播种,这要比古罗马早100 多年),因为他们掌握了包括播种、田间管理和干草调制等在内的饲草种植优选技术。真木芳助[18] 指出,苜蓿饲料价值高,促进血液循环,瘦家畜可增肥,也有治疗病的医药效果。并且,苜蓿适合生于排水良好富含石灰的土壤,具有改善土力的功效。为蜜蜂喜欢的牧草,具有施用石灰的效果,播种适量为38kg/hm2,收割适期为开花期,一年刈割4 ~ 6 次。因此,在苜蓿传入意大利的同时,苜蓿也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5,18]。
在欧洲紫花苜蓿是由罗马帝国向各国散布的[49]。在1 世纪和2 世纪苜蓿可能是通过罗马帝国运送的,科卢梅拉(Columella)在西班牙南部安大路西亚(Andalusia)种植了苜蓿[17]。与此同时,瑞士中部的卢塞恩湖(Lucerne lake)地区广泛种植苜蓿[43,50],之后苜蓿开始在整个欧洲传播,并被称为Lucernce(苜蓿)。另外也有人认为此时法国南部也有苜蓿种植,但直到13 世纪前苜蓿在该地区尚未得到大的发展。
Hendry[43] 指出,在摩尔人侵略战争时期,苜蓿由北非被引入西班牙,因此,西班牙人更早地接受了阿拉伯语“Alfalfa”( 苜蓿),与罗马文字的“medica”或“lucerne”相比,西班牙人更偏爱用Alfalfa。随着罗马帝国的没落,苜蓿随之也从欧洲消失[16]。然而,16 世纪中叶,意大利又重新从西班牙将苜蓿引入,并且再一次在全国广泛种植[43]。根据Klinokowsk[44] 对苜蓿历史的详述,1550 年苜蓿从西班牙扩展到法国,1565 年到比利时,1580 年到荷兰,1650 年到英国,大约在1750 年到德国和奥地利,1770年到瑞典,18 世纪传到俄国[39]。
3.3 苜蓿在南美洲的传播
Michael[17] 研究指出,16 世纪中叶,由于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和殖民化,许多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将苜蓿种子带入秘鲁、阿根廷及智利,到1775 年很后将苜蓿种子传入乌拉圭[46]。传说那时当地人为了得到紫花苜蓿种子不惜重金。16 世纪墨西哥和秘鲁被西班牙人征服,成为苜蓿传入新大陆的契机。一个叫克里斯托巴尔(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