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

  • 字数: 24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 作者: 张战 等
  • 出版日期: 2019-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950258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1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深厚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文化渊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战略的实施是这一思想的实践基础。这一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提出和成型阶段、丰富和发展阶段、成熟和落实阶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包括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观、系统论等等,回答了世界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这一终极性问题,一系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这一思想的要义是 “一个基点,一个中心,两只翅膀,五位一体”,即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基点,以联合国为核心,共建“一带一路”,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生态五方面全面施治,建设一个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外交大手笔、当前国际治理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响应和支持。
作者简介
张战,1968年生,河北张家口人,现任河北经贸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至2001年赴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留学获国际关系社会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中国外交战略、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出版《国际政治关系中的宗教问题研究》(2009年)、《当代国际政治热点问题研究》(2016年)等专著;发表相关研究领域论文30多篇。2016年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思想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主持、主研省级课题多项。主持河北省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政治学专题”研究。积极参加和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和论坛,发表一系列理论观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西方思想家“人类共同体”思想的演进
一、古代西方“人类共同体”思想
(一)古希腊、罗马思想家关于
“城邦共同体”思想
(二)中世纪的“宗教共同体”思想
二、近代西方“人类共同体”思想
(一)但丁的“世界主义”思想
(二)“契约共同体”思想
(三)康德“普遍历史观念”视域下的
“人类共同体”
(四)黑格尔的“伦理共同体”思想
三、现代西方“人类共同体”思想
(一)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十四点原则
(二)汤因比预言:中国文明将一统全球
(三)凯尔森的国际治理观
第二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渊源
一、借鉴西方“人类共同体”思想的合理内核
(一)平等思想
(二)法治思想
(三)人本思想
(四)关于观念(精神)的作用
(五)世界治理的思想
二、中华传统文化渊源:天下大同与“协和万邦”
(一)中国古代的“天下思想”
(二)以“和”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共同体”的理论
(一)马克思对自然共同体的论述
(二)马克思对政治共同体的批判
(三)马克思对“真正共同体”的科学论断
第三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
一、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
(一)时代主题
(二)时代特征
二、当今时代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和平赤字
(二)发展赤字
(三)治理赤字
第四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第一阶段:提出和成型阶段
二、第二阶段:扩展和深化阶段
三、第三阶段:成熟和落实阶段
第五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根本特征
一、逻辑体系
(一)本体论
(二)方法论
(三)价值观
(四)系统论
二、主要内容
(一)的时代主题观和国际格局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环境基础
(二)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体建设的软实力
(三)共同体建设的递进性、层次性的思想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方略和总目标
(五)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六)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的思想
(七)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的责任和担当
三、根本特征
……
第六章“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其意义
二、“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三、“一带一路”建设的保障机制
第七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
一、发挥观念和精神的力量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则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步骤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和合文化走向世界
五、夯实社会民意基础:推进公共外交,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第八章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掣肘因素
一、观念因素:国际认同抑或意识形态冲突
二、文化因素:文明互鉴抑或文明冲突
三、民族因素:民族主义抑或“新殖民主义”
四、秩序之争:王道抑或霸道
第九章中国国际治理思想的一脉相承
一、“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继承与超越
二、建立国际新秩序思想的发展
三、共同发展思想的深化
四、和谐世界思想的升华
第十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大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